评论

赵云到底何许人也,为什么《三国志》中对他的记载仅三句话

了解《三国演义》的朋友对赵云的印象都特别好,少年英雄,白马银枪,武艺高强,对主公忠心耿耿,没有明显的缺点,不像关羽那么傲慢,也不像张飞那样粗鲁。如果《三国演义》评选“最完美的人物”,赵云肯定排前三。我心中的第一是诸葛亮。

关于赵云的桥段我们也是耳熟能详,本是袁绍手下,觉得袁绍不成气候,投奔了公孙瓒,还从颜良枪下救过公孙瓒,后投靠刘备,从此开始辉煌的一生。

赵云常以孤胆英雄的形象出现,长坂坡前,赵云单骑救主,在曹军阵营中七进七出,斩杀大将无数,还夺取了曹操的青钢剑,那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不知道震撼多少读者,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帅。不过我很好奇,为什么要七进七出?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再进去,故意逗曹操玩吗?

还有诸葛亮在借东风后赵云前来接应,一箭把吴军船上的桅杆射断了,堪比吕布辕门射戟,而且难度要大的多,在船上,风度不定,脚下不稳,而且是射击移动的目标,无疑给赵云又增添了光辉的一笔。

赵云做事有理有度有节,具体表现在截江救阿斗。刘备攻打西川,东吴派人要接回孙小妹,临走带了阿斗。这可是刘备集团的合法继承人,孙权这招釜底抽薪够厉害。赵云闻信,急忙追赶,孙小妹一行人已经上了船,先遥喊,“任从夫人去,只有一句话拜禀”,但对方不予理睬,赵云立刻弃马执枪,跳上船去,吴兵用乱枪刺,赵云用青钢剑系数砍断,注意,没有杀人。

双方对峙,开始理论,赵云说的很在理,先说不辞而别,不合情理,应先报于诸葛亮;又说你要走我拦不住,但阿斗是我在万军中救下的,刘备就这点骨肉,必须留下。正在危难时,张飞赶到,两人又明显的对比,张飞上去就把周善砍倒了(周善是吴国太的家臣),然后把头扔在孙小妹脚下,这就是下马威。两人商议,逼死夫人,不是为臣之道,于是留下阿斗,放了孙小妹回东吴。

之后赵云越发威武,万军中救黄忠,救魏延,曹兵来袭,赵云大开营寨,横枪立马,万箭齐发,杀退曹军,刘备称赞赵云,“子龙一生都是胆!”被封为“五虎上将”!哪怕在诸葛亮北伐时,争做先锋,连斩魏国五员大将,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几路大军都败了,唯独赵云部不伤一员,安稳退回益州。最后病死,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小说中的赵云看着心潮澎湃,真是大英雄,可《三国志》中对他的记载,几乎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只有短短三段话,其实是两段,因为最后一段只有短短八个字,“七年卒,追谥顺平候”。我刚看时以为是简略版,看了好几部,都是一样的记载,才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赵云是跟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一块立传的,其他四人的也不多。排序是“关张马黄赵”,赵云排最后,而且赵云也不是五虎将,只有四人。对于赵云的描写很简单,第一段说了一件事,赵云救主,只有五十余字。第二段写两件事,一是赵云和诸葛亮会师成都,二是随诸葛亮北伐,失算于箕谷,固守,不至于大败,回到成都后被贬为镇军将军。

仅此而已。

感觉就像人类登上月球以后,便失去对月球所有美好的幻想。

赵云的文学形象光辉伟大,但历史上,其实很一般。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