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赞!黄岩1学校的微电影社团登上《浙江教育报》

前面的话

日前,《浙江教育报》在第四版基础教育以《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心小学:光影微视角记录童年大世界》为题,对我区头陀镇中心小学的微电影社团进行专题报道。报道中指出,头陀镇中心小学依托“红糖实践基地”“茭白实践基地”等乡土资源开设微电影社团,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生活、家乡人文,展现师生风采,涵养家国情怀。

“我是小学生啦,耶!”镜头推进,这一刻纯真的画面被定格。开学报到的第一天,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心小学异常热闹忙碌,校园各处都有微电影社团成员的身影,他们正为微电影《开学劳动第一课》拍摄素材。

在头陀镇中心小学,微电影社团是一支重要的宣传队伍。学校的大型活动一般都由他们承担拍摄任务,最终以微电影的形式在校区级平台上宣传播放,展现学校师生的风采和教育成果,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团起源

微电影社团的成立源于一次红糖基地实践活动。每到冬季甘蔗丰收,头陀人就会用传统手法制作红糖,以延续一味香甜。为传承本地传统文化,每年冬天,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红糖实践基地一探究竟。

学生们心中充满好奇:甘蔗会开花吗?甘蔗最高能有多高?甘蔗又是怎么变成红糖的呢?……面对种种问题,学校有了组建拍摄团队的想法。去年冬天,一支包含调查组、采访组、拍摄组的队伍成立起来。五年级学生分工合作,他们通过实践探访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策划脚本,将甘蔗与红糖“前世今生”的故事制作成微电影《“蔗”里糖香“红”扬天下》发布。

“我喊开拍后,你开始介绍基地的情况,然后绕到制作工人的旁边进行采访。”“这一条再来!”“能帮我打个光吗?画面不够亮。”令人惊喜的是,学生们对微电影这种新颖、有趣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承担起编剧、导演、场务、摄影、后期等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想尽办法解决技术上的难题,通过镜头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创意。

“微电影作为一种集编剧、导演、拍摄、剪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多媒体制作技能固然重要,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艺术审美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趣和成就感。”校长孙海兵表示,这一次微电影制作尝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微电影社团便应运而生。

社团发展

每周三是社团活动时间,指导教师会为社团成员统一授课,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普及、剧本创作、拍摄技术、后期制作等,学生们需要从微电影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制作流程开始接触微电影,再到学习剧本创作的基本技巧,包括故事构思、角色设定、情节安排,而后尝试上手拍摄、剪辑。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学习,最早加入的初始成员已经可以胜任编剧、导演、摄影师等不同的岗位,展现出独当一面的气势。

面对大千世界,学生们将镜头瞄准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近年来,双季茭白成为头陀农业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今年上半年,微电影社团聚焦茭白种植产业,经过3个月时间的策划、拍摄,又推出了一支家乡宣传片——《“茭”个朋友》。

目前,学生拍摄的多个微电影已在区艺术节中获一等奖,多个作品在各个平台发表。在孙海兵看来,用镜头记录校园生活、家乡人文,微电影社团不仅为学生搭建了能力培养和展示的平台,更涵养了学生们的家国情怀,传递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虽然地处乡镇,但学校将继续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为学生们的“微电影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好看

就请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还想知道

1

『校园Vlog』黄岩学子自导自演家乡宣传片《“茭”个朋友“趣”劳动》

2

『校园Vlog』黄岩学子自导自演家乡宣传片

3

二十四节气 · 艺术与诗歌丨立春

文字|排版:头陀中心小学 林彬燕

图片:头陀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倩

一审:孙海兵 二审:局办公室 终审:吴乐佳

部分内容来自《浙江教育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