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八十期(总第850期)
国庆期间,山西临汾隰县小西天景区因《黑神话:悟空》游戏的取景地火爆“出圈”。全县人口不到十万人,但这个国庆假期接待的游客都接近十万了,可谓是“泼天流量”。
我这个人既不会打游戏,也不大喜欢出去旅游。所以,什么《黑神话:悟空》、隰县之类,和我本没有什么交集,但因为看新闻,我对隰县这个地名产生了兴趣。
很多人不认识这个“隰”字,不知道读音,或者知道了读音,也不关心是什么意思,反正就是个地名,知道是个地名就完了。但我不一样,我既关注读音,也关注意思。
“隰(xí)”作为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左半部分的左耳刀,也就是“阜”的变形,“阜”的本义是土山,以“阜”为形旁说明与土地有关。右半部分是 “㬎”(xiǎn),简化字为 “显”,作为其声旁。“隰”的本义是“低湿之地”。
隰,阪下湿也。——《说文》
下湿曰隰。——《尔雅·释地》。
上平曰原,下平曰隰。——《公羊传·昭公元年》
看了这些经典,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隰县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特征紧密相关。查阅一下资料,果然如此。
古代的隰州处在二水或三水交汇之地,城南又与西川河相汇,是一片地势低下、潮湿多水、平坦肥沃且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因此,该地以 “隰” 为名。隰县历史悠久,商朝时为基方、甫国。自隋开皇五年(585 年)改西汾州总管府为隰州总管府,“隰” 字便与这方土地结缘。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隰” 字一直沿用至今。
又由此,很自然地联想起若干名称由来与当地地理特征紧密相关的地名来。
1.高平市(山西)
据《山西郡县释名》所言,高平市 “四面皆山,而中有平地故曰高平”。高平市东、西、北三面环山,状如簸箕,丹河由西北至东南纵穿全市,其流域形成带状平川,地势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这种四周环山、中间平坦的地形特征,符合 “高平” 这一名称的描述。
高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关键性战役,秦将白起坑杀赵军45万,该战争对秦统一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
2.淇县(河南)
淇县因淇水而得名。淇水是当地一条比较重要的河流,提到 “淇” 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地方与淇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能推测出当地有河流经过,地势可能相对低洼、平坦且水源充足。
在《诗经》等文学典籍里,“淇水” 多次出现。《诗经・卫风・氓》中的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描绘了淇水盛大的样子。淇县在古代属于卫国,《卫风》中的很多诗篇都与淇县(当时的卫国地域)及其周边的风土人情相关,淇水是这一地域的重要自然元素,它见证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爱情、劳作等多方面的情景。
不过,淇县这个名字直到明代才出现,因境内淇河,改名淇县。淇县古称沬邑,帝辛在平定东夷后,取喜迎朝阳、高奏凯歌之意,易名朝歌,曾为商末四代帝都和西周时期卫国的国都。前两年《封神演义》电影大火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听过“朝歌”这个名字。
3.洪湖市(湖北)
直接以 “洪湖” 命名,“洪” 有大的意思,“湖” 表明了地形是湖泊。洪湖是湖北省的一个大湖,洪湖市周边是大片的湖沼湿地地形,从地名就可直观知晓该地存在大的湖泊水域。
“洪湖”是革命老区,经典的中国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就讲述了洪湖地区的赤卫队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经典的唱段,如《洪湖水,浪打浪》,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啊啊~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帆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啊啊~。这些唱段旋律优美,传唱至今仍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4.临洮县(甘肃)
“洮” 指洮河,“临洮” 表示临近洮河的地方。洮河流经之处,形成了河谷地形,地势相对较低,临洮县位于洮河之畔,其地名暗示了该地与洮河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河谷地带的地形特征。
临洮是边塞重镇,所以临洮在古诗词,尤其在边塞诗中是特别频繁出现的一个地名。比如,“烽火照临洮,榆塞马萧萧。”(《陇西行》其七 王勃)“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塞下曲四首》其二 王昌龄)“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子夜吴歌 冬歌》李白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哥舒歌》 西鄙人)等等。
5.溆浦县(湖南)
“溆” 和 “浦” 都与水有关,溆浦县位于湖南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间穿插着河流与溪谷,这些水域周边形成了地势较低、比较潮湿的区域,与隰县那种因水而形成的低湿地形有相似之处。
《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进入溆浦之后我徘徊犹豫,心中迷茫不知该去往何处。)”这是屈原曾被流放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屈原在此创作了《涉江》《离骚》《九歌》《天问》等《楚辞》中的名篇。溆浦被中国屈原学会认定为 “屈原故里,楚辞之源”。
好了,由隰县而展开的胡思乱想就到此为止了。最后,我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部分的一段话作为这一篇的结尾。
教师要多角度分析、使用课程资源,善于筛选、组合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优化教与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益;学校要整合区域和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以上的胡思乱想,对语文教师而言,不能说是不务正业,也算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本乡本土的热爱,这些理念不该只是停留在教材或者《课标》上,更要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的行动中。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最近开始讲《古文观止》的公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用减法教语文》,为能力做加法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双减”模式下,父母想明白这些事,才能真正帮到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