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上海徐汇区天平街道,那些风情万种的网红马路——天平路、东平路等,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气息,吸引了众多市民及游客驻足流连。然而,繁华背后,人潮涌动带来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困扰沿街商铺与社区治理的新课题。
【问题凸显:商户之困与游客之忧】 天平路作为康平片区文旅融合的标志性路段,商铺如“老吉士”、“UNDEFEATED”等反映,由于公共厕所标识缺失,导致游客频繁询问,无形中加重了店员的工作负担,影响店铺正常运营。同样,东平路上的“Aesop伊索”等商家则面临道路无垃圾桶的困境,顾客与行人无处丢弃垃圾,甚至将垃圾带入店内,严重干扰了店内清洁工作。这些现象揭示了网红马路在应对激增人流时,公共设施配置与标识指引的滞后,既影响了商户权益,也降低了游客体验。
【党建引领,街事共议:破题之举】 面对这一现实难题,天平街道作为上海市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的首批试点街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出“街事会”机制,以期快速响应并解决商户与居民诉求。具体实践中,“街事会”以街道统筹、部门协同、分工负责、合力推进为原则,囊括市场监管所、片区支部书记、社区党群办、社区管理办、居民区、沿街商铺等多元主体,形成跨部门协作网络。通过定期会议,街事会针对商户反映的问题展开研讨,推动街道管理办、市容所等部门联动响应,高效对接区绿化市容局,短时间内在天平路增设公厕指示牌,东平路增设垃圾桶,切实改善了街区环境,满足了游客与商户的基本需求。
【街区聚力,共绘治理新图景】 “街事会”的成功运作,彰显了党建共建在推动街区治理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它以政策精神联学、优势资源联享、治理项目联议、美好环境联守为主要内容,搭建起商户、居民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梳理问题清单,强化常态走访联络。在此基础上,天平街道创新构建“1+N+27”街区治理新模式,即打造红蕴花园街区、成立衡山路街区治理共同体(“1”),分片区提升特色商业道路并设立“街事会”(“N”),探索“双街长”治理服务模式(“27”)。在职党员被聘为“红蕴街长”,与市场所、综合行政执法队的“责任街长”共同开展日常联系服务,深化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着力解决新兴领域群体关切的“急难愁盼”。
【结语:迈向精细化、人性化街区治理未来】 天平街道针对网红马路公共设施标识与垃圾桶缺失问题的破解,是一次党建引领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成功实践。它揭示了在应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治理挑战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搭建协商共治平台,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是实现精细化、人性化街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展望未来,期待更多地区借鉴天平街道的经验,以法治为保障,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共创和谐宜居的城市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