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电脑爱好者小陆

电脑爱好者小陆

ta的内容2.6万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AI来袭,你的工作还安全吗?一文看懂如何在智能化时代保持竞争力!

2024-10-10 14:32
359

关键讯息,D1时间送达!

企业网D1net杭州讯 9月13日,由企业网D1net、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信众智(CIO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共同主办的“制造业标杆两会”之“2024全国汽车业数智化大会”在杭州顺利召开。在一系列精彩的干货分享之后,以“AI对汽车业的挑战和机遇”为主题的大型圆桌讨论最后压轴出场。

圆桌讨论由企业网D1net CEO范脡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

东风汽车集团数字化及能力保障部总工程师 林斯团

广汽丰田信息系统部部长 万海涛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数据及信息系统部基础技术平台总监 强斌

长城汽车智能座舱软件总监 陈翰军

北汽福田信息安全负责人 张志强

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环境艰难的背景下,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老板的迫切需求。IT部门,作为技术革新的前沿阵地,同样需直面这一现实——无论是码农的精简,还是运维人员的优化,都是难以回避的议题。

对此,我们诚邀各界专家与同仁共同探讨:您如何看待这一挑战?是支持以技术推动的减员增效,还是持谨慎态度?无论立场如何,我们期待您分享独特的见解与论点,共同寻找在AI时代下的最佳应对策略。

林斯团: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中,数字化部门正逐渐成为企业内部的“利剑”。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内卷,数字化部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些压力首先来源于效益的要求。市场销量的下滑直接导致企业收益减少,进而影响到数字化部门的预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资金,成为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第二,智能座舱、新能源驾驶等前沿技术成为企业投放的重点。作为后台支持的数字化部门,必须紧密配合前台业务部门,确保技术的顺利应用与产品的成功投放。第三,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不仅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还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人员结构的调整。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成为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地迈出变革的步伐。为此,我们东风研发总院近期将网络安全及数字化委员会,变革成数字化转型变革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在过去的四个多月里,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我们的转型进程。我们的原则很明确:对于符合转型方向的项目,我们大力支持;对于不符合的,我们则果断切除。

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有组织的变革。这意味着我们要打破原有的框架,重新构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组织。同时,我们的目标也需要变革。过去,我们可能习惯于处理琐碎的事务,但现在,我们必须聚焦于战略性的规划。因为,当CEO询问时,他们更关心的是产品的投放、成本的降低以及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如果我们仍然沉溺于细枝末节,那么我们的声音将很难被听到。

规划是自上而下的,这一点至关重要。在我曾经访问学习过的一家国内非常强大的私企,我得知他们的规划是由董事长亲自制定的。他们公司人说这并非因为董事长们事必躬亲,而是因为他们深知,规划关乎企业的未来和资金的投向。因此,作为企业高管、负责人,必须亲自参与规划,确保他们的方向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并保证投资有效益。

此外,我们还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今,自动驾驶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不能逆潮流而动,而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去年,我调研了一家在自动驾驶方面并不突出,但在新能源领域却非常强大的公司。他们的团队从去年访问时了解到200多人(100多人做L2,很少的人做L3)迅速扩展到前个月4500人,这足以说明技术趋势的力量,并且在确定要布局的技术之后要及时投入。

为了让战略层支持我们,我们要让他们听懂我们的内容,所以IT人在汇报工作时,我们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让领导感到困惑。同时,我们也要控制人力资源的盲目扩张,确保每一个新加入的成员都能为团队带来价值。在做投资规划的时候,我们要用“拧毛巾”的方法。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关心我们的员工。在央企工作时,我曾担任过书记,深知与员工谈心的重要性。因此,我鼓励在座的各位领导,无论你们现在是否担任行政职务,都要与员工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我们要学习胖东来的精神,关心员工,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近期我学习的胖东来企业成功之处,其中有一点就是他们企业员工得到尊重与良好的薪资的同时,胖东来的领导非常重视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关心他们生活与工作,建议大家了解了解。

万海涛:提及AI大模型对IT部门的挑战,其实早在数字化浪潮初现时,IT部门就已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回望四年前,当我们着手制定数字化规划1.0时,就已深刻意识到,若不主动求变,IT部门将面临被业务部门边缘化的危机。这种危机感并非源于AI的突然出现,而是数字化趋势的必然结果。AI的兴起,只是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紧迫感,促使我们更加坚定地推进转型。

在当前的阶段,AI无论是用于代码生成还是质检等领域,都仍被视为一种工具。对于IT人员而言,这些工具的出现并非为了取代他们,而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然而,随着效率的提升,富裕出的工时和人力资源该如何利用,成为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富裕出的时间和人力应主要用于两个方面。首先,对于AI在公司范围内的大规模应用和稳定部署,仍需要IT部门的深度参与。从架构设计到数据处理,再到各种能力的提升,都是IT部门在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对IT部门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刺激。另外,更重要的是,IT人应当要融入到业务中去,成为跨界的数字化人才,才能真正发挥数字化的价值。

强斌:AI时代的来临,对信息化行业、对IT人来说,无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这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进步的显著标志。机遇大于挑战,这一点毋庸置疑。

从一开始,我们就选择了与那些已经盈利或正在做常规业务的部门合作。比如,通过AI诊断舆情,帮助售后部门扩大利润;通过AI分析市场,与设计部门合作,设计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我们要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AI是来帮助我们做事的,是赋能业务的。

当然,AI的应用也对IT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人员能力问题尤为突出。AI需要不断喂养模型,需要标准的话术和工具来运用。因此,我们也在加速人员的转型,培养他们成为能够喂养大模型、掌握相关技能的人员。我们要让领导和同事们都明白,AI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但选择权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此外,AI还对企业成本带来了挑战。GPU价格昂贵,大模型需要海量的数据来喂养。因此,我们在一开始就制定了明智的策略:与那些有技术实力、商业模式灵活的小公司合作。我们有行业内的数据、应用场景和政府支持,他们则有技术。通过合作,我们实现了共赢,打造了行业内的一些模型。

对于整个IT部门来说,尽早制定AI的发展战略、给管理层设定相应的期望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让AI成为推动信息化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范脡:对,确实是这样。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曾以为它主要会取代那些从事基础体力劳动的工人,然而现实却向我们揭示了另一番景象——它可能更多地影响到那些坐在办公室内的专业人士。这一发现无疑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且难以回避。

陈翰军:我坚信,AI将对我们的行业产生直接的、重大的影响,这一观点不容置疑。虽然我并非IT团队的一员,但从业务端来看,同样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减员增效的浪潮在业务端会更加汹涌澎湃,其力度甚至超过了IT行业。这个风潮下,那些重复性作业多、用户增值量少的岗位,如低端编码等,将面临被淘汰或替换的风险。举例:特别是编码经验仅两三年的从业者,其工作已可被AI轻松替代;但在业务架构和系统设计与问题解析等方面AI仍存在不足,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替代人类在这些领域的经验和智慧。未来,AI的潜能会持续放大,有可能从需求到设计、编码、测试的整个流程中,都能挖掘出来AI应用场景,解决50%以上的作业。尽管2024年AI可能还未达到这一水平,但2025年有望逐步进入成熟期。这一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AI的挑战,我们应更加注重提升业务的专业性和IT系统的规划能力,实现IT与业务应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数据在不断循环中产生,通过训练模型,不断迭代优化。同时,利用管理制度促进数据的产生和模型的应用的落地。整个过程是基于数据驱动AI,由于私域数据是AI无法自行获取的,需要通过IT系统支持数据的循环产生与训练,结合管理制度,让每一个使用IT系统的人都能为数据的产生和模型的训练做出贡献。然后基于持续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让AI在业务的主流重生中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样,IT与业务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推动AI的成熟与发展。

张志强:这个话题虽然敏感,但我很喜欢探讨。在我看来,AI本身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挑战也孕育机遇。然而,我们的态度应是积极拥抱它,而不是抗拒。下面我将分享我个人对AI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既然说AI是双刃剑,那我们就先从它“坏”的一面说起,这里的“坏”并非绝对,而是相对而言。在IT部门,随着AI的引入,很多岗位因为自动化和标准化的提升而变得冗余。以前,我们需要大量人力去完成的工作,现在可能只需要少数人,甚至完全由AI接手。这是因为AI在处理标准化、流程化任务时,效率很高,使得一些岗位自然被更迭或替换。

此外,AI的到来还使得效率大幅提升。人的响应时间有限,而AI则可以不间断地工作,从而在某些领域实现更高效的生产。例如,在生产制造领域,引入AI后可能只需要一班人马就能完成原本需要三班倒的工作。

人的工作岗位确实在减少。但AI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带来的“坏”处也同样显著。比如,在成本投入上,AI的投资似乎总是水涨船高,让人望而却步。然而,投资并非一成不变的负担,它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灵活解决的。回想起我们曾经的汇报场景,当谈及下一年的预算时,我们总是被庞大的数字所困扰,之前公司的工作经验和现在公司内IT领导的指导,教会我将眼光放得更远,以时间换价值。

在AI投资上,我采取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将大额一次性的投资分割成多年的小额投入。找到一个AI方面领先且意愿相同的合作伙伴,与他签订多年的合作框架。每年只需支付一小部分费用,但我却能从第一年开始,就享受到这5年内AI带来的所有红利。这样的策略,在报表上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既符合每年的预算额要求,又可以使项目顺利进行,让公司受益。这可能是应对AI投资挑战或者其他大额资金不足的一种有效方法。

当然,这并非说AI的“坏”处就此消失,而是需要我们更加巧妙地应对。通过策略性的投资规划,我们不仅能够减轻短期的财务压力,还能在长远中收获AI带来的丰厚回报。

AI的确是一个非常棒的辅助性的工具,在汽车领域,从L0到L5的分级中,L2的辅助驾驶功能已经深入人心。我一直将AI视为我们在安全、基础设施以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得力助手。然而,我的期望远不止于此。我希望,未来的AI将能够独当一面,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能够自主判断安全事件,甚至替代我们进行核心系统的编排和决策。

AI的引入,已经在我们的安全部门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在过去两年里,我们没有增加任何人手,但阻挡的安全事件却越来越多。这充分证明了AI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同时,在IT领域,AI也正受到国家层面和行业部委的大力支持。我们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拥抱AI,在集团IT领导的支持下,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鼓舞。

当然,AI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它将颠覆所有行业。以武汉的“萝卜快跑”为例,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可能会让一些司机和传菜服务员失去工作。然而,当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好事。AI能够替换那些标准化的、低效的作业,从而将人类从这些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些人可以转而从事更高效、更有感情色彩的工作,如服务业等。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效率,还促进了人类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曾撰写过一篇关于AI背景下我们应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文章。昔日,我一直憧憬成为专家型人才,尽管我自嘲所谓的“专家”,不过是砖头的“砖”。我自认为既懂安全又涉猎基础设施与数据,还是有一定价值的。然而,与AI接触之后我意识到,现阶段的AI,最易替换的正是那些思想固化、操作流程僵化的专家。他们的每一步行动,乃至网络路径的选择,都遵循着既定的模式,缺乏变通。

因此,在我每个季度为公司IT人员和管理层进行的培训中,我不仅分享技术知识,更着重分享“杂家”思维。我认为,IT与业务的紧密结合是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那种既懂业务又懂IT的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他们能够加速企业的转型步伐,因为数字化转型的难题之一,在于如何让IT人员理解业务语言,让业务人员明白IT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AI的引入,使得我们得以释放部分精力,去深入学习汽车研、产、供、销、服、管的全链条。我们探索如何用IT手段降低成本,但我认为,增效才是首要目标,在增效的基础上降本,质量永远是我们的生命线。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始终围绕着AI这把双刃剑的两面性来阐述。我认为,我们不应抵制AI,而应积极拥抱它。正如众多书籍和资料所揭示的,AI有潜力颠覆行业,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它更多的是在赋能行业。在这个AI时代,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可能,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肖庆阳:范总抛出的话题,如同一声警钟,让人不禁为之一振。我深感自己所在的部门也面临着被AI替代的危机。确实,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已经悄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回想起前段时间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它的出现无疑给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那些出租车司机们现在可能正面临着失业的危机。

在我们企业内部,AI质检的引入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机器视觉检测替代了人工检测,这无疑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从企业的角度来看,AI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助力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竞争力。

但是,AI的出现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对于那些被AI替代的工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恶人”,带来了失业和生活的困境。然而,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AI的出现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赋能各行各业。正如专家所言,AI在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医疗制药行业,AI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成功探索出了治疗癌症的新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AI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我们带来更加智慧、便捷的生活方式。

面对企业效益下滑、部门减员的压力,IT部门如何自处,是否会成为被砍掉的对象,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当公司整体运营不佳,各部门都在缩减人员时,总有一些部门仍在招聘,甚至增加人手。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是这些部门或员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他们为公司创造的效益显著,因此得以在逆境中稳步发展。

AI的出现无疑给IT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往,我们IT部门承担着制作年会动画、PPT、抽奖软件等任务,但现在,随着AI和智能化工具的普及,普通文员也能轻松完成这些工作,不再依赖我们。这让我们不禁担心,IT部门是否正逐渐失去其价值。

当文员们掌握了AI和智能化工具后,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完成以前无法做到的任务,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老板不会轻易砍掉这样一个能够创造巨大价值的部门。

IT部门在AI技术的加持下,有机会摆脱繁琐、重复且低端的工作,实现部门的转型与升级。我们的团队成员应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业务、业务流程以及生产流程,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AI工具来赋能企业和生产制造。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随着我们价值的提升,IT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面对AI技术的冲击,我们不必过于担心部门会被淘汰或取代。诚然,自动化产线的引入和质检工人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转型的契机。那些被淘汰的工人中,有一部分通过自我学习和努力,成功转岗到了更高端的岗位。这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就能在AI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因此,我们不应惧怕AI的到来。AI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让人类生活得更好,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积极看待这一新技术,并抓住它带来的机遇。(未完待续)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评论(174)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搜狐我来说两句用户公约》

0/100 发表评论

大白兔

把广告牌识别成车修复了吗?
昨天 01:45
黑龙江
回复

大白兔 小子

  • 大白兔TGXprpqJZGM

    • 大白兔TGXprpqJZGM

      把广告牌识别成车修复了吗?
    把广告牌识别成车修复了吗?
把广告牌识别成车修复了吗?
昨天 01:45
黑龙江
关闭回复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374 条评论

评论(374)

0/100 发表评论

{{item.userObj.user_name}}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item.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userObj.user_name }}

    {{ item.parents[0].content }}
{{ item.content }}
0/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commentStore.commentObj.participation_sum}}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