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伊朗开始清查“内鬼”,以色列频收噩耗,美、以直呼:打不下去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自古有云:堡垒总是先从内部开始被攻破的。

从2024年5月19日,莱希在乘坐直升机返回大不里士的途中失事,不幸罹难。

到2024年7月31日,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遇暗杀身亡。

再到近期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遇袭身亡,伊朗才真正意识到以色列间谍渗透的严重性。

为此,10月初,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任命了前总统内贾德为伊朗情报部门的负责人,首要的任务就是彻查内鬼。

内贾德上任没几天,就发表了一份重磅声明,令整个伊朗震惊不已。

据外媒报道,内贾德指出,伊朗国家安全部门下设的,反“摩萨德”机构的核心领导层居然都是摩萨德成员。

摩萨德,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是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和英国军情六处(MI6)齐名的“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一。

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4月1日,其前身为“沙亚”情报机构。

在以色列建国后,“沙亚”被“对外情报机构”所代替,也就是摩萨德的前身。

摩萨德向来以大胆、激进、诡秘称著于世。其特工们敢于接受并执行各种高难度任务,经常深入敌后,获取重要情报,神出鬼没。

而如今伊朗的反“摩萨德”机构的核心领导居然是摩萨德的成员,这一悲剧着实是当头一棒。

想当年,伊朗为了彻查间谍,专门成立了反“摩萨德”机构,没想到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那么,此前关于伊朗高级官员的遇刺事件层出不穷,这下一下子就找到问题的根本了。

此前,伊朗还发生了7次核专家遇刺的事件,其中六次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伊朗已经被渗透得像筛子一样了。

其实,除了伊朗,包括中东在内的很多国家背后都有“摩萨德”的影子。

早在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摩萨德特工伊莱·科恩以商人身份混迹于叙利亚,最后被提名进入叙利亚的国防部,担任国防部长的助理。

后来叙利亚在与以色列的战争中遭遇巨大的损失,甚至连戈兰高地也丢失了。直到最后,科恩终于被查获,并被处以绞死。

另外还有,近日还传出一个消息,正当乌克兰与大俄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大批以色列人,约有1.4万名,进入了乌克兰的乌曼市。

他们在街头喝酒、唱歌、跳舞,兴高采烈庆祝所谓的“犹太新年”。

作为乌克兰的后方城市,乌克兰的男人基本上都去了前线,后方只剩下女人和孩子。

正在前方浴血奋战的乌克兰士兵们怎么也想不到,“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

更令人震惊的是,乌克兰的总统泽连斯基竟然也是犹太人,正因如此,谁也不能保证泽连斯基是不是以色列安排布置的内鬼。

从这一角度,也足以看出以色列犹太人的狠毒与野心。

要是真的话,真说不准哪天泽连斯基振臂一呼,乌克兰成了第二个“以色列国”。

正因为伊朗在关键时刻,再次下令开始彻查以色列间谍,于是被外界看作“亡羊补牢”。

最后结果证明,伊朗的这次行动是明智的。

相关新闻显示,在伊朗刚刚行动的几天里,就收到了好消息。

此前疯狂欺负真主党、看似占尽优势的以色列,在伊朗出手后就将其“纸老虎”的真面目暴露无遗,3天内频收噩耗,直言快打不下去了。

1、精准打击以色列

10月2凌晨,近两百枚各式导弹从天而降,在失去伊朗情报的背景下,曾经狂妄得不可一世的以色列人直接被干懵逼了。

卫星图像清晰显示,以色列的多个空军基地已经遭到了伊朗导弹的精准打击。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中,以色列引以为傲的F35战机被摧毁,高级军官被斩首,甚至连预警机也未能幸免于难。

2、美国态度反转

原本一直对以色列表示无条件支持的美国,突然间态度出现了重大反转。

先关新闻显示,拜登明确表示,不再支持以色列针对伊朗核设施的一切行为。这一变化,无疑让以色列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更有美媒透露,拜登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电话中爆发了激烈争吵,两国之间的分歧和利益冲突已经显而易见。

此外,美国如今也不愿再次卷入到中东的冲突中去,即便以色列做着各种过分的行为,就是想拉美国下水。

但美国一方面面临着大选,另一方面在亚太、俄乌战场上都有投入,在这背景下,他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应对中东的局势。

由此,若内塔尼亚胡对伊朗实施强有力的报复引发大战的话,不仅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还可能激怒美国招致严重后果。

3、内塔尼亚胡的丑闻

据英媒曝出,内塔尼亚胡在与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会面时,竟然偷偷安装了监听装置。

这一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更让英国方面感到极度不满和愤怒。

这一事件无疑让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孤立无援,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当前的困境。

由此,如今的以色列,就像是被架在了火上烤一般,进退维谷。如果继续对伊朗和真主党进行打击,没有了美国的支持,他们显然难以取胜。

其实这也是以色列在遭到伊朗的打击后,嘴上说的报复,而并没有实际行动的关键所在。

读者们,关于“伊朗彻查以色列间谍的成效”,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