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厚德臻术 专病专科丨消化内科:胃肠健康,全身健康

前 言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1998 年 6 月 28 日由文昌沙老院迁入新院区后正式成立。科室承担着佛山市各种消化道常见、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工作。目前,科室已成熟开展 ESD、POEM、STER 等各种高难度内镜手术及其他衍生术式。在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胰腺炎、炎症性肠病、复杂性胆胰疾病等消化道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及诊治水平方面达到国内及省内先进水平。

内镜技术:

胃肠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关键利器

中国是胃肠道肿瘤高发地区,胃癌和肠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五。早期消化道癌治疗效果好,五年生存率高,因此早诊早治至关重要。内镜技术作为关键手段,近年来取得显著进步,从单纯检查扩展到治疗出血、息肉、消化道早癌、黏膜下肿物及狭窄等疾病。其创伤小、恢复快、无体表伤口的特点,备受医学界与患者关注。在众多内镜技术中,放大精查内镜以其结构精密、放大倍数高(高达80-100倍)而著称。结合电子分光染色,它能清晰展现胃肠道黏膜微腺体及微血管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灶性质及是否存在黏膜下层浸润,为治疗提供重要指导。同时,高清内镜的应用也极大提高了病变发现率,对提升消化道早癌诊治率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12月21日,年过八旬的郭伯因近两个月反复便血来我院就诊,携带的肠镜报告显示直肠近肛门外有一很大肿物,腹部CT检查提示有患癌可能。当地医院告知郭伯伯肿物贴着肛门,术后可能需长期使用人工肛门,郭伯深受打击,遂转来我院消化内科。经放大胃镜精查与超声内镜评估,确认肿物早期,可内镜治疗保留肛门。获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由科主任主刀,最终成功内镜下切下肿物,保留肛门,术后病理提示治愈性切除,无肿物残留,患者顺利出院。另一案例中的黄女士,今年 67 岁,因反复上腹不适到我院检查,通过高清放大胃镜检查发现胃窦有一片大小约 3*5cm 的病灶。患者入院后完善 CT、超声内镜等检查,考虑早期胃癌,同样通过内镜下治疗(ESD 术),完整切除病灶,患者得到及时精准治疗,避免外科手术及进一步放化疗等治疗。

目前,我院已成熟开展各种高难度内镜手术,如 ESD、POEM、STER 等及其他衍生术式,体表无创口,为相关患者免去外科手术创伤及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其及家庭带来获益及便利。

超声内镜及穿刺技术,

为胆胰复杂病例的治疗带来新福音

祖籍广西的潘先生,在2022年被我院确诊为胰腺炎合并胆道梗阻。通过ERCP术留置胆管支架成功解除了他的胆道狭窄及梗阻,使胰腺炎及黄疸症状得以缓解。然而,潘先生并未因此完全康复,术后依旧遭受着反复的腹痛困扰,多次因胰腺炎发作而住院治疗。随着病情的反复,他的腹胀、腹痛症状愈发严重。我院再次为潘先生复查腹部CT后,医生发现他的胰腺部位新发了一个巨大的液性囊肿,最大范围竟达到了6*12*15cm。这个囊肿的巨大压迫力使得胃腔变细,胰腺外分泌受阻,导致潘先生腹胀、腹痛加剧,胰腺炎反复发作,营养状况也逐步恶化。这类胰腺炎并发囊肿有增大且复发的趋势,部分还可能合并感染,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却十分有限。针对潘先生的病情,传统的方法通常是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大,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及复发几率。另一种方法是超声定位下经皮穿刺抽液,但这种方法体外穿刺胰腺抽液时大概率会经过胃或肠道等其他脏器,多数只能进行单次穿刺抽液,无法留置引流管进行持续引流。多次穿刺抽液将显著增加出血、感染、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负担。综合考虑潘先生的具体情况,消化科决定为他实施超声内镜穿刺下内引流术。经过术前的精心准备,顺利为其置入了内引流支架。引流后,潘先生的囊肿逐渐消失,他也顺利康复出院。

超声内镜引导穿刺作为目前内镜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创伤小、体表无伤口、恢复快、对身体机能影响小的优点。它主要针对腹腔巨大囊肿、胰腺炎伴发假性囊肿等疾病进行治疗。目前,我院消化内科已成熟开展此类技术,为众多患者解决了相关疾病带来的困扰。

多学科诊治,

为炎症性肠病开创全新治疗模式

56 岁的刘女士三年前就有反复腹痛和排黏液血便症状,一周前加剧,每日大便十余次且为黏液脓血便。入院时心率加快、发热,重度营养不良,被诊断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入院三天,虽经禁食、抗感染等处理,病情却迅速恶化,出现腹肌紧张和腹部压痛。经急诊腹部立卧位片检查,消化内科团队判断其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科室立即启动多学科 MDT 诊疗,胃肠外科、肛肠科、影像科、病理科、营养科、消化内科和中医科等多专科医生组成的 IBD-MDT 团队迅速集结讨论,共同确认了患者合并中毒性巨结肠的诊断,其中最宽的肠管直径达到了约93mm。胃肠外科医生认为患者外科手术风险高达 80%,建议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并制定预案。营养科医生建议加强全肠外营养并联合输注白蛋白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中医科建议联合耳穴贴压促进消炎和肠道功能恢复。消化科李兆滔主任综合多专科意见并与刘女士及其家属沟通后,决定在肛管持续肠道减压、纠正营养不良和加强感染控制基础上,使用英夫利息单抗注射液加速诱导治疗。护理团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经过 20 余天精心治疗,刘女士大便次数减少,结肠压力和腹部症状减轻,中毒性巨结肠通过内科保守治疗治愈。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肠道内壁引起的慢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类型。尽管IBD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知免疫系统反应失调、遗传因素、宿主菌群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是其致病原因。由于IBD的症状多变且病情复杂,因此需要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我院消化内科作为广东省炎症性肠病联盟单位和炎症性肠病质控培育中心,同时也是佛山地区唯一的炎症性肠病质控中心,拥有一支强大的IBD-MDT团队。团队在难治性IBD和不明原因肠道溃疡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医疗服务。

急诊救治与内镜下序贯治疗双管齐下,

救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今年 1 月,46 岁的刘先生因大量呕血和排血便被紧急送至我院急诊科。到达时其已休克,医护人员立即启动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进行抢救。询问病史得知,刘先生既往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且长期饮酒。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考虑此次消化道大出血可能是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紧急且危重。急诊医护人员迅速给予补液、输血等积极抢救,并联系消化内科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发现患者存在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底静脉呈喷射性大出血。科室立即为患者进行紧急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止血治疗。经过精准操作,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刘先生的生命体征和病情也很快恢复及好转。术后,刘先生遵照医嘱定期复查并接受内镜下序贯治疗,还进行了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逐步控制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情稳定。经过一段时间随访治疗,刘先生恢复良好,目前已回归正常生活。此次成功治疗充分展示了内镜治疗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这类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重要作用。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等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量巨大,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早期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不仅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还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并提高生活质量。我院拥有经验丰富的消化内镜团队和先进的内镜设备,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开展了多种内镜下治疗手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内镜下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组织胶注射治疗、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治疗,可针对不同类型的静脉曲张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消化内科介绍

消化内科拥有专科医师 16 名,其中博士 5 人,硕士 8 人,学科带头人为李兆滔主任。科室目前年门诊量达八万人次,年出院量三千余人次。病区设有 61 张病床,分为胃结肠疾病、小肠疾病、肝胰病变、内镜治疗四个专业组,并有五个亚专科发展方向,包括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综合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诊断及治疗、超声内镜检查及穿刺在肝胰疾病中的应用以及消化道早癌防治。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蓬勃发展,科室的各种内镜下检查及治疗技术处于省内及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全国先进的内镜中心。2004 年开始全面开展静脉麻醉胃肠镜检查,内镜中心每天均配备专业麻醉师及麻醉护士,如今静脉麻醉胃肠镜检查率达 80% 以上。目前,内镜中心配备有最新奥林巴斯 290 内镜主机、NBI 放大内镜、超声穿刺镜、富士放大色素内镜、单气囊小肠镜、第三代美敦力胶囊内镜等先进设备,每个工作日均有 6 台内镜主机同时工作,且固定内镜医师 2 名,平均常规内镜检查达 100 多人次。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

供稿:消化内科

编辑:孙凯

审核:罗海燕 吴剑 林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