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植润文化敬祝所有长辈们幸福安康!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

汉代

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三国时代

“重阳节”名称有了记载。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

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

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

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

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

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20世纪80年代起

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习俗

重阳这天,

登高“避灾”,

插茱萸、赏菊花,

吃重阳糕,尝菊花酒。

登高“辞青”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

秋高气爽,登高远望,

啸咏骋怀,活动筋骨,

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

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佩茱萸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

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

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

所以在重阳节,

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

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

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菊花黄,黄种强。

菊花香,黄种康。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

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菊花酒

九月九,饮菊酒,

人共菊花醉重阳。

在古代,菊花被称为“延寿客”,

所以 九日所酿的菊花酒,

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

重阳节的五大禁忌

重阳节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为什么要登高?茱萸怎么读?茱萸又是什么东西?

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登高以辟邪避灾。从气候上来说,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此时登高远望、活动筋骨是最合适不过的。

茱萸读zhū yú,重阳佩戴茱萸主要是为了避邪。阳九是灾数,重九则意味着凶上加凶,需要辟邪消灾。另外在古人看来,疾病与邪气密不可分,茱萸因为浓烈的气味和驱寒祛湿的药用价值,被认为具有辟邪祛疾的特殊功效。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植润文化在此特别送上

一份真诚的祝福,

敬祝所有的长辈们:

祝您们重阳节快乐吉祥

祝您们老人节身体健康

愿您们每天都如今天这般开心,幸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