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书荐丨《次要人物》:黎幺的全新短篇小说集,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

《次要人物》

黎幺 著

单读丨上海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黎幺的全新短篇小说集,这是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有些篇目致力于表现埋在日常之下的命运暗流,有些则相反,意在以日常的滞重抹平命运的跌宕。这本书中作者将“日常”反射在“命运”“家庭”“神圣”“戏剧性”“次要人物”几个关键词汇中,与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文学经典对照,在不同维度的互渗中进行书写:父亲不曾明朗的过去,女儿对抗巨人的童年,妻子在伟人遮蔽下的显身,祭司漫长的生涯,主角与配角关于存在主义的辩论……

本书亮点:

《次要人物》(《山魈考残编》作者黎幺最新短篇小说集,围绕“日常”中“次要人物”的主题写作,贯穿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与文学经典,在阅读的游戏中窥见日常的反射:命运、家庭、神圣、戏剧性的多面性。)

天才刚黑,你就坐在灰烬上吹起了寂寞的口哨。尘世里早已是夜夜笙歌。你知道,失去乐园的,只有你一个而已。

编辑推荐:

★黎幺继《纸上行舟》《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后全新短篇小说集,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一本富有文学野心、思维强度、智识趣味的写作,一个可称得上是一种游戏的阅读体验,小说的字句中潜藏着细腻入微而又极其成熟的文本质地。本书虽然从日常经验写起,但却将日常推向了更深、更广的地方,让日常中的秘密浮现,让他者被看见。

★“历史是无名者的流动。”这些组成日常的“次要人物”通常是在别人看来面目模糊、没有辨识度、毫无个性的人,比如但丁的妻子、莎士比亚剧中的福斯塔夫,也许因为他们的选择从不由个性决定,所以他们什么都能适应。他们就像一大摊不成形状的、黏糊糊软塌塌的淤泥,填满了历史的大坑。他们是“次要人物”,也是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

★父亲的过去,女儿的童年,妻子的显身,有关日常的一切都潜藏在“家庭”的沉默不语之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同时,一切也都正在发生。像马一样咀嚼食物的父亲总是很饥饿,而“我”直到坐上那列火车才理解了“我”的父亲;要求和父母一样可以看平等时长电视的女儿,被父母这样的巨人不是以力量而是以高度拒绝,从而实现他们的支配与统治;用普通人的经验,而非传记家的方式去“复原”一个被伟人的光辉遮蔽的妻子。当家庭被“日常”拆解开,父亲、女儿、妻子,每一个个体的显身与诉说都打破了家庭内部沉默的形象。

★“如果连角色都没有了,那是谁在生活呢?我们把生活当作目的,我们搞错了。生活是我们想用戏剧来拯救的东西。我们要么就在舞台,要么就在后台,不然就会掉进阴沟里。”黎幺的小说中充斥着各类文学经典和古希腊神话,如本书中的一个城堡装进了莎剧的舞台与角色,然而经典不是目的,经典是在创作中反思生活的方法。“神圣”和“戏剧性”在本书中都是作为与“日常”相对的概念而出现的,在这些故事里,神龛和戏台都被日常的洪流淹没了。它通过充满一切来掏空一切。从这个角度来讲,日常才是不折不扣的奇迹。

★“事实上,这个设计的来源便是沙漠的符号形象所表征的循环往复的流变性。简而言之,这是一座没有地基的建筑,其主体部分是两个相切的半球体,完全等大,分别居于地上和地下,由一个筒状的空穴贯通其间。”封面由知名设计师郑元柏操刀设计,采用蚀刻画和沙子的颗粒感效果将文中的“流沙陵园”重现在封面中,封面出现的设计元素由书中内容提取,分别对应每一篇的主题:火焰、蘑菇——父亲或奥德赛;苹果——园丁;蛇——女儿或安提戈涅的童年;鸽子——天问;荆棘——妻子或无名的海伦,人的背影——主角与配角之辩;日晷、沙子——流沙陵园。

作者简介:

黎幺

小说写作者、文本实践者。现居南方。著有长篇小说《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出版短篇小说集《纸上行舟》,另有译作《东西谣曲:吉卜林诗选》。

媒体/名人推荐

目录:

001 / 我认出了虚无的面孔(代序)

011 / 父亲或奥德赛

059 / 园丁

077 / 女儿或安提戈涅的童年

089 / 天问

123 / 妻子或无名的海伦

153 / 主角与配角之辩——一则存在主义的戏剧评论

205 / 流沙陵园

金句:

人的仪表并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态度。说到底,衣物就是个牢笼,是最小最贴身的环境,人以之为手段,处置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需要选择的不是美与丑,而是开与闭,是防守与出击。以此为界,把自己封存在一个得到普遍认定的身份里,常常是一个现实的需要。

过往的生命,一旦从身前来到身后,就立刻破碎。我们身体里的雕塑尚未完成,便被时间剥蚀,饱受凌迟之刑。一块大陆被拆成了无数小小的岛屿,将它们分隔开来的,是一大片幽暗的水域。

在低海拔的地方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秩序不再那么可靠,蝉鸣与蛙的鼓噪让位于沉默与风的呼啸,生命的气息被更加宏大的声音背景消解了。自然在此处只想展示它的绝对权威。人是渺小的,仅仅这样讲已经不够了,人不应该存在。

在群体之中的孤独,莫过于被排除在他人的快乐之外,但若参与的方式不是分享快乐,而是充当了构成这种快乐的材料,则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

在海边你就得收集贝壳,在天上你就得收集云朵,在树林里你就得收集蘑菇。那些无用的、精美的、到处都是的小玩意,本身就为收集而生。

过去,你将工作与休息区隔开来,如同将天与地截然两分。如今,你不再工作,也不再休息。你是一个发呆的大师,一个延误的专家,一个面对自家的天花板如同面对宇宙万物的人,一个抵抗和躲避着义务就像抵抗和躲避着风暴的人。

休息是不可能的,休息是个谎言,有工作才有休息,休息是为工作服务的,休息是工作的奴隶。

天才刚黑,你就坐在灰烬上吹起了寂寞的口哨。尘世里早已是夜夜笙歌。你知道,失去乐园的,只有你一个而已。

我为许多孩子的出生做了见证,我也曾见证过许多老人的死。人就是几尺高的一段生命激流,从头到脚,从天到地。但你知道,将这条热血的瀑布淋在坚冰之上,威力胜过力士手里的巨斧,你无论如何不可小看它,你不可轻视自己的每一口呼吸。

那使远方之为远方的究竟是什么?一个沿着自己掌纹奔跑的人,他的双脚能适应那片可能性的原野吗?出发吧,像一个自由的人,像一只候鸟,像一个被携带的、被动的人,不假思索地,像一道在黑夜里逡巡的亮光,宁静地,避免打扰地,比风还轻地,掠过。

不幸的人才有朋友,朋友的不幸让友谊有用武之地。她们把生活劈成两半,一半是陌生人的极乐岛,一半是知心人的伤心地。她们像一伙儿遭了船难的人,谁也不挣扎,只紧紧拥着彼此,因为能一同下沉而歌唱友爱的甜蜜。

他没有故事,或者,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他拒绝了故事。他回避特征,回避定义;他从未虚构自己,因而也不能被他人虚构。若真是这样,他简直堪称伟大,可问题是,可能会有如此缺乏个性的伟大吗?可能会有这种近乎平庸的伟大吗?

可耻的痛苦,卑微的幸福,脆弱,顽固,自恋,自怜,自怨自艾,觍着脸对自己讨饶,半吊子的感伤主义,猪狗不如的生活,悬而未决的、畏畏缩缩的期待。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么回事。严肃不下去,也有趣不起来。

我们就是世界的熵,我们根本无从轻盈……

此刻只有黑暗。我不再写了,也不再说了。下面的故事,你看不到了,也听不到了,但或许,堵上耳朵、合上眼睛,你就能接着读它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