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分析

随着海上方向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要有力维护国家海上利益不被侵犯,还要适度控制事态避免恶化导致爆发冲突,就需要运用强大的海上力量开展军事威慑、军事存在、远海护航、反恐防暴、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以及海外撤侨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来达成这一目的。航母编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海上安全、保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国家海外利益的重要海上力量。二战后,航母编队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发挥了日益突出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美作为航母编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方面是开展实践最早、开展次数最多的国家,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丰富经验可供借鉴。

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

运用的历史演变

萌芽起始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整个世界范围内战争频繁、对抗激烈,美航母编队的运用重点是战争运用,希冀利用航母编队强大的作战能力应对已爆发和将来可能爆发的战争,此时美航母编队还尚未形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但已经开始出现了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实践。美航母编队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最早的记录是,1930年美列克星敦号航母编队前往塔科马市实施的救灾行动。当时,美塔科马市周边遭遇大规模干旱,使得该市的水利发电系统无法发电,列克星敦号航母编队奉命前往支援救灾,以其强大的动力系统为该市在一个月内提供了大约30%的电力,这标志着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萌芽。此后,美航母编队越来越多地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20世纪50年代,美航母编队多次参与救灾支援行动。比如,美塞班号航母编队于1954年前往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奥拉岛开展飓风灾害救灾行动,又于1955年前往墨西哥坦皮科地区开展洪灾救援行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航母编队多次参与回收宇航员和太空舱的任务。比如,美伦道夫号航母编队于1961年和1962年分别回收2名绕地飞行的宇航员,美大黄蜂号航母编队于1969年回收阿波罗11号和12号太空舱,美提康德罗加号航母编队于1972年回收溅落在美属萨摩亚海域的阿波罗17号太空舱。此外,美航母编队还远赴海外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比如,美尼米兹号航母编队于1980年4月赴阿拉伯北部海域营救被伊斯兰激进学生扣押的美国人质。这一阶段美航母编队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虽然还未形成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但其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已渐露雏形。

探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整个世界正处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国际环境下,国际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得只需军事手段而无需战争手段即可实现政治目的,于是美陆军在1993年的《作战纲要》中首次提出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此后,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方式也日趋多样。1994年10月,美小鹰号航母编队奔赴朝鲜沿岸海域进行军事威慑行动。2001年,美小鹰号航母编队作为特种部队运输平台和重要后方保障基地赶赴中东附近海域开展反恐行动。20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美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编队在5天内迅速抵达受灾海域,开展了为期33天的抢险救灾行动。随着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日趋丰富,关于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理论研究也快速发展起来。2006年,美兰德公司发布报告《改变美国航母能力——探索美国航母编队新的作战和非战斗角色与任务》,提出美航母编队应适应未来形势变化,在功能、构造和配置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进。这一阶段美持续拓展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形式,并探索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理论,虽然还未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理论,但其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实践和理论研究持续推进。

美国“卡尔·文森”号上的救援人员

正把一名伤员送上直升机

形成稳固阶段21世纪10年代以后,美宣布在全球都拥有所谓的人道主义利益,非战争军事行动开始成为美干涉全球事务的新工具,开始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到航母编队的使命任务中来,频繁将航母编队用于军事威慑、军事存在、抢险救灾、反恐反海盗、人道主义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特别是近年来美为了充分发挥航母编队的巧实力效用,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多种抢险救灾行动中,尽显其大国责任和大国形象;另一方面又在世界海洋各个角落开展航行自由秀肌肉,鼓吹其军事实力和渲染威慑。在抢险救灾行动中,美航母编队均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相关附近海域担负抢险救灾任务。比如,2010年1月13日,海地大地震爆发后,美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接到派遣命令后便全速赶往海地,于1月15日便抵达太子港外海。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外海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美第一时间将罗纳德•里根号航母编队部署在日本外海,为日本救灾提供了海上基地。2013年,菲律宾遭遇前所未遇的“海燕”风灾,美乔治•华盛顿号航母编队仅两天便开赴到菲律宾海域,实施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在军事威慑行动中,美航母编队在热点地区附近海域频频出现,企图实现威慑效用。比如,2011年11月,朝鲜半岛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美航母编队迅即被派遣到西太地区,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朝鲜施压,威慑地区大国,提振韩日盟国信心。2022年3月5日,乌克兰危机爆发11天后,美哈里•S•杜鲁门号航母编队就一直部署在爱琴海北部,以此显示对俄罗斯施压。2023年11月26日,巴以冲突爆发不久,美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编队即被派遣到波斯湾,用以威慑伊朗。2012年2月,美兰德公司根据美航母编队的运用实践发布报告《描述和探索海上非常规战争涵义》,核心内容就是航母编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使用的相关问题,重点研究了在反叛乱、反恐战争中的非常规作战运用。这一阶段美航母编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思想基本稳固,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威慑为主、巧用为辅的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策略。

美国“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编队

在阿曼湾到波斯湾的航迹

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

运用的特点分析

起步最早,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军于1922年第一次将木星号运煤船改装为兰利号航母,其主要目的是在海上起降飞机进行空中作战。然而,仅过去八年,美就于1930年将列克星敦号航母编队用于救灾援助任务中,创新了航母编队的运用方式,开创了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先河。自此以后,美航母编队持续在抢险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不断探索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新方式,通过大量有效的实践,逐渐形成了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一整套经验做法。美航母编队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核心目的是维护其自身利益,达成积极塑造国家正面形象和强力宣示国家军事威慑两方面目的。在积极塑造国家正面形象方面,无论在世界什么地方,凡是遇到大型自然灾害或国际维和等事件,美航母编队都会快速作出反应,迅速抵达事发海域,既展示了其航母编队的能力,又表明了其负责任的形象。在强力宣示国家军事威慑方面,美为了维护其海上霸权,借口所谓的“保护航行自由”和“维护地区安全”等,将其航母编队开赴相关敏感海域威慑对手。当前,美正积极发展新一代福特级航母,将会继续强化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运用。

实践先行,理论保障,相辅相成趋于完善。在美海军大量开展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实践的同时,美政府、军队和智库也积极开展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理论研究。1995年6月,美参联会颁布《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制定了涉及反恐、维和、缉毒、撤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的要求。2001年,美军《联合作战纲要》具体列出了护航、救援、确保航行自由、显示武力行动等18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2006年和2012年,美兰德公司相继发布了有关航母编队在非传统安全威胁领域中的运用,加强对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指导,为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可以使航母编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运用更加趋于成熟完善。一方面,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实践的良好效果,比如在反恐行动中提供有力的后方保障基地、在抢险救灾中收到良好的国际社会好评、在军事冲突中发挥有效的威慑作用等,将促进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有关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的先进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比如美航母编队近几年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的执行效率更高、反应速度更快、应对能力更强,有效推动了其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运用。

快速反应,行动迅速,最大化展现软实力。美将航母编队用于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实现某些甚至连战争行动都难以实现的目的。比如,2004年12月的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美派遣亚伯拉罕•林肯号航母编队5天内便抵达受灾海域,开展了为期33天的抢险救灾行动,投送了大量援救物资。美航母编队的快速行动、及时救援为其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在国际社会赢得广泛好评。此后但凡爆发大规模自然灾害,美航母编队都会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快速抵达受灾区域。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2013年的菲律宾风灾等,美航母编队均是第一时间赶赴相关海域实施人道主义救援,这既为美赢得了良好的正面形象,同时也显示了美航母编队强大的作战能力。另外,美航母编队通过在反恐营救任务中的迅速有效行动,既达成了震慑恐怖分子的目的,还强力显示了其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可见,美通过将航母编队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最大化地向世人展现了其软实力,强化了世人对美海上能力强大且负责的认知,高性价比达成了不须战争行动就可以达成的卓越效果。

形式多样,灵活处置,能力高效,成果显著。美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式多样,涉及抢险救灾、反恐搜救、营救人质、回收太空舱等,主要作为大型物资输送平台、特种作战行动平台、人道主义救援平台等。此外,美航母编队还会执行一些特殊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比如,2010年5月2日,美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将被海豹突击队击毙的本•拉登的尸体运至北阿拉伯海,进行符合伊斯兰教义的海葬仪式,这也成为美航母编队执行的最为特殊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而且美航母编队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可针对不同任务灵活快速配备所需装备。比如,1980年的德黑兰人质营救行动中,美尼米兹号航母编队搭载了数十名美海军陆战队员和8架海军RH-53D直升机;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救灾行动中,美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迅速卸载舰载战斗机群,改为搭载19架直升机和其他救援物资。可见,美航母编队能灵活应对多样化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并能针对不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灵活配备装备,这也是美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高效且能取得显著效果的原因,表明了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实践有着丰富的实践,而且还在继续不断探索新的行动样式。

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

运用的未来趋势

深挖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价值,扩展自身利益。美拥有数量众多威力巨大的航母编队,宣称在全球有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并时刻不忘称霸,其航母编队担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即是在美自认为的所谓利益攸关的他国海域,实施快速机动抵近部署,充分显示军事存在,给对方以强大的威慑,希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和企图。如今,美航母编队的这种运用方式已成为其运用次数最多、运用范围最广的一项功能。美利用航母编队无论是实施战略威慑、还是作为反恐利器,亦或是用于抢险救灾,都时刻不忘扩张其利益。美使用其最强大的海上力量——航母编队,执行能体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任务——非战争军事行动,通过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来向世人传达其强大而负责任的形象,用较小的成本谋取世人对其形象的正面认可。

美国“提康德罗加”号航母编队正在

美属萨摩亚海域救捞“阿波罗”17号太空舱

深研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指导实际运用。航母编队作为广受全世界关注的威力巨大的海上力量,其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法律、文化等方面,如果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能会事半功倍;反之,一旦出现哪怕是微小的失误,都有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甚至很可能会严重损害国家形象,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美为了能最大化实现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效益,积极展开从政府到智库、从顶层到行动的理论研究,为美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指明方向,提供行动纲领。所以,美为了能更科学地指导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将进一步深化研究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理论,并将会持续在实践验证中不断修正完善,以切实用于指导美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

优化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预案,提升反应速度。不仅执行战争军事行动要做到快速行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也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美航母编队快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不仅强化了人们对美航母编队实力的认知,还提升了美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所以,美将会进一步增强其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反应能力,而这需要预先针对各种不同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案,从而能在任务来临时有条不紊地快速开展行动。美将会在其现有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预案,细化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类型,筹备好所需物资和人员,按计划定期实施演练,以此不断增强其响应速度,最大化提升其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丰富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探索新型样式。美航母编队经过长期大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运用实践,其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已由萌芽阶段的单一样式发展为多样化样式。可见,实践是快速提升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美为维持其海上霸权将会频繁使用航母编队进行军事威慑,但美为继续保持其国际形象还将会利用航母编队广泛探索其他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丰富其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新样式。首先,美将会继续在以往利用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来持续提升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效能。其次,美将会着眼自身实际需求,根据其未来将可能会遇到的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场景,积极探索更多新的多样化的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

增强航母编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高效执行任务。美深刻认识到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高性价比。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反恐营救,亦或是军事威慑,只要出动航母编队达成既定目的和预期效果,将会大幅提升其国际形象,但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提高其航母编队高效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能力。首先,美将在装备上做好配套建设。不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所需的装备也不同,要针对不同的行动样式完善所需的装备储备,同时也将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更加高效实用的装备。其次,美将进一步增强训练水平。训练不仅是检验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是提升能力的手段,美通过不断加强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持续提升完善航母编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各项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军事文摘。 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本公众号编译/转载仅为分享、传达不同观点,如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我们!

转自丨军事文摘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微信:iite_er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