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奇迹!比台湾还大的一片沙漠,在中国版图上“消失”,它在哪里?

#打开眼界#

看到这个题目,朋友们一定会问,那么大的一片沙漠,怎么会“消失呢?”

是的,这个“消失”的沙漠,叫毛乌素沙漠,它的总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比

总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的宝岛台湾 足足大了6200平方公里。

昔日的毛乌素沙漠

这么大的一片沙漠,竟然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短短73年的时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放眼望去,这里绿树成荫,绿草如毯,良田万顷,绿波荡漾,鸥鸟飞翔,尤如“伊甸园”降落人间。

森林葱郁的毛乌素

沃野千里的毛乌素

湖水清澈的毛乌素

2019年,美国利用卫星拍摄到了我国陕北的榆林地区,当美国专家看到传送回来的卫星画面时,一大片绿色映入他们的眼帘,他们集体情绪失控,难道昔日黄沙漫漫的“毛乌素沙漠”消失了吗?

卫星图星拍摄的毛乌素

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郑重宣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再一次证实,曾经号称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真的从中国版图“消失”了。

榆林市樟子松植被区

那么,这一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呢?

让我们一起聚焦——毛乌素。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之间。在秦汉时期,这里也曾是水草肥美、风光宜人的草原,当时强大的匈奴人曾在此繁衍生息。到了五世纪中叶,这里的靖边县白城子,还曾经作为匈奴铁弗部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的都城——统万城。

统万城遗址

从隋唐之后,由于无节制开垦、过度滥牧、气候变迁和历史战乱,这里的植被丧失殆尽,到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昔日的毛乌素沙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对三北地区的风沙治理进行了全面规划。

三北防护林总体规划

深受沙害的陕北榆林地区,宁夏盐池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响应国家号召,当地各级基层组织,六十年如一日,带领当地几百万群众,战风沙,抗大旱,硬是靠肩挑车拉,运水栽树。

榆林群众植树照

他们在植树的过程中,总结了草格固沙法,先将黄沙固定在一个个小方格内,然后再种植适宜沙漠生长的灌木,当灌木将沙漠初步锁定后,再种植耐旱的沙地乔木。

草格固沙

耐旱抗风沙的沙棘

在防沙植树的浩荡大军中,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感动不已的植树英雄。

——宝日勒岱,毛乌素沙漠最早的治沙英雄,1956年,年仅18岁的宝日勒岱,已经担任了内蒙古乌审旗镇的牧业社主任,是她,说服了大伙,扛起铁锹,顶风冒沙,通过铲除酸马草、治沙造林、兴建草库伦等措施,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年一年不懈努力,用六十年的接续奋战,终将黄沙弥漫的乌审旗变成了绿色遍地的大草原。她本人也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宝日勒岱组织群众防沙种树

——殷玉珍,陕西靖边的植树英雄。她从1985年开始,和丈夫一起在沙漠中种树治沙24年,治理流动沙丘面积达4万多亩,种植了30多万棵防沙林,丈夫因劳累过度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她也因长期高强度劳动而导致胎儿流产,但她不畏困苦,用养羊的收入继续购买树苗,接着植树,并带动身边84户群众,承包荒沙地进行治沙造林。

殷玉珍

——盛万忠,内蒙古乌审旗尔林川村的治沙植树英雄,从1984年开始,每天植树都是带着炒玉米粒和一壶凉水,一天要干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艰苦生活,一干就是二十年。如今,他已在荒沙中植树50多万棵,将1.5万亩流沙全部披上了绿装。

——石光银,陕西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壕村的又一治沙英雄,1984年,他辞去乡农场场长职务,举家搬进沙区,承包沙地22.8万亩,经过37年的奋斗,植树200多万株,他还组织270户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治沙公司,探索了一条“公司十农户”的新型治沙之路。

石光银

还有乌云斯庆、王果香、白春兰、王有德,等等,以及许许多多默默奉献在抗沙植树中的无名英雄们,正是他们的艰苦奋战,才出现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今天,半个多世纪的治沙史,绘出了1629万亩的绿色之洲,昔日狂沙蔽日的毛乌素,变成了天蓝地绿的金银川。毛乌素沙漠的治理,使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

我们透过可亲可敬的治沙英雄们的感人故事,读懂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民族魂,正如治沙英雄殷玉珍所说:“宁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沙欺负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