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由来和发展——中国四大书院
原创|雨临川籁
一、书院的由来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书院最早于唐代开元六年(718年),东都洛阳置办丽正书院,官立书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书、藏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性质为官署。书院分有官办和私立,官办的叫“学宫”,民办的叫“书院”。书院又分两大类型:教徒性质和祭祀纪念性质的书院。官办书院由地方官礼聘山长,私办书院自聘山长,须呈报官署备案。
二、书院的发展
北宋初期,善用唐代建制的书院,通过赐书、赐额、赐田、召见山长等方式进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造就了一批具有想象力的书院,如四大书院等。时至南宋,已成一种正式学校教育制度的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宋代创建书院711所,遍及中国18个省份,其中江西、浙江、福建位列前三。而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共有19所书院,宋代文化重心南移,南方完全取代中原地区成为中国的教育与学术中心。
书院经过南宋鼎盛时期的快速发展,书院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元朝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代书院大增,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远超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总和,分布在今天全国25个省份,其中新建1699所。虽明朝初期开始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1579年张居正下令禁毁全国书院。1625年魏忠贤下令拆毁全国书院,造成“东林书院事件”。
清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禁锢政策,担心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会撼动统治基础,严格控制书院活动,抑制书院发展,并使之官学化。公元1652年顺治明令禁止私人创建书院。公元1733年清政府在各省城设置书院,后各府、州、县相继创建书院。清代书院发展到2000余所,但官学化也达到了顶点,大多数书院都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新式学校教育及其制度的引入,1901年光绪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中国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
1、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公元825年李渤为江州刺史时,在隐居旧址建台,号为“白鹿洞”。940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白鹿书院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国学”。1179年朱熹受命知南康军,到白鹿洞书院察看遗址修复,孝宗皇帝批准重兴白鹿书院。1217年朱熹之子朱在以大理寺正知南康军,修建白鹿洞书院,使朱熹初步建成的白鹿洞书院得以完成。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1/5。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重要影响。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江南四大书院之一、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名录》。
2、岳麓书院
位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占地面积2.5万m²,建筑面积有3.1万多m²,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著名的“朱张会讲”,使岳麓书院名声远播,前来听讲者更是络绎不绝。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书院建筑为明清遗物,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中轴线上依次: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先后又重建设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江南四大书院之一、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应天书院
位于河南商丘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由五代后晋(936-947年)时商丘人杨悫所创办,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并正式赐额“应天府书院”。1014年应天府(商丘)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1026年范仲淹为守丧,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应天书院。培养的学生:王尧臣、赵鰖、张方平、富弼、孙复、石介等名儒。2003年按原貌重建,占地52亩,总建筑面积4116.8m²,主要建筑有:崇圣殿、大成殿、前讲堂、书院大门、御书楼、状元桥、教官宅、明伦堂、廊房等。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合称“天下四大书院”。国家AAAA级景区。
4、嵩阳书院
位于河南登封市的峻极峰下。始建于北魏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隋大业年间,又改为道观嵩阳观;996年宋太宗御赐“太室书院”匾额,1035年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书院为清代建筑风格,现存殿堂廊房五百余间。占地面积10084.4m²,东西宽78.6m,南北长128.3m。建筑为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先圣殿内祀孔子及四大弟子象,道统祠内有周公、大禹、尧帝像。两侧配房相连,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还有博约斋、敬义斋、三益斋、四勿斋、考场、蒋公井等。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海、耿介等都在此讲过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名录》。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此只是教育教研公益转载,非商业使用。
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络,会立即删除,高度尊重作者的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