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10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过公历元旦时,他们都在想什么?

启风/文

今天是“启风居”改名后的第一次更新,咱们说说“元旦”。

元旦一词古已有之,不过古人的元旦,是农历正月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年初一”。中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始于1912年。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齐集上海,除了选举临时大总统外,还商议了其他一些事情,比如即将新生的共和国,要使用什么历法。

图:各省代表齐聚南京

以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主张改用公历,与世界接轨;另外相对保守的代表要求沿用农历,尊重固有传统。双方一度争执不下。

这时,刚到上海的孙中山表示,如果代表们不同意使用公历,他便拒绝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各省代表不得不连夜开会,通过了使用公历的决议。

随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身份发布通告,“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图:改用公历的通电

民国建立的同时,北方的清廷还在。徐世昌在袁世凯内阁任军谘大臣,主管海陆军事务。在当天的日记里,他写道:

“十三日,未明起,诣寿皇殿门外侍班。入直,到内阁公所。午后回寓,九弟自青岛归。小憩,会客。晚留客饭,久谈。”

徐世昌留下的日记大都千篇一律,1912年元旦这天也是一贯的毫无波澜。

图:徐世昌日记真的别具特色

同在北京为官的恽毓鼎看上去比徐世昌”新潮“一点,不仅知道这一天是西方元旦,还出门给一些西方使节、朋友“拜年”:

“十三日,晴。午后至德意志、义大利、荷兰各使馆,德兵营,邮政总办帛黎,法博士铎尔孟处拜年(西历以今日为正月一号),并贺其夫人。”

恽毓鼎大约反对以公历取代农历,但显然对当今所谓“洋节”也不排斥。

让人想不到的是,后来被视为遗老的郑孝胥,在元旦问题上倒很开明:

“十三日。今日乃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元旦也。朝廷欲改用阳历,宜以今日宣布,闻项城有此意,竟不能用,惜哉。”

郑孝胥听说袁世凯有改行公历的计划,在得知最终没能实行后,竟觉得有些可惜。郑孝胥所言不假,资政院的确曾提议改用公历,把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改为宣统四年元旦。

以上徐、恽、郑三人大概都不知道,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公历1月1日这天,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并发布了改用公历的通告。

身在南方,投身革命的人,完全是另一番观感。鄂州人朱峙三当时在湖北军政府任职,属于最早获知新政府将改行公历的一批人。他在1911年12月30日的日记里写道:

“今日县署奉令筹备过新历(年),谓之阳历‘中华民国元年’。宣统辛亥总算终了,满清气数二百六十八年已灭亡矣。”

到了1912年1月1日,朱峙三又记下了自己当天的观察:

“今日为南京政府成立之日,即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号。饭后出城,见寒溪学堂贴有新联,彩旗飘扬是为新历元旦。路人观者叹息,谓随洋人过年,行洋礼矣。”

他看到寒溪学堂(位于湖北鄂州)的学生们在这一天庆祝元旦,路人的反应是叹息——这些学生跟着洋人过起洋节、行洋礼,成何体统!

图:朱峙三在1912年元旦前后所写的日记

相比于老人,年轻人对新事物通常都有更多期待。时年18岁的叶圣陶还在苏州上学,他于日记里写道:

“今日为吾国改用阳历之第一日,吾之日记亦于今日始改用阳历矣……适同学某君来,谓吾中华民国已改用阳历。众未信,电话询民政长,果然。则今日元旦也。特元旦则必须有假也,遂放假。”

叶圣陶那天到学校后,听一个同学说民国改用公历了,大家都不信,于是打电话找民政长确认。得到确认后,学校直接放假庆祝元旦。

不管接受与否,公历1月1日作为元旦就这样确定,并延续下来。对于新生的中华民国而言,使用公历是古老中国的一次自新;与各国民众一起共庆元旦,也是融入世界的必由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