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太平道教主张角,拥有数十万教众,第一个起义,为何最后惨败?

张角可以说是汉末、三国时期最悲催的乱世枭雄之一。他本来是第一个起兵反抗东汉王朝的人,而且部下有几十万人,可谓声势浩大。可是他的黄巾军却类似游戏里,专门给主角们刷经验的小怪。各路英雄,如刘关张、曹操、孙坚、公孙瓒等,都在黄巾军身上刷了无数的经验。张角成了各路英雄人物成长道路上的垫脚石。他自己死后被开棺戮尸,两个兄弟在战场上被斩杀,追随者也全部失败,下场实在是悲催。有几十万教众的张角为何失败的那么彻底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张角的优势、劣势。

张角的优势在于,他利用宗教迷信,收揽了大批的弟子、信徒。张角是道教流派“太平道”的创始人。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张角及弟子在全国各地发展了数十万的信徒。数十万人口,在汉末三国,是个很大的数字。三国末年的蜀国,只有90多万人口,却养了10万精兵。张角的“太平道”是宗教组织,组织有序、成员忠诚度高。如果能在这数十万教众中,训练出5-10万的精锐部队,是足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不过,张角的劣势也有不少。

1、教众多是中下层百姓,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支持

张角的教众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在上层社会中缺乏影响力,得不到上层知识分子的支持。张角是靠迷信手段招揽信徒的,见多识广的知识分子不信这一套,只有知识水平不高的中下层百姓会深信不疑。虽然张角的弟子在京城中秘密活动,拉拢了一些太监、侍卫做内应,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古代,知识分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在东汉末年,士族力量开始崛起,士族知识分子开始垄断知识、舆论、官位。当时最优秀的人才,都出自士族,比如荀彧、司马懿、诸葛亮等。张角得不到士族知识分子的支持,其部众就只是乌合之众,难以成事。

2、教众中没有优秀将领

张角的“太平道”教众除了缺知识分子外,还缺少优秀将领。优秀的知识分子多出自上层社会,但优秀的将领却不一定,很多名将都出自底层。汉末三国名将中,如孙坚、关羽、张飞、邓艾、典韦、许褚等出身都不高。张角的黄巾起义跟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很相像。但太平天国却比黄巾起义成功的多,这主要是因为洪秀全部下有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杰出将领。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手下也有韩信、曹参、樊哙、周勃等大将。但是张角手下有优秀将领吗?一个都没有。这样如何在乱世中争雄?

3、“太平道”分散于全国各地,力量不集中

张角的传教方式,是分派弟子去全国各州郡,分散传教。张角毫无“地域歧视”,一个地方都没忽略。这样有助于扩大影响力、更多的吸引成员,但却有一个缺点,就是力量太分散了。他的几十万教众分散在全国各地,每个州、每个郡可能就只有几千、几万人。这样很容易被统治阶层各个击破。

4、张角起事太早,成了人人喊打的“出头鸟”

在起义时机上,张角的选择也有些早了。张角起事于184年,这时东汉王朝的危机正在潜伏,全国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动乱,统治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张角跟陈胜类似,都是第一个起义推翻旧王朝的人。但是“出头鸟”的成功率比较低,很容易就做了“烈士”。张角可以再等几年,让别人先动手。在5年之后(189年),汉灵帝去世。何进与宦官互相残杀,董卓入主朝廷,关东十八路诸侯组成反董联军,天下乱成了一锅粥。这时候张角再起事,成功率无异会更高。

所以,张角为何失败呢?第一,缺乏知识分子的支持。第二,缺乏优秀将领。第三,力量分散。第四,起事太早。

张角如何才能成功呢?

首先除了发展底层教众外,张角还要在知识分子中扩大影响力,吸引一些像诸葛亮、荀彧、郭嘉、贾诩这样的优秀谋士。刘邦有张良、陈平,朱元璋有李善长、刘伯温。想要成就大事,没有知识分子的支持是不行的。

其次,张角需要在教众中寻找优秀的军事人才。几十万教众中,总会有好的军事苗子的。张角需要提高自身及整个“太平道”团队的军事素质。

第三,张角应该将力量集中在一两个州,而不是分散于全国。可以选择一两个州重点发展教徒,或者先在全国发展,再逐渐把骨干力量集中到一两个州。最好选择远离中原的州作为根据地,比如冀州、幽州(类似后来的袁绍),或者凉州、关中(类似董卓),或者益州(类似刘备)、扬州(类似孙权)。这样,进可以争雄天下,退可以割据一方。与张角同时期的张鲁(“五斗米道”第三代天师),就主要在益州地区发展势力,在汉中割据了近三十年。后来张鲁投降曹操,被封为镇南将军、万户侯,五个儿子全被封侯。张鲁的实力远不如张角,结局却比张角好得多。这是张鲁的力量都集中于益州汉中地区的缘故。

第四,张角可以再等几年,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再起义。如果第一个起义,会被朝廷重点打击,想成功太困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