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对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数字技术应用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普陀区“适合教育”的理念,阐述在学情诊断、资源供给、实验创新、健康成长、团队协作等场景中应用数字技术的方法,提炼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数字技术 适合教育 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获评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教育部将上海作为数字化转型试验区,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目标开展建设。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均提及了数字技术或信息技术的应用。2023年2月,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教育部也正式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旨在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在义务教育“双新”实施过程中,我区教师应当不断提高数字素养,通过合理运用数字技术,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应用有效结合,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落实“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普陀区“适合教育”理念。近年来,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和线上教学的探索,我区教师的数字素养逐步提升,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形成了一些符合普陀区“适合教育”理念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一、基于数据调研开展学情诊断
基于问卷系统的调研已经成为各线上教学平台的标配,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运用通过问卷星、UMU等调研平台获取的数据开展学情诊断。
例如,曹杨第二中学信息科技教师连续多年通过开展入学起点情况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学科特长等信息,从而设计了适合学生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并从新生中选拔出了信息学科拔尖学生。同时,教师通过教学实施前的调研,了解了学生的前置知识,设计适合的单元和课时教学任务;通过课中的互动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实施,改进教学行为;通过课后的调研,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通过调研获取家长的反馈,加强校内外联系,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二、电子白板丰富数字资源供给
电子白板已成为多数学校多媒体教室中的标配,其应用也从演示播放深入到教学资源生成与数据挖掘。教师可通过自带的学科工具和在线资源,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交流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通过知识胶囊等工具,自动将课堂教学的板书与讲解录制下来,并简单地剪辑制作成独立的知识点,再配以对应的练习发布给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资源。
例如,铜川学校作为希沃智慧应用示范校,四年来通过校本资源库的建设,累计形成了六千七百多个教师云课件教案,开展了线上校本研修二百五十多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与到教研与备课活动中,并能在校本资源库中保留教案加工修改的历史痕迹,帮助教师不断迭代优化教学资源。该校三位骨干教师制作的云课件资源被全国各地教师使用四千三百多次,实现了从校内资源共享到向外省市的资源辐射。此外,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子白板软件也已具备自动生成单课课件的能力,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减轻教师制作教学资源的负担。
三、开源技术促进实验教学创新
要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就要加大学校科学教育课程的供给,拓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时空。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双新”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的发展则为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验活动提供了便利,除了整体配置的DIS等数字化实验器材以外,使用基于开源协议的软、硬件和平台也能支撑数字实验的开展。同时,基于开源技术的科学实验开发涉及数字技术应用、跨学科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的培养等诸多方面,更符合“双新”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向,进而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从实验的操作者培养成为实验的设计者。
例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开设了“微型气象站的设计与制作”跨学科主题活动,师生使用Arduino主控板和气压传感器等开源硬件测量气压,收集实验数据,通过绘制统计图表,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发现气压变化规律,从而验证得出科学原理。
又如,金鼎学校基于“初中信息科技实验教学基本目录”的要求,设计了“物联跌倒求助系统设计”单元,让学生通过使用童芯派、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等开源硬件和模块化编程软件,模拟测量老人是否跌倒,并通过物联网实现向子女、社区、民警等多方求助的功能,在解决老龄化社会真实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其对物联网基本原理的理解。
四、数字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智能手机中的慢动作、延时摄影等方法,拍摄师生动作技术视频,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特点。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让学生体验多样的体育项目,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发掘培养潜在的体育人才。通过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跟踪学生的运动过程,设定合理的课堂运动负荷。
例如,怒江中学根据各年级学生体质锻炼的目标,通过使用“天天跳绳”“体智云”等数字化工具,在暑假期间开展学生体质锻炼监测。教师可通过网络快速查看学生运动数据,设置智能批改和未完成提醒,还可下载并分享班级日报、周报,从而激励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并为后续新学期体育教学的学情精准分析提供依据,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开展针对性教学。
五、在线协作工具促进跨团队合作
数字时代是信息共享和合作的时代,复杂问题的解决往往不能仅靠一人之力。运用在线协作工具,教师可形成适合的团队,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协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应用数字技术进行共享合作的意识。例如,区、校两级的学科教研团队负责人可通过在线协作文档发布研讨教案的初稿,然后由团队其他教师进行协作,以修订、批注的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编辑的每位成员可随时查看他人的意见,团队负责人则可通过查看每位成员留下的修订记录,快速综合各方意见完成修改,解决教师难以在同一时空下进行交流的问题,从而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在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在线协作工具能将校内甚至跨校的不同学科、不同特长的教师联合起来,适时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帮助与指导,支撑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例如,信息科技学科中的“在线数字气象站”跨学科主题学习,就需要地理、数学、物理、劳动等多学科的协同。通过使用在线协作工具,信息科技教师可邀请相关学科教师加入到实施过程中,及时请相关教师对文档、演示文稿、数据表格中涉及的跨学科知识开展在线指导,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字气象站的搭建、数据分析、天气预测等,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因而普陀教育人唯有不断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迭代提升教育应用,才能持续赋能普陀区“适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基于《教师数字素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实现从“要我用、要我学”到“我要用、我要学”的转变,树立数字化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具备在教育教学中合理选择工具与资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结合义务教育“双新”实施,对任教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数字技术开展实践应用和创新探索,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案例与经验,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应用。最后,要养成用数字技术持续开展学习与研修的习惯,拥有推动教师乃至学校、区域数字化专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砥,陈敏.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05).
[2]时小燕,刘桂香.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21).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24年13-14期 , 本文图片来自于拍信网。作者系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王世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