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汶川大地震,当年4次捐款185元的小乞丐,后来创业当上凉茶店老板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

里氏8级大地震

这次地震波及超过1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造成69227人死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灾情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山崩地裂,一瞬间,高楼林立也好,低矮平房也好,都被夷为平地。无数人遇难,地动山摇时未来得及出逃的,逃出建筑物内部又被室外的招牌等砸伤的,钢筋铁板之下,人们从哀嚎、呼救,到奄奄一息。

有人从大自然的魔爪中逃出生天,有人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瞬间。

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倾情捐助,在能够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同时,为灾区民众送上一份祝福。

在这些积极捐助的爱心人士中,有这样一位十分特殊的存在——

一位行动不便的小乞丐。

需要帮助的人,自发去帮助另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获取一份走下去的力量。这样的捐助事件,一经发生,便引发大量关注。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近这位小乞丐,以他的独特视角还原当年的故事,展望未来的故事。

一岁时不能站立,被诊断为小儿麻痹症

普通的一天,河南省上蔡县驻马店的一个小山村里,迎来了一件大喜事——

村口龚家的孩子满周岁了,要摆宴席庆祝周岁。

原本清冷的家庭一朝张灯结彩,院子里摆满了桌子椅子,打算借着周岁的空当宴请亲朋好友。一大早,龚家娘子们就开始在厨房忙活起来。

家中的宴席,可是考察娘子们做饭功底的一件大事,索性,这些娘子们的厨艺,可是个顶个的好,并没有给老龚家丢脸。那天,几乎全家的女同胞都出动了,上到老太太,姨妈姑妈,下到家里的几岁大的小女孩。

毕竟不是什么富裕家庭,而村子里本身也没有多少户人家,便没再怎么折腾,只是在院子里摆了小小两桌,村里当天有空的人都来参加。席面上的菜,没什么特别的花样,

只是尽可能多的肉菜,彰显着这一家人的憨厚老实。

当然了,周岁酒嘛,少不了农村里自家酿的好酒。互相夹菜,推杯换盏,酒精似乎麻痹了大家平日里小心翼翼的神经,人们大着舌头,聊着平日里压抑的满肚子话。

乡亲们吃得很是开心,酒足饭饱后,有人拉着龚父的手,絮絮叨叨着,该让大家见见今天周岁酒的主角了吧。

龚父喝得满脸通红,听到有人问起自己的儿子,他嘿嘿笑着,嘴咧到了耳朵根,眼里都是抑制不住的喜悦。他扯着嗓门,粗声粗气地叫来妻子,要她把孩子带到席上来。妻子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嘴角扬起一抹温暖的笑意,就进了屋。没过多久,便抱着孩子出来,在龚父身边落座,一家三口,看上去如此美满幸福。

主角来了!乡亲们纷纷围了过来,这个摸摸小婴儿的脸,那个逗逗他,想把他逗笑。

只是,过了一会儿,抱着孩子的母亲察觉到孩子有一丝异样。那一丝异样的感觉太难捕捉得到,母亲开始只是以为自己神经过敏了,直到那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她在心里搜寻着那股异样感觉的由来。

终于,她意识到,孩子的体温,似乎比往常高得多。

她的神色有些紧张了,用自己的额头抵着孩子的额头,试了试温度后,她的脸色更加难看。周围的乡亲们看着她异常的举动,纷纷问及原由。母亲诚实道:

“孩子发烧了。”

接着,她进屋取来温度计,夹在孩子胳膊下面。

十五分钟后,母亲看着刚刚取出的温度计上,猛然飙高的水银柱,心脏猛地砸了两下。她摇了摇一旁的龚父,把温度计怼到他面前,又拉着他的手,让他感受孩子的温度。龚父一个激灵,酒醒了一半。

二人不敢耽搁,安顿家里帮忙的兄弟姐妹妯娌等,招待好来吃宴席的乡亲们,自己则带着孩子,匆匆赶往县里的医院。

医生细细检查了孩子的身体,问了几个日常相关的问题。随后,他皱着眉头,对这对年轻的夫妇说:

据我的诊断,孩子患了

小儿麻痹症

。这个病啊,很麻烦,一个弄不好,就是终身瘫痪。

龚家夫妇的脸色霎时间变得惨白。暴击袭来的一瞬间,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不可置信的。这二人也是如此,他们拉着医生的手,反复确认有无误诊。

奈何医生是位资历丰富的老医生,在那个没有有效的小儿麻痹症预防措施的年代,他见过太多太多这样不幸的孩子了。他回答道:“

就是得了小儿麻痹症,最好的结果,就是他一辈子都得拄着拐杖了。”

龚家夫妇只好点点头,将孩子带回了家,一路上思索下一步该怎么走。

所谓病急乱投医,农村出身的两夫妇,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自然没有培养起正向的科学素养。他们不懂小儿麻痹症的发病机制与原因,只是四处打听,希望有神医可以医治孩子,他们不惜任何代价。

整个家族的人,还有村里的热心村民都帮着他们找,没过多久,第一则消息来了:

距这里50公里外的平舆县,有一位老中医,据说用针灸治好了多例小儿麻痹症患者。

龚家夫妇大喜,立刻带着孩子前往平舆县寻医。根据大夫的诊断,孩子需要每周来进行几次针灸。综合住宿、路费等多方面考虑,他们决定,带着积攒下来的几乎所有积蓄

,在老中医的诊所附近租一间房子,专供看病,同时在当地打工,找些活做。

就这样在外地奔波两年,

结果却不尽人意

。除了父母二人的心理作用,孩子几乎没有好转的迹象。

没关系,那个年代,看病有多难,大家都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的。龚家夫妇二人并没有气馁,而是再度四处打听求医。

这一次,他们了解到,开封有家医院,以通过手术方法医治小儿麻痹症出名

。再度看到希望的喜悦笼罩心头,夫妇二人火急火燎地,带着孩子奔赴开封。

那个年代,一次手术花费的费用,远非农村家庭随随便便就承担得起的,他们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再在亲朋好友中左凑右借,终于筹够了一次手术的费用。

夫妇二人心情忐忑地将孩子送进了手术室。那块老旧的红色灯牌亮了多久,二人的心就在半空悬了多久。终于,灯灭了,手术室的门打开,医生样的人走了出来。

医生很是自信,说孩子没问题了。可是孩子恢复了一段时间后,仍旧无法站立。

医生的话给了这个家庭莫大的希望,可是孩子真实的身体状况,又在日复一日地,将这来之不易的希望摧毁。

大悲大喜之下,孩子的母亲,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她想着,生下这样一个不健全的孩子,她也有责任,于是央求丈夫,想要再生一个孩子。

看着妻子憔悴的面庞,丈夫了她的要求,没过多久,她再度怀孕了。如果说,第一个孩子,是夫妇二人生命的延续,那么第二个孩子,则是母亲的续命汤药,在极大的精神重压下,肚子里尚在孕育的生命,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家庭的经济状况,使得大儿子的求医之路被迫中断,母亲虽然日日以泪洗面,可怀胎十月后,还是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小女孩。

令人遗憾的是,小女孩的出生,似乎也带走了她的母亲全部的生命力,没过多久,满面愁容的母亲便撒手人寰,留下丈夫和一双儿女相依为命。

坐在轮胎上行走的小乞丐

母亲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年轻的那一刻,可是父亲还要继续向前,两个孩子需要继续成长,从孩子的年纪,变成少年,再成为年轻人。显然,仅仅依靠农活,是无法延续这一切的,于是,在农活之余,父亲还在邻近的县城里打工。

这导致了两个后果:

其一,照顾妹妹的担子,落到了哥哥头上;其二,哥哥疏于照顾,患了小儿麻痹症的他,错过了最佳学习走路的时间,双腿严重萎缩,挂在胸前,只能坐在地上,依靠胳膊向前移动。

不同于哥哥的不幸,妹妹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

她年纪小,不懂得什么是生病,自带一份甜美活泼,无需妹妹做什么,只是看着她玩耍笑闹,就足够让压力不小的父子二人,心头一暖。

父亲外出做活的时候,便只有哥哥和妹妹两个人待在家里。

小孩子的天性可不会因为家庭背景有什么自发的抑制或改变,故而,不论在平常人的眼中,哥哥的遭遇是多么的不幸,在小孩子的眼里,他都只是需要陪自己玩儿的哥哥罢了。

很快,妹妹到了蹒跚学步的年纪,能在地上走两步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是不是地,就嫌弃哥哥走得慢,挣脱他的怀抱,要自己去探索世界。

每逢此时,哥哥先是无奈地追赶,发现追不上了,便敲打铁质的脸盆,提醒提前交代好的邻居前来帮忙,将调皮的妹妹“抓”回哥哥身边,以防出现什么意外状况。

小孩子,应该是最能够把“劳逸结合”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人了,玩耍的时候专心致志地玩,玩累了,跌在床上倒头便睡。看着这样一个活泼的小精灵,哥哥有些好笑,有些无奈,也有些羡慕。

妹妹睡着了,哥哥才有时间想想自己的事情。他一会儿看着窗外,忧虑自己的病情;一会又转过脑袋,看看妹妹睡得踏不踏实。发现她睡得踏实了吧,又想着,自己身为男孩子,也要为妹妹做些什么。

每天这样思索着,一个念头跑了出来——

去念书。

一天傍晚,父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回到家时,哥哥向他提出了想要念书的想法。父亲起先是不同意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十有八九会遭受健康孩子们的嘲笑,哪怕不是嘲笑,也要每天忍受异样的目光。

可是哥哥很是坚持。他向父亲说明,他不惧怕什么流言蜚语,只怕自己不够强大,无法用实际行动,有力地反击。

父亲被说服了,联系村里、镇上的学校,请求一个额外的名额,可是每个学校,都不约而同的,用“

孩子健康状况不好,会影响学习效率

”这样的理由进行推脱。

直到哥哥十一岁时,镇上一家私立学校的校长不知从哪听说了这件事,

主动联系到龚家父亲,表示自己愿意让这个特殊的同学入学念书,还会给予相应帮助,父亲欣然答应了。此后两年,哥哥便在这所学校读书。

只是,真实的校园生活跟他设想的完全不同。十一岁的他,跟一群小他四五岁的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这着实十分难堪。而更加摧毁哥哥自尊心的是,他居然学不懂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成绩排在班上吊车尾。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无疑让人们心中一暖,可纯真背后的,不加控制、肆意发散的恶意,同样让人感到受伤。

面对这样一个大自己好几岁,却没有拥有与年龄相符的知识的大哥哥,孩子们的心中都充满了不屑,而由于生病,对旁人的情绪更加敏感的龚家哥哥,每天处在这种无言的中伤中,日子久了,也无法自洽。

同时,由于妹妹也到了念书的年纪,家中要负担两个孩子,龚父的压力很大,每天工作到很晚,没法按时接送哥哥上下学,

于是,读到小学三年级时,龚家哥哥辍学了

他没有向父亲说起那段难堪的经历,只是更加沉默地望向窗外,并趁家人不注意时,猛砸自己的双腿,发泄自己对命运不公的愤怒。

只是,天无绝人之路,2004年的春节,一切有了新的转机。

那年春节,老龚家几个在外打工的亲戚来到家里拜年。看着自打龚家媳妇去世后,就变得臃肿脏乱的屋子,还有拖油瓶似的两个孩子,亲戚们在摇头叹气之余,纷纷给龚父出起了主意。

一番七嘴八舌的议论过后,几人发现,

外出打工,要比守着家里几亩薄田赚得多得多

,便撺掇着老龚,将这事儿提上日程。

可是身为父亲,哪能那么轻易抛下孩子呢?他心里犹豫着,摆摆手表示推脱。

亲戚中有细心的,猜测老龚是因为放不下自己的孩子,于是开口道:“

打工可以带着孩子嘛。我在广东那边打工的,那边天气暖和,有利于孩子腿部血液循环。

这一番话打动了老龚。他面露喜色,思索了几分钟,肯定道:“

这么说的话,出去打工也不是坏事。

接着,他从里屋叫来哥哥,问问他自己的意见,孩子欣然同意了。读书不成器,照顾妹妹还时常需要邻居帮忙,身体还残疾,只会给家里添负担……所有这些负面情绪整日弥散在哥哥的思绪中,他既无奈,又烦躁。

可是,若是能够跟着父亲一起工作,一切都会不一样的,他没法读书,至少能够赚钱供妹妹读书啊。

于是,春节过后,妹妹被托付到了亲戚家,而龚家父子二人,来到了广州,开启了全新的打工生活。

不同于其他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家人,照顾家里兄妹二人多年,龚父明白,对于残疾的孩子来说,父亲的陪伴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比赚钱养家更为重要,他需要选择一份能够顾及到孩子的工作。

他左思右想,没有选择进工厂,而是看中了

收破烂

的生意。

一座发达的城市,每天被丢弃的可回收垃圾,其实远比想象中更多,拾荒者,除了不那么体面之外,其实是个兼顾赚钱与陪孩子的好工作。

于是,父子二人在广州的一处城中村,租了一间小屋子,开启了在城市垃圾堆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考虑到自己出门了,儿子需要自己活动的空间,于是父亲找来一个破旧的轮胎,做成了坐垫。每天出门前,他把轮胎挪出屋外,放在太阳底下,再把儿子也抱出屋外,放在轮胎垫上。

父亲走后,孩子就一个人晒晒太阳。

只是,对于孩子来说,外出打工的生活跟他的想象并不一样,他还是没法帮上父亲,哪怕一点点。这让他十分沮丧,也在失望沮丧的同时,思索帮助父亲的办法。

一次,他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一双破旧的鞋子,这给了他灵感。

他看着自己萎缩的双腿,还有正常生长的手臂,惊觉,自己可以将鞋子套在手上,借力来走路。

就这样,他凭借自己的双手,迈出了第一步。

他拄着手臂,晃悠到了街道上。看着满是现代化布置的街道,以及来来往往的、打扮时髦的人们,他张大了嘴巴,呆愣在路边。

这时,一个男子匆匆路过他的面前,又在皱了皱眉头后折返,迅速往他面前扔了一张十元纸币。他有些迷惑,想着是男子不小心掉了钱,可那举动分明是有意为之。

思索良久,孩子这才明白,原来,那男子是把他当作乞丐了。

做名乞丐,这给了他赚钱的新思路,也成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他的职业。

小乞丐向汶川灾区捐款185元,后来有了自己的凉茶铺子

2008年5月12日,遥远的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

那个时候,手机与互联网都并不发达,直到三天后,早已在广州街头混熟了的小乞丐,才从路边大荧幕里播报的新闻上,知道了这个消息。看着屏幕里的废墟,还有受难者们满是尘土的脸庞上流淌的清泪,小乞丐的心,也狠狠地揪住了。

好巧不巧,距离荧幕不远的地方,便有一个红十字会的募捐点。

小乞丐下定决心,也要为灾区人民出一份力。

平日里,小乞丐会将乞讨得来的钱原封不动地交给父亲,月末汇总后,跟父亲赚来的一起汇给远方的妹妹,可是那几天,他默默地藏了点私房钱。

攒了有几十元之后,小乞丐第一次挪动到了之前看到的募捐地点。

那是一个下午,募捐地点的桌子被铺上了耀眼的红色桌布,工作人员们忙活了大半天,都有些累,趁着太阳没那么毒辣了,在桌子后稍作歇息。可是没过多久,一个坐在轮胎上的奇怪的孩子,一点一点地挪到了工作人员面前。

孩子大约十几岁,面容十分瘦削,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再看看他的身子,双腿裸露在外面,萎缩到能够清晰地看到骨头的形状,手上却套着一双鞋子,活像只人形蜘蛛。

天性中恶劣的一面,让有些人误认为他是前来乞讨的,心中不免有些鄙夷:灾区人民的钱,你都要赚?

可是,小乞丐居然从兜里掏出了一沓零钱,作势要往桌子上的捐款箱里放,这让他们大跌眼镜。

那桌子有些高,小乞丐够不到,钱与箱子口在不断摩擦,眼看稍不注意就要掉在地上了,一个阿姨眼疾手快,赶忙将捐款箱拎到了地上。

这便有了那段时间引起大量关注的一张照片

《一个身残心不残的捐款者,令世人动容》

,定格了本应获得社会各界关注同情的小乞丐,带头向灾区人民出力的一幕。

小乞丐很是干脆,在工作人员愣神之际,又匆匆走掉了,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而后,同样的场景上演了四次,据统计,小乞丐前前后后共捐了

185元

网友的照片迅速引发了社会关注,当地报纸也刊登了这位不留名的小乞丐的事迹,而后,应广大市民之邀,中国好人网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发起了

“寻找义丐”

的活动,在广州的街头巷尾寻找这位热心小乞丐。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没过多久,小乞丐就被找到了。在志愿者和记者的鼓励下,小乞丐面向镜头,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人们这才知道,这位小乞丐,名叫龚忠诚。

龚忠诚到底还是幸运的,凭借自己的善心与热心,换来了社会的善心与热心。

他的事迹报道后,先是广州市慈善总会为他送来了一张轮椅,不久后,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伟文,为他提供了改变一生的帮助。

2009年1月7日,一家名为

“义丐凉茶店”

的凉茶铺子在广州市区正式开业了,铺子的老板,曾经的小乞丐坐着轮椅来到收银柜台前,认真完成了第一单收银工作,没出一点岔子。

据媒体报道,龚忠诚与黄伟文的公司签了三年的合约,这三年中,龚忠诚尽职尽责经营铺子之余,认真学习了商业、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弥补自己的缺陷。

一方面,由于曾经的小乞丐自带推广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龚忠诚真诚的待客之道,“义丐凉茶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三年到期后,便又续了三年的约,平均每天入账超过600元。

有了这件铺子,龚家父亲也不用日日拾荒赚钱,远在家乡的妹妹有了家底,也顺利上了中学。

龚忠诚总说:“

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依笔者看来,对于善良、努力生活的人而言,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它会回报你的努力,也会回报你施予社会的热心于善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