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文明大国,礼仪之邦。1991年10月国家主席杨尚昆出访巴基斯坦、伊朗两国时,将产自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黑米确定为馈赠礼品,送给了国外领导人。在灿若群星的众多国礼中,“洋县黑米”拔得头筹,这其中蕴藏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内容。
朱鹮之乡 生态洋县 摄影 亓德洲
一.
有道是“好山好水出好米”。出产国礼黑米的陕西洋县坐落在被誉为“西北小江南”“金瓯玉盆”的汉中盆地东缘,是一个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竺可桢称赞汉中“是全中国最适宜种水稻的地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赞汉中是 “生产优质大米的好地方”,并挥毫写下“汉中优质大米”的题词。洋县自然环境优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陕西省唯一建有朱鹮和长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县域,也是世界珍禽朱鹮唯一的人工饲养种源地和主要的野外栖息地。
洋县是世界黑米的发祥地。“据《洋县志》记载,黑稻原产洋县,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选育而成。张骞是汉中城固人(当时城固洋县是一个县),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和世界各国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公元前140年,张骞将洋县黑米献于汉武帝刘彻,帝大悦,遂列为“贡品”。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都将洋县黑米列为“贡品”,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肴美味。同时,洋县黑米沿着古丝绸之路走进欧亚大陆,成为凿空西域,茶马互市的“外交使者”。
傥骆古道 摄影 亓德洲
位于洋县北侧的傥骆道,是川蜀地区翻越秦岭通往关中的驿道,长约240公里,与子午道、褒斜道、陈仓道等相比,具有最便捷、最险峻等特点,历朝历代的洋县黑米正是通过傥骆道进贡给古都长安的皇室。
洋县黑米一馔三千年,还得力于这里悠久的农耕历史与水利条件。据考证,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洋县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汉中三堰之一杨填堰,为洋县黑米的的生长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
从洋县出土的南宋《劝农文》碑,是中国古代第一篇关于指导农业生产的石刻文物。洋洋洒洒两千多文字,从劝告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着笔,言言金玉,字字珠玑,都敲在劝农的点子上,为洋县古代农业发展奠定了理论与民众基础。
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洋县范坝村发掘东周平王姬宜臼年间的古墓时,发现墓葬中存放着黑米。考古揭示了早在2600多年以前的周朝,洋县的先民们就已种植并食用黑米了,他们称其为“粳谷奴”。
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进一步发现早在3700多年前,先民们便在汉江川道湑水河畔种植黑稻。《诗经·大雅·生民》中描述到: “诞降嘉种,维秬(jù)维柸(pī),维糜(mén)维芑(qǐ)。恒(gèng)之柜柸,是获是苗”,其中“秬“和”柸”就是黑米的前身。
一直到清朝末年,洋县黑米都是向帝王进献的贡米。慈禧太后在西安避难时,下令汉中知府进献黑米,供其享用。
洋县黑谷成熟丰收在望 摄影 何龙
为什么从宫廷到民间,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对黑米这样钟爱有加呢?根据《本草纲目》记述,黑米具有“走马喉痹、调中气、主骨节风 ”等功效,是广为人知的“药米”。
古农医书记载: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润肠”,“滑湿益精,补肺缓筋”等功效;可入药入膳,对头昏目眩、贫血白发、腰膝酸软、夜盲耳鸣等症疗效尤佳。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因此,人们俗称为“药米”“长寿米”。由于它最适于孕妇、产妇等补血之用,又称“月米”、“补血米”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心化验室分析测定,洋县黑米含蛋白质9.56%—11.8%,比普通大米高37%,比国际大米质量标准高3.81%;富含16种氨基酸,比国内大米高15.8%。每百克洋县黑米含缬氨酸754毫克、亮氨酸1261毫克、赖氨酸249毫克、苏氨酸419毫克、异氨酸357毫克、精氨酸915毫克、组氨酸385毫克、苯丙氨酸518毫克,这8种氨基酸含量平均较普通大米高15.85%;每百克中尚含有维生素B10.21毫克、维生素B20.16毫克。
此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其它营养成分,如铁、钙、锌、钼、硒等多种矿物质的含量,亦大大高出普通大米。”
在洋县的村庄里不时能看到很多高龄的老人,七八十岁了皮肤依旧光亮,她们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用淘黑米的水洗脸。这些长寿老人们除了食用黑米,还会将黑米炒熟之后泡茶喝。
在县医院妇产科的病房里,妇产科主任介绍说“我们这里的产妇天天都喝黑米红枣粥,黑米是月子米,产妇营养好,身体恢复得快,奶水也好。”
汉中市农科所 摄影 亓德洲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洋县有机产业学会、洋县双亚周大黑食品集团等单位,一代又一代农业科学家们历经艰辛,栉风沐雨,为洋县黑米的良种培育、科学种植、高产稳产做出了卓越奉献。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和有关部门合作,先后选育出了洋县矮杆黑稻、汉中黑裸、秦稻1号、秦稻2号、黑裸2号、黑帅、洋黑3号等,这些品种黑色素含量高、品质好、糯性好,产量由最初亩产30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左右。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市科技奖项。
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周凯告诉我们,这个就是目前在洋县大面积推广的洋黑三号、这两种是处于中育种中间阶段的两个品种。洋县非常重视黑米的有机种植,现在种植的洋黑3号与双亚1号。县上建立有育种基地,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配送喷防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黑米新品种研究 摄影 亓德洲
未来,我们准备立项的有:陕西省特种稻选育与产业开发项目。在黑米方面,选育的陕黑六号,在黑色度、花青苷、铁含量等主要指标,都要明显高出许多。把黑米育出杂交稻,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的教学基地,李新生教授这位主持“黑米色素分离纯化及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等工程项目、荣获国家多项专利的食品专家,谈起黑米产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按照目前中国大健康事业的需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米保健性食品开发,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比如我们现在做的花青苷的课题,就是要解决功能性原辅材料的提供问题。这就是提出的花青苷的粉,作为原料用,可以做成各种产品。比如解决视疲劳修复,它的成分比蓝莓高许多,可以做成胶囊服用。还可以做成饮料、口服液,功能上保肝护肝,降糖,它的降糖效果和一线药物二甲双胍一样;而西药一般都会有副作用,孕妇怀孕后期的生理性糖尿病,吃这个就没有问题了。既保健,又降糖,把胎儿也保护下来了。所以我们现在是在地里刨呢,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迈进。到我们实验室里,产品摆了一大堆。”
洋县有机产业专家 摄影 亓德洲
新建的洋县有机产业大厦里,洋县有机产业的领航人、荣获过多项国家与省市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有机产业专家、原副县长李天刚正在忙碌着,他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地为洋县黑米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参与制定了洋县黑米、洋县红米、洋县黑米酒的国家标准;通过国家农业部组织的技术答辩,将洋县黑米、洋县红米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积极推动并成立了陕西省唯一的黑色有机食品研究开发工程中心,让黑谷品种选育和黑米产品研发走上了专业化道路,以有机黑米为原料的黑米酒、黑米醋、黑谷巧克力等黑色食品也陆续走进寻常百姓家。
洋县有机产业协会会长李天刚信心满满地指出,在洋县黑米的发展上,我们的人才链是很完善的。我们成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中,有陕西省水稻研究所、汉中市农科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水稻专家;还有创新链,像洋黑1号、洋黑3号就是我们的创新品种;在生产链中,坚持有机生产,使用有机肥,有机生物农药,不使用化肥农药。在洋县的朱鹮保护区,建立了有机肥厂、有机药厂;在加工链中,通过有机认证的加工企业有40多家,在陕西省是最大的;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三产结合、三生融合,通过产品的深加工,黑米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黑米醋也是国家知名品牌企业;黑米糊、黑米茶都是现在发展的主导产品。营销链也是线上线下结合,因此资本链也比较好,使得洋县的黑米企业经营都比较好,这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由于黑米的出现,洋县黑米走向品牌化的道路,打造出国家级有机产品供应基地,填补了陕西有机养殖的空白,洋县黑米是属于陕西的,也是属于国家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清和景明,春意盎然,蓝天白云下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洋县乐康有机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的有机黑米水稻种植基地内,水稻插秧机的引擎轰鸣着,机械爪从苗箱中取出秧苗,整齐均匀地将秧苗插入泥中,刚刚插好的秧苗青青的,在水田里随风摇曳。
公司负责人黄志荣告诉我们:在黑米种植过程中全程都是机械化,合作社拥有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在有机种植方面,我们首先采用的是有机肥料;在防病防虫方面采用的是生物农药、太阳能杀虫灯,另外我们还在300多亩黑米稻田里放养了4000多只麻鸭,通过鸭子对稻田的除虫除草、松土,让稻谷有效的吸收有机质,鸭粪肥田,从而提高了稻谷的产量,形成了稻鸭养殖的生态链,促进了稻谷和麻鸭双丰收。“稻鸭共生”黑谷稻田每亩产值达到6000余元,而有机稻田喂养出来的“有机鸭”早早以每斤15元的价格被江苏如皋客商全部订购,“稻鸭共生”模式在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有机种植基地 摄影 亓德洲
洋县永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王森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返乡大学生,他在有机黑米稻田里,放养了罗非鱼,这种“稻+鱼”的绿色种养模式,“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产生了“1+1>2”的效果,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王森说:永辉农业采取“农户+基地+公司”的模式,引进优质稻种,建立万亩有机种植基地,实施订单农业,兑现优质优价,促进当地农户年增收。如今加入合作社农户102户,参加农民超过500人。实施订单农业,带动全镇698户,2200人巩固脱贫成果;扩大生产规模,预计三年内可新增就业100余人,同时继续做好放心粮油供应,年供应6万余师生营养餐。
洋县有机产业第一村——纸坊街道办事处草坝村是朱鹮的繁衍、栖息、觅食地。为了保护好朱鹮活动区生态环境,2009年,村党支部书记刘开昌联合群众成立了洋县朱鹮湖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走有机农业发展路。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有机粮油,朱鹮湖农业合作社生产出了有机五彩米、黄金梨、食用油、黑米香粽、黑米月饼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有机农业成为带领草坝村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老刘书记的儿子刘煜华从部队转业后,几经辗转,也回到了家乡与父亲一起搞起了有机农业。现在接过父辈手中的大旗,为乡村振兴接续奋斗,经党员推选,当上了朱鹮湖产业联合体的党委书记。
刘煜华表示,我们一直以打造高品质农产品为目标,以朱鹮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籽种、肥药、管理、销售等“六统一”,确保“朱鹮湖”系列农产品的品质,现有黄金梨、黑米、红米、菜籽油、黑米酒、黑米醋、果蔬脆片等13类产品,建成有机梨果基地3800亩,有机水稻、油菜基地6050亩,有机农产品初加工生产线7条,深加工生产线6条,其有机系列产品一经投放就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赖,草坝村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有机农业第一村”。
周大黑品牌创始人周亚刚 摄影 亓德洲
走进洋县双亚周大黑食品有限公司的展示厅,游客们就被面前琳琅满目的黑米展品吸引住了,一边端着工作人员送上来的“黑米茶”,一边聆听着集团副总经理张娜介绍双亚集团的创业故事。
经过多年的砥砺奋进,双亚集团公司拥有有机认证基地15000多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2万余亩,主营产品有:有机大米、有机黑米、有机五彩米、有机杂粮及以有机黑米为原料的黑米茶、黑米糊、黑米锅巴、黑米酵素、黑米巧克力、黑米醋、黑米芝麻丸、杂粮粉等黑米深加工产品。我们研发的 “双亚红香1号”与“双亚黑1号”获得省级品种审定,成为洋县农业发展的“芯片”。我们与陕西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及大型食品企业合作,引领了洋县农产业的发展,成为洋县有机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
油菜花节期间,凡到双亚集团展厅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双亚有机农业、了解有机黑米及深加工食品的生产情况,还有机会免费领取企业精心准备的礼品,品尝地道的洋县周大黑黑米宴。
周大黑黑米全席宴:黑米糍粑、黑米米皮、黑米蛋卷、黑米馒头、黑米八宝饭、黑米饺子、黑米粉蒸肉……
洋县“朱鹮牌”珍稀黑米酒,是国内少有的高级营养滋补保健酒,有消除疲劳,增进食欲,兴奋神精,防病延寿,怡神常乐,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现已畅销全国30个省、市、区,外销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
关于黑米的未来发展,洋县出台的《黑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从202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黑米产业发展。全县将以“八区”联建为抓手,做大有机基地,做优地标产品,做强有机园区,拓展延伸有机产业链条,全力建成全国闻名的有机产业示范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黑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机产业园区落户企业达20户以上,认证有机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发展黑谷5万亩、新增稻鱼综合种养2700亩,加快推动有机黑米高端饮品深加工生产线、有机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和有机黑米食品产业链延伸。积极推介“朱鹮·有机”系列品牌,全力打造全国有机品牌高地,聚力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黑米发展,未来可期。洋县黑米及其产品今天热销祖国各地,走向世界,其通过坚持有机种植,走品牌化、产业化、效益化的做法,为我们全省、全国的粮食安全、粮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可以广泛复制的样板和路经。
黑米糊 摄影 亓德洲
令人鼓舞的是,黑米一馔三千年,擎旗自有后来人。洋县黑米发展已经有了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李小刚、草坝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刘煜华、双亚集团副总经理张娜、永辉农业法人代表王辉等一大批年青一代,在他们激情燃烧的青春年华里,接过父辈手中的有机农业大旗,为洋县的乡村振兴事业、黑米的高质量发展擘画着现代化的科学蓝图,我们相信,并热忱地期待着,洋县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我国有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图由亓德洲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