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王唐平:把教研落实 助“双减”落地

他提出“开源语文”的教学主张

积极探索双向驱动型资源育人路径

他致力“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

以及乡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以高品质教研促学校

“凌霄大先生”团队入选

省“四有”好教师重点建设团队

他主持编制的

全科“作业纲要”和语文“一案一库”

助力数十所乡村学校

“双减”政策落实与巩固

他就是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教师王唐平

钻研作业纲要,实现源头减负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王唐平认为,减量限时只是化解作业困境的辅助手段,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源头治理,即重新理解作业与课程、教学及评价的关系,充分释放作业的育人价值。在他的建议下,学校成立了项目组,开启了作业纲要编制与应用的深度教研之旅。

按王唐平的理解,作业纲要就是要依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概念化提取,以要点描述和母题解析的形式,分册编印而成的校本课程资源。在他看来,作业纲要是打造教、学、练、评全链条,重构教与学的定位仪;是重塑学科育人模式、实现源头减负的推进器。他带领团队借鉴校本成果,研究前瞻理论,梳理作业现状,夜以继日开展教研。

最难忘的是2023年暑假,从初伏到末伏,正是一年中最闷热的天气,他和团队成员坚持围坐在会议室,一字一字地磨、一页一页地校、一册一册地审。如今,当看到学生打开作业纲要、体验高品质学习生活时,王唐平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建构一案一库,赋能学科减负

打造教、学、练、评全链条,是全科普适性减负举措。如何打造符合学科特点的减负工具,也是王唐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双减”的本质是育人方式转变,这要靠学科育人来落实。深谙这一道理的他,依托自己的研究成果,萃取出以“一案一库”为教学载体的语文学科育人新范式。

“一案一库”,由学教评互嵌式助读学历案,以及一体化编制、分体式编列的助读资源库共同组成。学历案重程序引领和策略保障,资源库重资源育人和资源助学,两者共同驱动学生像专家一样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研究活动。

这个模型建构源于王唐平十几年的教研积累,看似水到渠成,可从设计蓝图到项目落地却是一项浩大、系统的教研工程。王唐平主持当地的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育站,他用“一案一库”绑定站内研修,从体例设计、分工编制到应用实验,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为此,他把晚7点至10点的“站内办公”时间延迟到11点半,这样持续了10个月,只是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不觉苦累。

辐射教研成果,助力乡村减负

作业纲要和“一案一库”,都是以破解减负增效难题为导向的真教深研。作业纲要是学校减负的有力支撑,“一案一库”是语文课改的重要依托。然而只是一校一科撸起袖子加油干,并没有达成王唐平的目标。在他看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他还认为,研而不用不可谓落实,用而不广不可谓落地。于是,在抓实校本应用的同时,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宽广的教育区域。

王唐平把作业纲要的推广目的地确定为连云港市云台中学。这所学校和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是“四有”好教师团队共建学校,有深厚的结对情谊和同频共振的默契。“一案一库”共建共享的机会,他交给了培育站20位学员所在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本来就是培育站的建设目标。这样安排,王唐平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理由:这21所学校都是乡村学校。

教研成果推广,要跟进,要调研,要评估。为此,王唐平研读文献,结合实践研发了一系列操作指南、调查问卷、量规量表,构建了基于SGP增值模型的评价体系,为“双减”的落地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个作业纲要分册、200余万字母题、36个单元学历案、5.3T数字资源库、12套评价量表、8000多份问卷……这一串沉甸甸的数字是王唐平对“双减”的理解与诠释,更体现了他对教育的热爱与坚守。

王唐平说这一年在教研上用时用力最多,而他的团队成员却“反驳”说:“王老师的工作不止教研,还包括教学、管理和研训。王老师不止用时用力,更用情用心。王老师的忙碌不止这一年,已有足足35年!”

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和江苏省教育基金会承办,“2024江苏教师年度人物”遴选推荐活动结果揭晓,50名(组)教师当选。他们默默耕耘在各自岗位,用实际行动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心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