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号,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召开2021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议,随后公布了包括王莉在内的四人作为贵州省候选人。这一新闻一出,便引发了一阵血雨腥风的辩论。
王莉,何许人也?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一名企业技术研究型人才,履历金光闪闪,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但广大网友对此并不买账,更有甚者说到:“我长沙臭豆腐院士请求出战。”“老干妈院士表示不服。”
由此,各大媒体报刊纷纷质疑,央媒甚至下台发话,劝诫道:“慎之又慎。”认为贵州科协力挺王莉,声称:“她值得。”对此茅台集团有何声明呢?大概是广大网民不是工程院院士评审专家,茅台酒业公关在精神上和经济上不屑于回应,只是倒打一耙,认为“有歧视白酒行业之嫌。”
严而论之,且不论王莉现在只是入围院士候选名单,而不是有效候选人,但匠心独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袁隆平院士当年研制出杂交水稻,也被人叫过“泥腿子”。
如果在酒类领域有先进科学成就,当选院士无可厚非。倘若只是企业捆绑科技进行营销,那只能说是“茅台歧视工程院”了。
然而茅台也始料未及地付出了代价,2月19日金融界网消息,茅台股价19日收股跌5%,累计跌幅超8%,较春节前市值蒸发1800亿。不难看出“酱香型院士”的背后:一场功名和学术之间的博弈。
“酱香型院士”还是“茅台院士”?
为什么王莉被称为“酱香型院士”?这是由她的学术研究的方向决定的,如《不同香型白酒大曲风味物质与其产品风格特征关系的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白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展望》,《红缨子高粱淀粉分子结构及其糊化特性研究》等等酒类项目。
对此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放话了:王总工的研究方向是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制酒可不是你们想的腌泡菜做辣酱那般。
怎么能对这么一个酒业精英有偏见呢?毕竟早在11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就公布了一位“烟草院士”——谢剑平。谢剑平的背景和王莉有异曲同工之妙,谢剑平为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所副院长、研究员,而这位院士的研究方向则是为卷烟减害降焦。
然而,从中国疾控中心百十年来的研究结果都证明了——降焦减害是一个骗局。
时隔十年,荒谬的“白酒院士”席卷而来,两者性质相似。当年的烟草院士,打着降低香烟危害的旗号,挤进了这一行列,而这次王莉入围候选人名单,茅台酒业则是就专注酒品口味,品质提升,品质稳定化、量化做文章。
季克良
毕竟2002季克良打着茅台酒有保健功效的旗号割韭菜就被无数专家网友民众声讨了,出于现任总工的学术方向和过往经历,茅台就业也不可能打着伪科学的名号愚弄大众了。
而此次王莉入围候选人之所以引发热议,除去“酱香型院士”这个新颖的噱头之外,离不开烟草前辈和茅台酒厂集团的声势。
如果只是哗众取宠的笑话,公众自然不会过度关注,各大财经甚至央媒都亲自发声,而19年茅台就业纳税326亿,名副其实的纳税大企,而烟酒行业对于GDP的增长和国家建设资金的贡献有目共睹。
但这,就是她或者说以后的他们,堂而皇之地进入工程院殿堂的理由吗?且不论这对于酒业市场的冲击,就仅仅是这一事件对学术界的恶性示范作用,就足以令人心寒。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白酒行业有资格评院士吗?答案是有。但如果这其中掺杂了利益、关系链,这将大大危害学术公平。其实,“酱香型院士”应当为“茅台院士”,本质是商业资本膨胀的结果。
掺了金箔的酒,难免华而不实。“白酒院士”出战,“黄金院士”自然也不甘示弱。2月5日,山东省科协推选的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名单,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民赫然在内。
陈玉民
商界与学界的关系如何?可以合作,不能侵蚀。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当是为社会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学术成就无疑是顶尖的,可人才千千万,天才也不少,真正的院士是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的,这是一个目标性能、具有理想性质的荣誉,不仅仅是科学成就一方面。
同理,茅台酒是民族品牌,是中国的骄傲,但又有多少亿国人会因为茅台酒变得好喝而受益?尽管这是个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享受型消费大大增加的时代。
但因为酒好喝而如臻化境,战胜病魔,重燃生命希望的人还是少数吧。在乎这些的,是富豪老板,腐败高官权贵,支持者,也是他们。
为什么说茅台酒业得意忘形?这一举措本质上就是商业企图将学术荣誉作为踏脚石的行径。真正的院士,也应该是战士。
学术VS功名:谁应该做院士?
显然,尽管众多专家以及网友都不赞成这一决议,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心中的那些院士。谁更应该评院士?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见解,学术水平高的、主持过很多优秀的项目、拿过很多奖的、关心人民群众的、有大爱的……再说就要变成圣人了。
但是其实这些点完全可以归为一个大关键,即热爱学术,热爱专业领域,热爱社会。研究工作是唯一承认绝对付出的的领域,当学者钻研得越深,发现研学的知识越精进,最大的体验,应该是满足感,而许多名利、地位他们是社会的认可,是附加的,不应该喧宾夺主。
许许多多的院士,都在用一生践行这一使命。如“养猪院士”印遇龙,他曾笑言:“自己就是个养猪的,一辈子就学会怎么养一头猪。”而他的学术态度即——实事求是,解决一切问题。
他领先的课题解决了禽类养殖滥用瘦肉精、抗生素等难题,所带领的团队解决了外国对我国饲料高端市场的垄断。养猪是什么高端科技吗?
听起来没有医学、天体物理、数学这些学科高端吧?但是只要肯钻研,肯吃苦,照样可以把它做得很高端。印遇龙团队对中国40多种单一猪饲料原料和18种混合日粮中回肠末端表现消化率进行了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生长猪有效氨基酸的需要量。
为什么“茅台院士”备受非议?从印遇龙身上就可见一斑,他的毕生追求就是,养好一头猪,养一头好猪,怎么在巨大的市场前,避免瘦肉精、抗生素对大众的毒害。而不是去研究怎么减少瘦肉精的危害,怎么让猪肉变得更好吃。
这些真正志于学术的战士,在中国并未绝迹。“农民院士”朱有勇,不用一滴农药就解决了三七易生病,多年无法种植的难题,转身就宣布将价值10亿元的种植技术无偿赠送给当地乡亲们,“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去扶个贫。
”当云南脱贫攻坚战的顽固地带——澜沧县面临的脱贫难题难以解决时,60岁的朱有勇一声响应:“我年轻,我来干!我是党员,我来干!”
朱有勇
扎根田间地头,心系农民朋友,往最苦最难的地方钻,这就是一位具有天下胸怀的学者所彰显的精神。面对众多企业开出的高价购买三七种植核心技术的诱惑,朱有勇坚决说不!就连技术入股的合作邀请都被朱有勇坚决拒绝了。
面对团队些微不满的情绪,朱有勇苦口婆心地劝说,实心实意地反问:“科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使老百姓受益吗?为什么还要图别的?”
对于印遇龙和朱有勇来说,奖金、名利都是虚的,浮的,甚至印遇龙直言:害怕这些东西。无数人觉得他们愚顽不明,书呆子,但他们并不在意,因为这些最可爱的人,始终认为他们说的也没错,他们本来就是最平凡的人,一生只追求最朴素的愿望。
印遇龙希望老百姓吃上一口放心的猪肉,朱有勇梦想科研成果在老百姓的地里开花结果……那“茅台院士”所追求的是什么呢?
人们到底在质疑什么?发言的那些人可能不懂什么酒的口感,甚至许多不喝酒的人,连酱香型和浓香型都不太了解,但是他们见过无数迎难而上、一心为民的院士。
“院士”一词,在他们心中,不仅是出众的学术成就,还是一颗颗无私奉献的心,是学以济世的象征。而“茅台院士”,不是学不符位,不是名不够响,而是德难服众。
参考文献:
《求是》
《民主与科学》
《中国产经》
《澎湃在线》
《三评“茅台院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