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历史课本里介绍的《海国图志》这部书不陌生,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作者是魏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一败涂地,魏源无比悲愤。
关于编写《海国图志》这部书目的,魏源在序言中写的很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当时的大清王朝统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这部的巨大价值的著作不屑一顾,最后直接丢弃了,甚至成为了禁书付之一炬。
当时的史料记载,“书成魏子殁,廿余载,事局如故。”晚清史学家姚莹也为《海国图志》的悲剧大感惋惜,“举世讳言之,魏默深独能著书详求其说,已犯诸公之忌。”是金子终究会发光,当这部书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后,却被日本统治者如获至宝,让他们大开眼界,最终大大推动了日本的强势崛起。
不过,《海国图志》进入日本本身也充满传奇,大概在1851年左右,由中国商船亥二号带入日本长崎港口,版本是1847年出版的六十卷本,即魏源编修的第二版。长崎港口官员在检查物资时,发现这部书中出现了介绍基督教的文字,就以违禁品的名义没收。
在港口官员的备注中写道,“此项内有御禁制文句,向井外记为此向御役所报告,御所令全部交出。向井外记于子十一月十八日告知商人,并将信函附于账籍之上。”然而,正是这次意外让《海国图志》在日本广为流传。
1853年“黑船事件”发生后,日本德川幕府改变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有识之士亟待对西方政治文化的了解,《海国图志》在此情况下出现,让日本人如获至宝。据不完全统计,仅1854年至1856年,日本国内翻刻版本就达到了20多种。
日本人毫无保留地对《海图图志》的喜欢,“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其于世界地理茫无所知之幕末人士,其功实不可没也。”1894年甲午战争大清惨败,这次失败让清廷终于意识到必须摆脱当前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变革,《海国图志》这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可惜距离此书出版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不过,网络上说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势崛起,源自《海国图志》的贡献。这样说有夸大的嫌疑,不过《海国图志》流入日本确实让日本人大开眼界,让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原来当时的西方已经有如此先进的文化,于是国外大开,全力学习西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