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老牌影星黄百鸣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则声明,强烈谴责某些不法分子盗用他的影片,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替换声音,冒充他为不知名品牌的药膏代言。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黄百鸣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更是对公众的严重误导,造成了不良影响。黄百鸣在发布相关视频截图时,特意标注了“FAKE假”的字样,并提醒网友提高警惕,防范诈骗。
作为1946年出生于香港的知名男导演、监制、编剧和演员,黄百鸣的影视作品涵盖《叶问》《家有喜事》《开心鬼系列》《反贪风暴》《花田喜事2010》等多部经典之作。他凭借《开心鬼》系列电影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同时,他在香港电影界的地位举足轻重,曾编剧的多部影片为香港电影塑造了多个影帝。
黄百鸣的声名,注定了他成为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AI技术的应用让假冒行为变得更加真实,难以辨识。如今,市场上各类利用名人效应进行欺诈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有人借助这些高科技的工具,伪造明星的声音与形象,使得受害者在缺乏辨别能力的情况下被蒙蔽识人。
伪造名人代言的黑色产业链
在这起事件中,黄百鸣的反击再一次揭示了伪造名人代言的恶性循环。报告显示,诈骗团伙有时会以虚构的身份利用名人的形象来吸引公众,尤其是对明星有狂热追捧的粉丝。诸如靳东、陈佩斯等明星的代言身份也曾被伪造,造成了多起诈骗案。比如,靳东的“假冒骗局”便在老年群体中流传已久,许多粉丝对此深信不疑,甚至花费重金投入所谓的投资项目或公益活动。
根据警方透露的案例,王先生的母亲曾因迷恋靳东而在一个虚假的“明星粉丝团”中被骗走20万元。另一位68岁的女士在追踪假靳东的视频后,不仅为“他”刷了3万元,还在网上热衷于与“假靳东”私信互动。这样的事件并不是个例,反而是近年来AI应用带来的常态化骚扰和欺诈。
如何识别网络上的假冒明星
为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公众需保持警惕,尤其是面对名人代言的内容时。有几个关键点可以帮助识别此类骗局:
- 辨别声音与内容:在接受任何视频或音频信息时,留意是否有不自然之处,特别是与明星以往的风格、语气是否吻合。
- 查证社交媒体账号:通常官方代言的内容会通过明星的认证账号发布,可以先行确认其真实性。
- 警惕请求资金的行为:任何要求转账或投资的行为都应提高警惕,绝不能轻易相信。
- 向官方求证:在进入任何可能与名人有关的团体之前,不妨先到正规的渠道或平台进行核实。
当前,AI的发展速度超乎寻常,给社会带来的便利也伴随着痛点与风险。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技术的进步是否应该傍身于不良行为?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侵害他人权益,这无疑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挑衅。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次事件中,黄百鸣的反应不仅是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更是对整个演艺圈和社会的一次呼吁。希望公众能够引起重视,擦亮眼睛,免受诈骗侵害。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把假的“FAKE假”绳之以法。伴随着社会的前行,保护名人肖像权与公众利益的法律制度亟待加强。
总之,这一事件让我们反思,科技发展与人性之间的博弈,如何平衡利益与道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该思索的问题。希望通过黄百鸣的警示,更多的公众能保持谨慎,辨清网络中”假”与“真的界限,避免成为下一阶段的受害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