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清末名臣曾国藩,率湘军成功平定了太平天国,主要靠一句六字真言

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主要就是靠他一手创建的湘军,及其所创建的功绩。而湘军之所以能够成为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主力,并最终获胜,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坚持使用了曾国藩所提倡的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

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法,简单的说,就是每到一地,先勘察地形,然后依地势扎营结寨。而结寨的方法,也并不复杂,就是围绕营寨外缘,挖壕沟,结藩篱,形成深沟高垒,严密布防的态势。甚至是行军过程中,哪怕是饭不吃,觉少睡,湘军都要先建壕沟、壁垒。

这么一看,曾国藩也太胆小了吧,竟然到了如此战战兢兢的地步。曾国藩胆小不胆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湘军在跟太平军的交战中,吃尽了苦头,却是真的。

1854年初,曾国藩编练的湘军第一次投入战场。可是,初战不利,湘军水军遭遇了靖港水战大败。羞愤之中的曾国藩怒而投水自尽,幸得部下救起,才保住了性命。还好,湘军陆军在塔齐布率领下,攻占了湘潭,总算功过相抵,保住了颜面。湘军之后,虽然作战艰苦,还是连克了岳州、武昌和汉阳等多城,曾国藩也因功受到了朝廷的加封赏赐。

可是,好景不长。1855年的湖口之战,曾国藩被石达开烧毁战船百余艘。气的曾国藩再次愤而跳水,好在这次不是自尽,而是逃跑。然后么,曾国藩得知自己指挥作战的旗舰竟然被石达开所获。曾国藩再次羞愤难当,骑马就要往太平军阵中冲,打算以死殉国。结果当然毫无意外,肯定被部下给拦住了,要不然湘军也就没了灵魂。

曾国藩水军失利,塔齐布陆军同样很无奈。因为久攻九江不下,塔齐布在劳累、愤懑中暴死军中。第二年,即1856年,湘军大将罗泽南也在石达开所率太平军的反攻中,受伤死于军中。而曾国藩本人,则被石达开团团围困于南昌。

有时候,运气的确很重要,正在曾国藩走投无路之时,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天京事变。石达开撤军,南昌解围,曾国藩才捡了一条命。

从1854年到1856年,湘军仅仅出战两年,就已经损失惨重,开始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曾国藩自己也数次差点殒命战场。而新募集的湘军,虽然装备精良,战斗力却明显越来越差。正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曾国藩开始吸取教训,充分发挥“上兵伐谋”的特长,制定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

很多能臣、良将之所以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他们有不怕失败,绝不放弃的韧性与坚持。他们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策略,最终取到了成功。

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军同屡次受挫的湘军一样,也开始由盛转衰,战斗力迅速下降。曾国藩抓住时机,展开了对太平军的反攻。湘军严格贯彻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围困九江17个月,攻克之。接着,湘军又围困安庆15个月,攻克之。曾国荃攻打天京城(今南京市),更是围困了长达两年多的时间,足足有26个月之久。最终湘军炸开了天京城墙,冲进城内,彻底灭亡了太平天国。

从实际效果来看,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方略,虽然效率不高,战果还是很比较差强人意的,至少达到了目的。难道这一战法只是遵循表面的意思,寨墙高垒,壕沟深挖,固守不出就可以了?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所谓的结硬寨,打呆仗,实际上包含了很多战争策略与智慧。

首先,就是攻守转换,以逸待劳。

湘军的突击、进攻能力有限,火器对城墙的破坏力有限,进攻通常会受到比较重的损失。在塔齐布等猛将死后,没有了英勇作战的旗帜,湘军的冲锋、血战能力进一步降低。所以,曾国藩很聪明的来了一个转换,利用己方水陆军皆有的优势,围困对方,让敌方进攻,己方防守。此时,湘军可以利用防御工事,火器优势,以及给养、后援的相对充足,跟对方打持久战,持续消耗对方的兵力、给养,以及士气。

当然,劣势也很明显,己方也要有足够消耗的给养,否则,湘军逃跑的更快。好在前方湘军围城,后方有曾国藩想尽办法筹集给养,兵饷。曾国藩为了筹钱,售卖监生资格;到处设卡,盘剥商人;甚至直接以盐抵饷银,让士兵悄悄带回家乡卖掉换钱。做后勤的确很不容易呀,汉之萧何,明之李善长的确堪称立国第一功臣。

其次,围点打援,吸引敌军主动送死。

比如九江之战,就吸引了韦俊、陈玉成所率的太平军,并成功在半路歼灭了韦俊所率的太平军。这一点,就是拼部署了,要有围点的决心,还要有其他军队帮助打援,能够集中优势兵力解决弱势敌人。曾国藩运气还算不错,石达开与陈玉成的军队,都停滞在了安徽、湖北。否则,估计湘军要拿下就将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

好在,对于强势援军,曾国藩也算计好了。当强大的援军来了,就主动撤退。等援军和城内军队会和了,湘军也吃饱了,再跑回来,接着围城。这次,将援军也一起给围了。这……纯属无赖么,曾国藩估计还在洋洋得意呢,来多少围多少。

最后,稳扎稳打,不断尝试进攻,伺机破城。

湘军的三次围城战都是典范,特别是天京之战,湘军不断的尝试挖地洞,试图攻入城内。守城的李秀成也是千方百计地破坏湘军挖的地道。最后,湘军攻克了天京城外的所有堡垒,利用制高点架炮轰击城墙上的太平军。之后,趁机挖通地道,炸塌城墙,攻入了天京城。

原本通过围城,已经占据优势的湘军,只要在作战中,不犯重大致命的错误,就总能等到对方犯错的时机。这时候,就是胜利的到来。

曾国藩的这一策略,不但在当时的作战中非常实用,其实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非常有用。在我们遇到困难,无法形成快速有效的突破之时,不如稳下来,放松情绪,冷静分析,将我们已有的能力巩固加强。只要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在思考怎么解决遇到的困难,总有解决掉困难的那一刻。而在遇到重大困难之时,也可以战略撤退,休整补充之后,再卷土重来。只要不放弃,肯努力,肯尝试,总有成功之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