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品味经典,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近些年来,随着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热播,让更多的历史人物走进了大众视野。而关于明朝历史题材的影视片,最受欢迎的还要属明朝的锦衣卫系列。他们的影视形象大多数都是心狠手辣,手段残忍。以至于人人对锦衣卫都非常惧怕,那么历史上的锦衣卫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锦衣卫设立的背后又在预示着什么?
一锦衣卫的前世今生
明朝是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的强化的时期。在明朝统治的276年中,皇权渗透到了国家机关的各个方面。其中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表现,就是特务机构的设立。而特务机构在明朝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就是锦衣卫,还有后期增设的东厂和西厂。锦衣卫最早设立于公元1382年,锦衣卫的前身,本是专门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的机构,原名“拱卫司”,后改称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
锦衣卫设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裁撤了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这些人称号改变的同时,其职能也随之改变。朱元璋为这些锦衣卫增添了三项职能,一守卫值宿,二侦察与逮捕,三典诏狱。其实我们从这个三个职能中,就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朱元璋设置锦衣卫的目的。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此时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胁并不在外围,而是在大明王朝的内部,就在这朝堂之上。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锦衣卫确实为他办了很多事情,例如明朝初年的胡蓝之狱、郭恒案、空印案,几场大案都有锦衣卫参与其中。因为锦衣卫直接由皇帝统领,所以锦衣卫办案时,都不会通过正规的司法机关。锦衣卫可以绕过司法机关,直接审理。在此期间锦衣卫为了提高办案效率,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用尽一切手段。除了办案手段残忍外,让官员们害怕锦衣卫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实行杖刑。
一旦有大臣把皇帝惹生气,大臣就会被实行梃杖之刑。而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受杖官员被扒掉官服,用草绳捆绑,趴在地上,受杖80棍,行刑校尉每5棍一换,共用16人。当然刑法可轻可重,锦衣卫也是看脸色行事的。据史料记载,明一代共行廷杖500余次,杖毙的大臣多达50多人。其实很多影视剧都将锦衣卫演绎的有些过头了,因为锦衣卫主要是针对的是朝中大臣。
甚至可以说洪武一朝,锦衣卫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有功之臣和骄兵悍将。至于民间的老百姓,一般触犯了法律,还是需要走正规的司法机构的。不过洪武一朝,建立锦衣卫后,很快就显露出了弊端。因为权力很大,这让锦衣卫中的有些人,慢慢的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开始滥用职权,依势作态,所以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就废除了锦衣卫内外刑狱的职责,交还给了法司机构处理。
锦衣卫再一次被设立的时候是明成祖朱棣时期,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一下流言蜚语。便又一次启用了锦衣卫,但同时又设立了东厂,东厂与锦衣卫的职能都大同小异,只不过东厂的长官是皇帝亲信的宦官。
比竟宦官每天伴其左右,用起来也比较方便,还有就是东厂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统领锦衣卫,它还监督锦衣卫。虽然明朝的皇帝已经有了自己亲信部队东厂,但是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又在东厂之外增设了西厂,一时间西厂的权力甚至超过了东厂,活动范围遍布京师及各地。
但是比起东厂,西厂只能算是昙花一现,不久之后因遭反对就被撤销了,正德元年又短暂启用,五年后又被撤销。锦衣卫这一机构一直贯穿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期间有过大起大落,有时可达权力巅峰,有时也会走入低谷,原因就是明王朝内部机构的制约。
二皇权下的衍生品
锦衣卫从皇帝的仪仗队华丽转身为间谍机构的神秘组织,无不预示着皇权的加强。那么究竟什么人才可以做锦衣卫呢?锦衣卫首先担任的是保卫皇帝,其次是负责皇帝的礼仪任务。所以说想要担任锦衣卫,首先要体貌雄伟、有勇有力、身体健康。其次就是一定要没有前科,政治面貌一定要符合标准。
说完锦衣卫的选拔标准后,剩下的就是锦衣卫的基本配置。锦衣卫的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锦衣卫平时使用的刀唤作绣春刀,但是根据《明史》记载,绣春刀是皇帝所赐,并非是每个锦衣卫都有,只是个别人拥有。
《明史》有记,嘉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张爵的墓志里有写“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银鎁瓢方袋三事”,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张爵“充前驱使事,—切机务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挥佥事俸。自发驾以至回銮,飞鱼蟒衣、帑金、厩马、酒饭之赐,及宣召面谕之优,不可枚举。”
纵观明朝历史,虽然出现了很多股势力争权,例如宦官,锦衣卫,权臣等。但是他们始终都是皇权下的衍生品,并非真正权力的拥有者。他们的权力来源于皇权,也葬送于皇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