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宋六陵祭典今天举行,近千年历史中,有绍兴赵氏六百年的坚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

2024年10月26日上午,阴雨霏霏,但在绍兴越城区富盛镇御茶村,甲辰年(2024年)宋六陵祭典按时举行。

而在前一天的下午,以“浙里家谱暨宋六陵祭典”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开启。

论坛由浙江省历史学会指导,由浙江省历史学会家谱研究会、浙江省古典文献研究会联合主办,50余位国内宋史专家、学者聚集一堂,13位学者进行了的精彩演讲——从家谱与家风家教的关系、家谱在方志编纂中的作用、各地家谱收藏与整理研究等方面,对浙江家谱文化以及宋六陵的祭典文化作了深入的研讨。

历经近千年,被列入非遗

以研究宋代文明史、艺术史而知名学界的寿勤泽先生说,中华礼仪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已经确立较为完备的礼俗文化,自唐宋以来,形成完备的礼仪制度与系列礼俗文化。明代以来的六百余年间,宋六陵逐渐形成了祭陵礼制与一整套祭典规范,备受官方和赵氏宗亲的重视,相沿不绝。虽然受到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间有年份中断,但是,由于赵氏宗亲的坚守,至今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宋六陵祭典富有特色,值得作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传承下来的一个重要样本。

千百年来,赵宋宗室后裔一直在绍兴繁衍生息。有数据显示,目前分布在绍兴各地的赵氏后裔有10余万人,而在全国范围的赵氏后裔就达近千万人。数百年来,他们代代相继,一直坚守祭典这一礼俗。

宋六陵,是江南仅有的大型皇家陵寝,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南宋的历史,在这片土地深藏。

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1130年(建炎四年),高宗赵构为“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升越州为绍兴府,以绍兴为首都达一年零八个月。从绍兴迁都临安城后,富盛攒宫一带一直作为南宋帝陵所在地。这里有北宋徽宗、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七帝陵及昭慈孟太后等7座后陵。

据了解,宋六陵祭典经历近千年。南宋时每年春秋两季朝廷都会派遣大臣朝拜宋六陵。元代宋六陵被盗掘,官方祭祀中断,民间则一直延续。

据赵氏老一辈族人回忆,1929年后祭典一度中断,直到2018年10月26日,中断了近90年的宋六陵祭祀典礼得以重启。2019年9月5日,越城区公布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绍兴赵氏宋六陵祭典”被列入民俗类非遗项目。

赵氏后人六百年的坚持

宋六陵承载着丰富的南宋历史和文化信息,也蕴涵着明清至今的深厚的祭典文化传统,是一笔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由浙江省历史学会家谱研究会主办,诸暨莼塘赵氏承办的宋六陵祭奠大典按古礼进行,采用少牢礼,即全猪、全羊一副,再加小三牲一副,即雄鸡、鲢鱼、元宝硬肋;还有鲜果四盘,每盘堆成方斗状,或宝塔状;再加干果四盘、糕点五盘、五谷五盘。

祭祀典礼上,越城区文化旅游局,富盛镇政府及赵氏后人代表敬献花篮,主祭等人恭读祭文,训唱颂歌,以祭祀先祖。

浙江省历史学会家谱研究会常务理事、宋六陵祭典非遗传承人赵铁彪在这场祭典中担任主祭。

作为绍兴华舍赵氏后人,赵铁彪介绍,绍兴赵氏作为南宋皇室的后裔,自明朝初年便承担起宋六陵的祭祀任务。这一传统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祭祀礼仪和流程。“一次祭典,南宋文化重现世人眼前;一场祭祀,汇聚一脉宗亲。我们希望通过祭典的举行,弘扬宋韵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赵铁彪说。

诸暨家谱学会会长黄震认为,祭典具有丰富的礼俗文明内涵,是宋韵文化的形象展现,值得传承弘扬。

来自金华永康的赵思棋是一位14岁的女孩,她说,自己是第一次见识了松林掩映中的宋六陵,追溯祖先,参加祭典,内心非常震撼,她会向身边的朋友分享这次经历。

这场隆重的祭祀典礼吸引了赵氏宗亲八百余人参加,有的宗亲千里迢迢赶赴绍兴。

图片来自受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