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以“贻误军机”为由,将张广泗斩首。张广泗拒绝认错,并陈述冤屈,乾隆并未采纳,还是判处斩首。
张广泗,汉军镶红旗,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
康熙年间,张广泗前往贵州任职,表现出色,被授予知府。1722年,雍正继承皇位,张广泗迎来人生的巅峰,官至总督、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雍正继位后,着手解决西南问题,采取“改土归流”政策。此时,四十多岁鄂尔泰得到重用,成为实施“改土归流”的中坚力量。
鄂尔泰力排众议,支持雍正改革,主张对西南用兵,然后设置“流官”管理西南地区,从根本上解决土司问题。
鄂尔泰剿抚兼施,五年时间基本搞定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西部的土司,将雍正的“改土归流”政策落实,册封伯爵。
“改土归流”地推行,在贵州遇到强大阻力,鄂尔泰却能轻松应对,主要是张广泗的功劳。张广泗熟悉贵州,文武双全,是鄂尔泰最得力的助手。
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能顺利推行,鄂尔泰居功第一,张广泗第二,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凭借此政绩,张广泗担任贵州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务。
文武双全,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张广泗在雍正年间大放异彩。1730年,张广泗调往西北,统帅清军,与准噶尔作战。
远征西北,张广泗屡次击败蒙古骑兵,纵横沙漠如入无人之境。但是,张广泗也惹上了麻烦,这也是他日后被乾隆处死的原因之一。
1731年,清军决定两路出兵,讨伐准噶尔。岳钟琪、张广泗率西路军,总计兵马4万;抚远大将军傅尔丹,率2万八旗精兵,走北路,清军阵容十分豪华。
6万大军出动,但岳钟琪配合不给力,导致傅尔丹所部在和通泊覆没,14位将领阵亡沙场,准噶尔蒙古直逼科布多而来。
岳钟琪,岳飞的21世孙,清朝名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巨擘”。驻扎西域时,因疏于防备,导致科舍图牧场被蒙古骑兵焚毁,清军的机动性大打折扣,从而无法策应北路军。
和通泊之战后,张广泗参劾岳钟琪,说他“玩忽职守,贻误军机,对部将约束不严”。雍正大怒,将岳钟琪逮捕入狱,判处死刑,后赦免。
岳钟琪被革职,西北军务由张广泗节制,他再次击败蒙古军。然而,张广泗与岳钟琪结下来梁子,两人相互拆台,张广泗被处死。
1748年,四川地区的大金川、小金川起义,这是“改土归流”的继续。大金川土司首领莎罗奔骁勇善战,曾追随清军征讨蒙古,对清军的战斗力、战斗技巧颇有了解。
莎罗奔屡战屡胜,四川局势危急,乾隆帝派张广泗督师,主持大金川、小金川战役。这一次,张广泗没那么顺利,清军损失很大,却毫无进展。
大金川地区,地势险要,关隘众多,莎罗奔建造大量坚固的寨堡,并在里面储存粮食,与清军打消耗战。
清军战斗力也不差,问题是火炮数量不多,且“小型化”欠缺,很难在崎岖的山地作战。清军强攻,以血肉之躯冲杀,只能是惨败。
开元盛世时,唐朝国力强大,要想夺取吐蕃驻守的石堡城,王忠嗣直言:强攻可以,但损失惨重,会伤亡数万人。
唐玄宗不相信,撤了王忠嗣4镇节度使职务,改由哥舒翰督师。结果,唐军损失万余人,将士前赴后继,才夺取石堡城。
6万唐军上阵,守卫石堡城的吐蕃士兵不足八百。兵力对比悬殊,唐军却损失惨重,石堡城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问题的关键。
哥舒翰的事迹,熟读史书的张广泗自然知道。为了对付莎罗奔,张广泗决定采取围困战术,断绝他们的外援,打起持久战。
持久战消耗巨大,清朝军费花了一千多万两,乾隆吃不消。为此,乾隆决定派户部尚书讷亲督师,节制前线军务,并让岳钟琪再次出山,协助讷亲。
讷亲到前线,一改张广泗的战术,派兵出击,结果损失惨重。为了推卸责任,讷亲联手岳钟琪,上奏参劾张广泗,说他见死不救,“贻误军机”。
乾隆帝大怒,将张广泗逮捕回京,亲自审问。张广泗承认损失大,却不认可“贻误军机”,也不承认“养寇自重”,希望皇帝明察。
乾隆可不管那么多,为了激励将士杀敌,下令将张广泗斩首。张广泗死后,讷亲还是战败,毫无进展,又被乾隆帝斩首。
张广泗、讷亲相继被处死,乾隆派傅恒督师,岳钟琪协助,继续征讨西南。岳钟琪与莎罗奔是老朋友,岳钟琪进兵青藏征讨蒙古时,莎罗奔是他的部下。
战斗没效果,岳钟琪便率13位骑兵前往莎罗奔大营,晓以大义,让他接受清朝招抚。莎罗奔很给面子,同意罢兵,大金川之战结束。
岳钟琪招抚莎罗奔成功,却未能根本解决问题。28年后,大金川、小金川再次起兵,乾隆前后投入60万人,耗费饷银7000万两,才将局势搞定。
参考书目:《清史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