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庙号之中太祖含金量最高,高祖次之,太宗能排第四,第三个是啥?

我国第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刘邦,是对整个华夏民族都有着巨大贡献的皇帝。

他的威名并不仅存于汉朝,后世的封建王朝都对他尊敬有加,后世所有朝代的皇帝提到刘邦时,都要尊称他一声“高祖”。

连毛主席对刘邦的评价都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我们一直称刘邦为“汉高祖”,但刘邦的庙号真的是“高祖”吗?封建皇帝们的庙号到底有什么规律?刘邦到底应该是“汉太祖”还是“汉高祖”?

庙号起源于商朝

要想了解庙号的规律,得先了解一下庙号的起源。

在商朝时期,商汤灭夏之后,商朝的皇帝认为死去的先祖应该被崇拜,他们的功绩值得被后人铭记。

因此,商朝的皇帝下令盖起了一座神庙,将祖先的牌位都放在了这座神庙里,供后人祭拜。

而那些有着重大功劳的祖先,不单是能被供在神庙里,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称号,这个“在神庙里使用的称号”便简称为“庙号”。

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只有那些有巨大贡献的皇帝才有庙号,事实上,这个规矩一直延续到了隋朝。

由于能获得庙号的皇帝并不多,因此选择庙号的规矩也不是很繁琐,就只有三种而已: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中兴者曰“中”。

确定了第一个字之后,再根据“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办法,给出最后的庙号。

商朝确定这个庙号制度之后,一共留下三位皇帝的庙号,也就是商太宗太甲、商高宗武丁、商中宗祖乙,商朝只有他们三位获得了庙号。

到了周朝之后,周武王非常厌恶商朝的宗庙,因此周朝并没有庙号,取而代之的则是谥号。

在周孝王之前,周朝皇帝们的名号其实都是自称,就像周武王、周文王,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起了这么个名字,然后让臣子们用这个名字来称呼自己。

从周孝王开始,这种情况就改变了,因为他生前没有王号,而在他死后,臣子们为了方便称呼他,就给他起了一个王号,这就是第一个谥号。

因为周孝王生前特别孝顺,所以就给他起谥号为周孝王。

但是这样仅凭臣子们的评价就定下谥号,实在有些太随便了。不过谥号的起源其实也很随便,只不过是周朝的君主为自己起的代号罢了。

为了规范谥号的使用,汉朝的刘向假借周公的名义,写了一本《谥法解》。

这本书里记载了各种谥号的应用方法,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谥号,都在这本书里标注出来了。

后世大臣给皇帝选择谥号,以及皇帝给大臣们选择谥号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本《谥法解》来的。

就比如商朝最后一位皇帝商纣王,他那时候根本没有谥号这回事。

这个纣王的名号是后人给他取的,按照书里说的“残忍捐义曰纣”,于是就给他起了一个商纣王的名号。

再比如后世的另一位暴君杨广,根据“好内远礼曰炀,逆天虐民曰炀”来看,隋炀帝这个名号确实符合。

商朝有庙号,周朝有谥号,那么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选择了哪个呢?

从“秦始皇”这个名号来看,他哪个也没选。

因为在秦始皇的心里,大秦帝国万寿无疆,用这些名号太麻烦了,于是他就想出了自己的办法,皇帝可以直接称“几世”。

除了嬴政本人为秦始皇以外,胡亥就是秦二世,子婴就是秦三世,秦朝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如果秦朝没有灭亡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四十多世或者五十多世吧?

可惜秦朝的寿命只有短短十四年。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建立汉朝,所以刘邦选择了用商朝的庙号还是用周朝的谥号呢?

高祖与太祖之争

秦始皇全盘否定,没有使用庙号或者谥号;刘邦选择了全盘接受,庙号和谥号他全都要了。有功的皇帝一定要留下庙号,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谥号。

根据之前提到的商朝定庙号规则,刘邦毫无疑问应该是汉太祖,那么后人为什么会习惯称他为汉高祖呢?

这其实跟司马迁写的《史记》有很大关系,《史记》里记载刘邦事迹的一章叫做《史记·高祖本纪》,因此第一个错将刘邦写作高祖的应该是司马迁老爷子。

但其实司马迁这样写也并没有错,只是让上帝视角的后人们看起来产生了歧义。

如果司马迁真的敢把刘邦的庙号搞错了,他还能在汉朝混下去吗?他写十四年的《史记》,居然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汉武帝看到了司马迁这错别字,司马迁可能就不只是遭受宫刑了,恐怕就得遭受死刑了,而且《史记》这本书也肯定流传不下来。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将太祖刘邦写作高祖呢?这是因为刘邦其实还有个谥号。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他其实还有个名号,叫“始皇帝”,而这个名号被后人视为秦始皇的谥号。

刘邦效仿秦始皇,也给自己搞了一个这样的谥号,他叫“高皇帝”。

因此刘邦其实还可以叫汉高帝,因为他的谥号单字一个“高”。因此在司马迁笔下的高祖,其实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高祖,而是谥号“高”与庙号“太祖”的结合简称。

所以刘邦的庙号确定是“汉高祖”,当然“汉高祖”指的也是他,因为汉朝本来就没有高祖。

整个汉朝一共有二十七位皇帝,但是有庙号的其实就有七位: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汉中宗刘询、汉世祖刘秀、汉显宗刘庄、汉肃宗刘炟。

西汉四位,东汉三位,其实东汉时期“有过”庙号的并不少,但是后来都被废掉了。

到这里,刘邦明明是开国汉太祖,却被称为汉高祖的原因找到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庙号,哪个更厉害一点呢?

开国的太祖最厉害没问题,排在他后边的高祖排第二也没问题,再往后就是太宗、高宗了。但是刘秀的汉世祖是怎么回事?他算在太宗前还是后?

谁比太宗还厉害?

众所周知,汉朝的统治在中间断过一次,“王莽篡汉”是西汉的终结,也是东汉的开始。光武帝刘秀开创了“光武中兴”,让汉朝有了第二条命。

按理来说,刘秀的功绩应该等同于刘邦,因为东汉已经算是一个新的朝代了。

如果刘秀比较叛逆,他不愿意为大汉续命,然后把国号给改成了别的,那么汉朝就终结在了王莽手里。

但是刘秀这人比较念旧情,他认为太祖刘邦的大汉还不应该终结,既然下一任皇帝还是刘家的子孙,那么国号也应该是汉才对。

这么看来,汉太宗刘恒和汉世祖刘秀的功劳都差不多,他们根本就分不出胜负来。

单从庙号来看的话,“祖”字其实就包含了开疆拓土,建庙立宗的意思,这条道路必然是异常艰难的,因此想获得世祖这个名号肯定不简单。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世祖有:魏世祖曹丕、隋世祖杨广、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顺治,这几位的皇帝貌似都是那种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少了他们还不行的重要人物。

曹丕在曹操去世的那一年就称帝了,他一共在位七年,这七年间也干了不少事,将魏国向好的方面推进了一步。

杨广就更不必说了,他的缺点在谥号“隋炀帝”里已经表现出来了,而世祖是对他的赞扬。

毕竟隋炀帝在位期间,也不是只顾着吃喝玩乐,他的功绩也不小的,单凭开挖大运河这一件事,就比大部分的皇帝还要厉害了。

剩下的忽必烈和顺治也是同样的厉害,担得起世祖之名。

与世祖的开疆拓土比起来,太宗的政绩其实更偏向于内政,每次有太宗出现,必然是在国内有重大变革的时期。

汉太宗刘恒,也就是汉文帝,他上位的时候汉朝刚刚经历了吕后之乱,汉朝的命运就靠他这最后一簇火苗吊着了,结果刘恒硬是将自己这一簇火苗燃成了熊熊大火。

历史上有名的太宗还有一个,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这个太宗的上位是一个污点,但是他在位时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是古今中外都认可的盛世。

还有其他有名的太宗比如明太宗朱棣、清太宗皇太极,也都是很厉害的人物。

总的来说,世祖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开疆拓土,而太宗的出现必然伴随着由衰转盛,也就是说,世祖们的工作是锦上添花,太宗们的工作是雪中送炭。

凭感觉来说,雪中送炭肯定要比锦上添花好,但是从实质上来看,锦上添花提高了国家的上限,影响会更大一些。

因此,在太祖、高祖之后的人,应当是高祖,第四个是太宗。

不过还有一个例外,清朝有一个比较正式的“清圣祖”康熙,古今中外的“圣祖”也只有六个。大家觉得这个“圣祖”该排在哪里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