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科交叉之奥秘
拓展学术研究之视野
第52期博士生沙龙
建筑技术在学科交叉中的探索
在追求学术卓越的道路上,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和超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第52期博士生沙龙,以“建筑技术在学科交叉中的探索”为主题,于10月23日19:00在南四楼N306成功举办!本次沙龙活动围绕建筑技术方向,分享学科交叉背景下相关学术研究方法与思路。
本期沙龙荣幸邀请到了韩梦涛老师、胡一帆博士、吴逊梅博士、丁伟博士,他们以分享嘉宾与特邀嘉宾对谈的方式,聚焦于建筑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嘉宾介绍 / Guest Introduction
胡一帆博士生在建筑技术中的数理基础探索方面中表现卓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学习能力。他从数理知识应用仿真模拟、建筑技术领域中的数理知识、高数学习方法等多个角度,分享了他在学术探索的经验与心得。
吴逊梅博士则是在不断探索建筑与暖通的学科交叉,她曾获得了香港城市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室内空气质量,病原体消杀技术,健康建筑设计,她从暖通的各个方向出发,来探索建筑、暖通、健康的关系。
丁伟博士在此次沙龙中分享了城市微气候相关模拟技术与研究思路,他以建规景学科与气象学的交叉研究模型ENVI-met为例,来探索建规景学科与环境污染物的可视化控制。在此次分享上,他还分享了模型ENVI-met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学科中的应用。
对话嘉宾 / Guest speaker
韩梦涛老师作为我们的特邀嘉宾,他凭借丰富的学术指导经验和对学科交叉的深刻洞察,为本次沙龙带来了独到的见解。韩老师在城市微气候、大气污染物与防灾、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参与,无疑为这次沙龙增添了许多精彩瞬间。
嘉宾分享1 / Speaker Sharing
胡一帆博士从数理知识应用仿真模拟、建筑技术领域中的数理知识、高数学习方法等多个角度,为我们分享了高数与建筑交融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胡博士还指出在建筑领域,从本科以设计为核心到研究生以研究为核心的转变过程中,数理知识的应用愈发重要。
01
从设计到技术的转变
本科阶段绘图软件是主要工具,重点在表达设计,对数理知识要求不高。而研究生阶段,专业技术工具成为研究分析的关键,这就需要对软件工具深入理解以及掌握部分模型建构知识。
02
数理在风环境模拟的应用
胡一帆博士介绍到数理知识在建筑风环境仿真模拟中应用的几个方面,比如数值模拟方法、风洞实验与仿真模拟、以雷诺平均 RANS 方法为例、边界条件的重要性。
03
数理知识的学习途径
最后,胡博士指出在进行创新研究中,会涉及基础数理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书籍和视频进行复习和学习,像《简积分》等书籍以及相关的数学教学视频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数理知识水平。
经过胡博士的分享之后,我们了解到通过对建筑技术中数理基础的探索,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建筑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为建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持。
嘉宾分享2 / Speaker Sharing
吴逊梅博士指出在建筑与暖通学科交叉领域,室内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吴博士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多样。室外来源有颗粒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
那我们就必须要对其进行一定手段的清除:
(一)物理手段
我们利用空气过滤、紫外线消毒、通风、负离子技术等物理手段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清除
(二)化学手段
还可以使用含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或季铵盐的消毒剂喷雾,可杀灭表面病原体。
紧接着吴博士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
(一)建筑学
常用模拟方法评估通风,自然通风设计通过优化建筑布局等引导自然风,影响因素包括建筑物朝向等。
(二) 暖通学
吴博士也通过暖通学的紫外线消毒、负离子净化、消毒机制等等对建筑学与暖通学的交叉进行了研究。
(三)产业应用
最后吴逊梅博士为我们介绍了学科的产业应用。沃尔沃、奔驰、比亚迪等企业以及波音、太空环控系统都有相关技术和应用。
建筑与暖通学科交叉研究和应用,旨在为全球建筑物使用者创造更安全的室内环境。
嘉宾分享3 / Speaker Sharing
最后是由丁伟博士分享,主题围绕城市微气候相关模拟技术与研究思路,以 ENVI - met 模型展开探讨。
01
城市气候研究方法
首先是介绍了城市气候研究方法。城市气候研究有实地测试、遥感观测、数值模拟(如 ENVI - met&WRF)、模型试验等方法。
02
ENVI - met 模型介绍
其次,丁博士为我们介绍了ENVI-met模型。它由 Michael Bruse 开发,约一半城市微气候 CFD 模拟研究使用它。它考虑真实城市地表特征及能量传输,包括植被、建筑物等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可模拟多种环境内容,如地面、植被、建筑物等,模型精度较高,输入输出内容明确,但存在局部偏差等问题。
03
ENVI - met 运行过程与案例演示
丁博士向我们展示了ENVI-met模型运行过程,包括设置模拟区域、输入相关参数、模拟计算以及分析输出数据等步骤。
最后丁博士为我们说明了这种相关的模拟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
1.建筑学方面探索居住区外立面色彩及绿化对微气候的影响。
2.风景园林领域探索树木形态对街道污染物扩散影响以及优化 ENVI - met 中的树木形态参数与热物理模型。
3.城乡规划中调查地区不同 LCZ 类型间和类型内的热舒适状况。
最后丁伟博士通过对 ENVI - met 模型的详细介绍和应用展示,为建规景学科与气象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深入研究城市微气候。
师生对谈 / Teacher-student dialogue
在嘉宾对谈环节,韩梦涛老师分享了他对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刻见解。他提到,学科交叉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拓新的契机。韩老师强调,敢于迈出自己的圈子,去探索新的领域,可以为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人群,从而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经历。
交流讨论 / Communication
问:硕博期间生活和科研有什么不一样?
答:硕博期间,生活与科研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管理、压力来源和个人成长上。研究生阶段,生活相对自由,时间分配较为灵活,社交活动较为丰富;而科研则更加严谨,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随着学位的提高,科研压力逐渐增大,生活节奏被迫调整,个人在专业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上得到显著提升。总的来说,硕博期间,生活与科研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颁发证书/ certificates
韩梦涛老师为胡一帆博士、吴逊梅博士、丁伟博士颁发宣讲纪念证书以表感谢。
合影留念 / Group photo
在交流探讨之后,大家对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解更进一步,参与人员与老师和学长一同合影留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