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记忆:重温乡村市集的时代风华与变迁

在我心底的深处,有一段岁月如同璀璨的星河,闪烁着温暖的光芒,那便是童年时光里光影交错的赶场回忆。赶场,作为一种独特的农村文化现象,承载了乡村人们的生活、情感与梦想,而位于涂家庙的乡场尤为鲜活,成为这一回忆的核心。

乡村的集市——涂家庙

涂家庙,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但每逢赶场的日子,便成为了方圆几十里最热闹的地方。五光十色的小摊、热闹的叫卖声、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一切都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变迁和生机。记得在那些不上学的日子,我总是和母亲一起前往乡镇。蔚蓝的天空下,乡场是我寻觅快乐的乐园,远远就能闻到包子和杂烩汤的香气。

小商店里,母亲时常会给我买上一把削铅笔的小刀,那种小小的快乐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而那时的赶场,不只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乡亲们交流情感的舞台。七大姑八大姨的欢声笑语,犹如一曲动人的乡村小调,让人心生温暖。

赶场的风景

涂家庙场有一座木桥,通往更广阔的天地。桥下是一条河流,两岸的乡亲们围绕着桥头排开了一个个摊位,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交易。这里有新鲜的农产品,也有自制的日用品,归根到底,这就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在桥的一侧,国营的小食店每每人气最旺。杂烩汤是那年的一绝,浓郁的汤底搭配着来自大山深处的新鲜食材,便成了赶场人们的最爱。经济宽裕的人士在此小坐,享受着人生的简单乐趣,几杯二两白酒便将他们的身心放松,交谈声中蕴藏着千百个故事。

而在另一侧的铁匠铺,锤子的敲打声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交响乐。铁匠师傅的身影在烟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他挥舞的锤子与闪烁的火星交相辉映,似乎是在为这片乡土谱写一曲豪迈的乐章。即便有些人只是走过,却也会被那种田园气息吸引驻足观看。

从涂家庙到县城的距离

经济稍有宽裕的乡民常常会选择到县城走一遭,虽然涂家庙离县城不远,但那时很多人甚至几十年没有踏出过村庄,因此每一次的出行都是对视野的开拓。"谁去过石牛河、罗洞坪,就算见过大世面"的说法在村中流传,彷佛每个人都渴望了解一个更大的世界。

时光飞逝,乡场的热闹从未退却,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涂家庙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焕然一新。商业的繁荣与时代的发展,让这里成了一个经济繁盛的小镇,各式各样的新兴建材、食品商铺相继崛起,曾经的小村庄悄然变身为现代化的小镇。

变迁中的乡愁

最近一次回到涂家庙,心情复杂。依稀记得的旧木桥已显得格外苍老,青瓦覆盖的屋顶见证着数十年风雨。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石栏杆公路桥,昔日的餐馆、理发店、铁匠铺早已被新楼替换。新的广场和农贸市场高楼林立、灯火辉煌,似乎昭示着地方经济的繁荣而蓬勃。

当身边的人流熙攘,我却感受到一阵莫名的失落。过去的许多回忆,无论是热闹的集市还是简单的乡情,都在时代的潮流中渐渐淡去。乡场的变迁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却又如此深刻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变得不再单纯。

追寻遗失的记忆

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尽管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现代,人们内心对乡村的眷恋始终存在。回望涂家庙,那些淳朴的乡民、热闹的集市、温暖的交流…这一切都是一段美好的乡愁,成为我心底的不灭印记。

时光在不断前行,凉风徐来,乡村的记忆可能已经难以回归,但它们铭刻在心,永恒如昔。从涂家庙的赶场记忆中,我见证的不仅是地方的变迁,更是那份深藏于内心的情感与归属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涂家庙,那里藏着无数关于成长的故事,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