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52年岳飞后人写信到中央,希望得到照顾,毛主席知道后是这样回应

1952年,在汤阴县县长王庭文的陪同下,主席第一次来到岳王庙,王廷文指着不远处一个横匾,解释道:“主席,这是岳飞将军亲自写的。”

主席一看,情不自禁地读道:“还我河山。”

再看到《岳忠武王故里碑》时,主席泪水盈眶。沉默许久之后,县长王庭文开口郑重地说:“岳飞将军的后代没有一个当汉奸的。”

“好!好啊!”

都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岳飞将军的《满江红》让所有人热血涌上心头,征战沙场数百场,无一败绩。他的精神,像一面鲜艳的旗帜,激励着一代代的后人,不忘初心。

忽然,主席想起在不久前收到的两份请求照顾生计的信件,不禁又皱起了眉头,陷入沉思,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一、写信中央,请求救济

1951年秋天,一位年近耳顺之年的老人,在一个潮湿不堪的弄堂里,来回踱步,终于还是选择坐下来写信到中央,谋求救济。这位老人正是岳飞第27代世孙,名叫岳昌烈。

岳昌烈出身书香门第,自小酷爱读书,年纪轻轻便成为清末秀才,并且还精通英语、日语等三国语言,只可惜,就是生性傲气,拒人千里,曾先后在浙江嘉兴市、绍兴市、湖州市等地担任教书先生,因不善与人交谈,整日捧着书本还经常旁若无人朗读,几次被学校警告之后,依旧充耳不闻,最后只能被提议解聘。

失去工作后的岳昌烈,凭借厚实的家底,还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好景不长,没有收入的他,只能一点点变卖祖上留存下来的产业,最后,连独居的住所还是街坊邻居腾出来的一个弄堂屋,家中没有像样的家具,就连床铺竟然是用砖头堆砌的,因为常年没有透过阳光的照射,所以床上的被子也是霉味。

尽管如此,岳昌烈也毫不在意,无论多么穷迫,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会跑到附近的茶馆里读书看报。

发愤忘食,问乐不知肉味者,或许就是像岳昌烈这样的穷秀才。升华之极,轻物质而重精神,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三者俱全已然就是人生幸事。

平日吃饭,岳昌烈就到各家各户的街坊邻居蹭吃蹭喝,街坊邻居也不介意,有时岳昌烈还能教他们的孩子读书念报,当作半个教书先生。要是碰到大户人家的红白喜事,更是让岳昌烈高兴不已,因为只有在这时候,他才能真正地饱餐一顿。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新思想不断涌入,而岳昌烈却只能身上穿的还是几十年未变的破烂长衫,一双磨损的黑皮鞋,即使贫穷,在衣着方面却依旧讲究得体,而且保持着读书的习惯,每次上街腋下总是会夹着几本书,好似一股学者风范,边走边摇头晃脑地朗读着。

岳昌烈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尽管尽力劳动,不做体力活和偷鸡摸狗之事,却还是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好歹自己也算是个读书人,却沦落带要靠祖先吃饭,愧对高堂难尽孝。

无奈之下,岳昌烈想起了向国家求助。

1952年春天,有两封从浙江桐乡发来的信件映入了主席的眼里,对群众来访消息,主席都会来者不拒,看到是同一个人的来信,更是引起了主席的好奇。立马放下手里工作,打开一看,竟是岳飞后人的来信,全文没有一字带有乞讨之意,所写诗词极具天赋,深受欣赏。主席不禁想到自己对岳飞的欣赏。

二、少年歌行,以梦为马

对主席来说,在接触众多作品和诗歌中,最欣赏的还是岳飞的诗词。主席从小就对书本爱不释手,尤其是小说,像《水浒传》、《岳飞传》、《西游记》等书籍。

然而,这些书在当时被称为不正经的书籍,里面大多都包含了造反的故事,所以是不被启蒙老师邹春培倡导的。不过邹春培也知道,主席特别喜欢读明清小说,特别是清人钱彩写的《精忠说岳全传》是读了一遍又一遍。对于当时的毛主席而言,虽然日后不想走安稳生活,做一个教书先生,却还是会希望把岳飞的精神传递下去。

众所周知,岳飞从小就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母亲虽然识字不多,却教子有方,是鼎鼎有名的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所以,岳飞从小就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志向高远,并且成了一位文武双全的才子。

岳飞一生四次北伐夺回中原故土,屡屡战功,硕果累累,所建立的抗金队伍“岳家军”更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凡是夺取百姓草和树者,必被立即治死;人家主动开门留宿,无人敢进。全军的口号也是冻死不拆房子,饿死不抢粮食。

正是因为被岳飞的精忠事迹深深吸引,所以,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对报效祖国就有一种特殊的执念。

用现代化的言语来形容,岳飞就是主席心目中的偶像。每一次细细品读岳飞的作品,主席都会在书的旁边写上读后感,不只是接受书中的观点,更会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当初的岳飞,好像每一次读书,都是在跟岳飞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

三、人生明灯,解惑之所

1932年,由于“左倾”的错误指导,主席为此在江西宁都会议上受到了非常多不公待遇,同时也丢失了红军的指挥权。很多知识分子不相信凭借人民当家能实现独立解放和国家崛起,于是就借此排挤打压,想要改变毛主席的正确路线。

时间一长,主席身边的战友也担心他会扛不住这种压力,选择自暴自弃。实际并非如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岳飞的精神为全中国解救了一个伟大领导者。

主席当初被迫返回福建时,就经常读书看报,或者去卧龙北山的羊肠小道散步,尤其是落日黄昏时,山上的风景甚好,清风徐徐,情境之下,主席不禁脱口而出岳飞的诗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臣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一刻,岳飞好像就站在主席旁边与之一同歌颂,同是忧国忧民,同是报国无门,同是千难万险,但是,只要能迈过重头越过山河,光明就在眼前。

深受岳飞诗词启迪的主席,不再烦闷,重新打起精神,继续斗争到底。

1935年,主席和红军到达四川,由于当时高强度的机动作战,部队在连续行军和作战当中,十分疲惫,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难免就会引起基层出现怨言。

为了不让军心涣散,主席经常就用岳飞的话给部队加油打气:“岳飞军,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

1938年,延安刮起了一阵“学历潮”,主席来到延安后,看到许多没有学员因为不识字或者并未受过太多教育,同时也没有取得功名,而感到自卑。

主席在抗大演讲的时候,就引出岳飞的经历,鼓励这些学员道:“李逵也是什么都没有学,但能把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依旧能精忠报国。”

主席觉得仅仅一番演讲能鼓舞的人实在太少,于是,在同年的5月份,在《论持久战》的著作中也是基于岳飞的兵法对战法进行解读,如何能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更是让读到的学员们赞叹不已。

而这些启发都是来自岳飞的军事思想,在岳飞对抗女真人时,之所以能够多次击退敌军,最关键的一点无非就是“灵活”。在面对武器先进的日本军时,想要获得成功,就一定会是一场持久战。当然,这种战术便是远近闻名的游击战术。

一方面,通过演讲告诫大家文凭并不是能决定一个人高低的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实践案例和理论知识,提供学习途径,提高大家的作战能力,这样的主席,很难不深受大家的喜爱!

所以,一遇到难题,思想解不开的时候,主席就会与岳飞来一场精神上的交流,找到解惑之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飞就犹如主席人生路上的明灯。主席对岳飞的喜爱,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甚至在国外也成为佳话。

1950年,主席率队访问苏联,传递中国军队在战争年代的伟大精神,但是,苏联翻译官在“不畏艰难,视死如归”这句话中陷入了迷茫。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归”字究竟是归去何方?

主席听到翻译官的为难之处后,爽朗一笑,就缓缓解释道:“

就是藐视一切困难和痛苦,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状态一样看待死亡。”并用岳飞拼死对抗女真人,保护宋朝先进的文明,避免遭受到他人肆意侵犯。

对于毛主席的解释,斯大林一听就懂了,感叹道:“这位将领,真是有勇有谋啊。”这话不仅是在夸赞岳飞的能力,更是高赞人民军队。

除此之外,主席一生常吟《满江红》,甚至在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都是在《满江红》音乐下进行的。所以说,岳飞是一个精神导师,也是主席人生路上的精神支柱。

四、酌情救济,改变命运

所以,当看到岳飞后人岳昌烈的两份来信之后,主席久久无法释怀,因为整封信虽然在请求救济,笔墨中却是不卑不亢:

傥不以词人垂老之寒瘦,奖之膏火,供其乏困,或亦为赤羽千膳,好整以暇之所需也。

思量几番之后,主席终于决定拿起笔,在信件背后写下七个大字:“酌情接济。”至此,这4个大字直接就改变了岳昌烈的命运。

浙江政府收到主席的指示之后,立马拨款,拿出一部分救济金送到岳昌烈手上。毕竟救济金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在调查人员深入了解岳昌烈之后,发现精通文史,博学多才,于是,通过多方努力和联系,让他顺利成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主要的工作就是专门负责撰写岳飞将军的历史文件和回忆录。

60岁的岳昌烈重新获得一份工作时,如同重获新生,收起了他锋利的光芒,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岳昌烈在文史馆工作期间,不仅编写了《杜甫研究》、《陶诗综考揭微》等书籍,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不少关于岳家军的传奇佳话。一个月拿着三十多块钱的工作,养活了自己,安度晚年。

1970年,岳昌烈不慎跌落一处壤沟里,不幸离世,他一生未结婚生子,唯留书香为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