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越来越冷,有些朋友可能时常感觉手脚冰凉、头发干燥,这些症状便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气虚和血虚。
如果从营养学的角度解释,气指的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大产能营养素。
血则包含了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气血是否充足,影响着我们整体的健康状况。
举例来说,气血不足,可能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
不仅如此,它也会危害大脑,导致头晕或记忆力下降。
而当肝脏缺血时,则容易导致脂肪代谢异常,进而引发脂肪肝、高血脂等疾病。
此外,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气血亏虚,这不仅会让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的情况,罹患乳腺疾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悄悄损耗我们的气血呢?
最常见的就是长时间刷手机。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眼睛能看得清楚得益于肝血的滋养,过度用眼则会使肝血大量损耗,导致视力下降及模糊的症状出现。
其次是思虑过多。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过度思考、忧会导致肝气郁结、脾气受损,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转化。
还有一个常见的行为,是边吃饭边做其他事情。
电视剧和综艺已经成为不少人吃饭时的“标配”,但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注意力分散,让食物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进入胃里,加重了肠胃的消化负担,同样可能影响脾胃的气血生化功能。
最后一个可能是一些养生人士的误区,那就是泡脚时水温过高。
睡前泡脚有助于放松身体、缓解疲劳,但水温过高会让身体过热、气血外张,如果泡出了一身大汗,反而会加重机体损耗,导致气血亏空。
通常来说,建议水温在409C~45℃,泡脚时长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使身体微微发汗即可。
最后,我们再来给大家分享2个“补气血”的小方法。
首先,适当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使气血充盈。
瑜伽、太极、八段锦等舒缓型运动就是不错的选择,食补也可以有效地改善气血不足,比如多吃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猪肝、菠菜等,少吃寒凉、油腻、辛辣的食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