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第二届“古美杯”闵行区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结果公布

历时4个月

近10万人次参与

涵盖全国33所高校

吸引来自7个国家的海外设计师关注

汇聚近2000件设计作品

……

10月27日,第二届“古美杯”闵行区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圆满落幕。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作品《多巴胺Citywalk》和《爱在古美》分别获得本次大赛专业组和学生组一等奖,选手们通过作品展现了自己对“回家之路”主题的理解与诠释,构想具有美誉度、舒适度、安全感、归属感的城市新空间。

城市有温度

作品有亮度

你眼中的“回家之路”是什么样的?捎带的新鲜蔬菜、看过的美丽晚霞、和路过的邻居打一声招呼……细细回想,生活中很多幸福瞬间都发生在回家之路上。

本届赛事,选手围绕“回家之路”这一主题设计城市家具作品场景,设计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智慧路灯、标识标牌、公共艺术品、公共座椅等品类,打造一条体现城市温度,有时尚风、烟火气和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的生活之路、快乐之路和幸福之路。

第二届“古美杯”闵行区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设计场景平面图

大赛共分设专业组和学生组两大参赛通道,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赛。12组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选手们以“公园艺术装置”“道路色彩”等为关键词,多样的个性诠释让大家眼前一亮。

“可以为昆虫提供栖息地的‘昆虫旅馆’”“宠物便便垃圾桶”“支持手机充电的太阳能车站”等创意项目颇具生活气息,抓住了日常生活中的“小痛点”。

专业组一等奖作品《多巴胺Citywalk》的设计灵感来自多巴胺美学。“我们希望鲜明亮丽的城市家具,就像彩色碎片一样,在转角不经意间,给居民们带来快乐与美好。同时这些艺术装置可以进行模块化组合,变化出不同的功能,美观又实用。”设计者杨秋珊说道。

作品《多巴胺Citywalk》

专业组二等奖作品《归家疗愈园》则把关注焦点放在顾戴路一侧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该医院为出发点,着重考虑儿童、青年的需求。设计者王倩雯表示,“我们通过组合、变形及涂鸦,设计出10款不同功能的城市家具,希望给予小朋友们更多的关怀。”

赛事有热度

选手有广度

相比于首届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本次大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作品数量、质量、规模均超以往。

本次大赛吸引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33所高校学子参与,共征集到1140件学生组作品。

“成长与学习”是不少学子参赛体验的关键词。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何禹隆已经连续参与了两届大赛,“国内很少有城市家具这类的赛事,每参加一次比赛,我的设计思考能力都得到了一次锻炼,学习到了很多创新性设计方案,帮助我从学生思维向职业设计师逐渐转变,收获很多。”

作品《爱在古美》

赛有所学,学有所得。在学生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是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赵斌的作品《爱在古美》,他在采访中同样提到了“成长”,“这场比赛和我之前参与的比赛不同点在于,作品不仅仅要有设计的创意,更注重产品的落地,所以我们在设计之初,会把产品工程报价也考虑进去,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实践学习机会。”

不同面孔和语言

共促创意设计产业发展

本届大赛中,出现了不少“新朋友”。法国、葡萄牙、俄罗斯……7个国家的青年设计师围绕着“回家之路”这一大赛主题谈论感受、发挥想象,体会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垃圾厢房增添巴黎奥运会元素、宣传栏变成流动的“电影胶卷”……以大赛为契机,法国法尚(上海)创意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马修参与到了社区微更新中,希望在古美居民的生活中加入法国设计。

社区微更新(效果图)

近日,设计师马修用中法双语写信给上海市副市长、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他提到:“十四年前,我来到上海,这座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吸引了我……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长和优势,为上海闵行的发展做些事情,让热情、浪漫、时尚的法兰西文化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更好地交流。”

正如马修所说,促进中外交流,推动文化融合,同时持续提升闵行文化的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也是本次大赛一以贯之的愿景之一。

仪式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婕表示,要着力于赛事品牌的延续延展,把城市家具创意设计大赛升级打造成为闵行人文之城的“有形名片”;着力于创意设计成果的落地开花,通过这些优秀作品为区域城市空间品质注入源头活水;着力于人本精神的传递传播,进一步实践诠释人育环境和环境育人的双向作用。

现场,清华大学资深文科教授柳冠中和广州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二级教授赵健作主旨演讲。

获奖作品请搜索关注“设计赛网”或“行先生网”微信公众号查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