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曾借给八路军1100万,40年后拿着欠条找到政府,换了8万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句话在我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虽然一直没有被刻意写进法律,不过却早已成为了所有人都认可的准则,毕竟钱财丢了可以再挣,诚信丢了却一辈子再也找不回来了。作为一个把诚信溶于在血液里流淌了千年的民族,失信一直都会被当作最大的耻辱,人无信而不立想必就是出于此处了。这不在1986年就发生了这样一件大事,一位老人拿着巨额欠条,上当地政府上门讨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那个艰难的抗日时期,我国有两支一同抗日的队伍,相比于富硕糜烂的国民党不同,我军战士们就显得尤为可怜了。物资装备的匮乏让很多战士们冬天穿不上棉衣不说,还得经常饿着肚子打仗。为了避免有人在饿急了之下会犯错误,当时我军严格下达了不动群众一针一线的命令,战士们很多也是农民出身,他们也知道百姓们的不容易,因此这一规矩被严格遵守了下来。
平时为了补充战士们的伙食供给,山间的野菜和野果成了战士们最好的食物来源,不过这样的方式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并不能持续性的保证我军部队的供给,一旦形势发生变动这种方式就更加难以为继,比如说当战士们陷入敌人包围圈的时候,前方交战激烈战士们没有食物补充就成了一个大难题,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战时之急我军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可以拿百姓的粮食,不过要打欠条,这些借百姓们的粮食将来都要原封不动的还给百姓们的。
这一政策下达后,百姓们可高兴坏了,纷纷把家中的粮食背到了我军部队的驻地。他们早就想帮助战士们了,只是苦于一直找不到机会罢了,这一下可算是能够帮上忙了,而对于我军的欠条,他们更是当成了一种为国出力的奖状就兴高采烈的带回家了。时间匆匆过去了40年,在这期间战事结束了,国家稳定了,可是讨上门要债的百姓们却一个也没有见到。政府将有票据记录的粮食都主动还了,不过对于那些丢失在炮火里的欠条却无能为力。
故事再转回文章的开头,1986年的一天一位叫做郭建英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进当地政府的大门,工作人员很热情的招待了郭建英,并且很热心的询问了他是不是需要什么帮助。郭建英放下了手中的茶,羞红了脸没有说话犹豫再三后,他慢慢的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泛黄的欠条,吐出了两个字“讨债”。工作人员闻言先是愣了一下,心想哪有群众来政府要钱的呢,随后接过了欠条仔细看了一遍才算是明白了其中的来龙去脉。
原来郭建英老人也是当年给我军提供粮食的一员,他手中的这张欠条也正是在当时所立下,因此讨债放到这里也行得通,欠条上的落款和日期也一一与记录对的上号,也就是说这张欠条是真的,只不过欠条的金额却着实吓了工作人员一跳1100万法币,很难想象郭建英老人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又怎么会在1936年就拥有这么大一笔巨款?工作人员见状不敢自作主张,去办公室叫来了领导。
领导来了后,也是先被巨额欠条吓了一跳,随后确定了欠条真实性后,领导对郭建英老人说:“大爷,你放心钱我们一定会给,不过我们要按照当时的物价和现在的物价做对比,然后给您等值的钱。”不一会盘算结果出来后,郭建英老人拿着政府给的8万元走了,要明白8万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啊,这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也绝对算得上很大的财政支出了。老人走了泛黄的欠条却被留了下来,领导小心翼翼的拿起了欠条夹在了记事本里,在他眼里这张欠条比8万块钱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军民一家亲最好的见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