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
菩提只是一种道觉,本来就不是树;世人常说:“心如明镜台”,但是明镜也并非什么台,若是有了台,则会有所执着,所以为什么还要有一个台呢?心中若是没有了执着,那么一切尘埃也不会沾染到自己身上,俗缘也就自然了断了。
这一切说来容易,可是要想真正顿悟却很难,成为一个时代的得道高僧更加不容易,高僧释虚云的本来是个红尘众人,可是他却断了俗念,潜心研究佛法,成为了一代高僧,在上个世纪,他活到了120岁才圆寂,并且留下一个字,至今没有人参透,这个字是什么字呢?
要谈释虚云的“佛法”,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他和佛教的缘分。他的人生神奇得让人不太敢相信,然而,世间一切皆有“因果”,释虚云或许天生就该是佛门弟子。释虚云的父母40多岁了都还没有孩子,于是就去观音庙求子,说来也奇怪,当晚,夫妻二人就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一个一头顶观音、跨虎而来的长须老者。
不久之后,妻子就怀孕了,并且在第二年(1840年)妻子待产,在产房里声嘶力竭,而父亲则在门外焦急地等待,最后夫人用尽力气,终于把孩子生了下来。然而这个孩子天生就与常人不同,据《自述年谱》记载,他出生时是一个肉球,母亲看见他这样活活被吓死了。
这一点,我们就能联想到历史上的“哪吒”,他出生时也是一个肉球,并且是灵珠子转世,当年母亲怀孕足足三年零六个月,才将他生下来,虽然这是神话故事,不能当真,不过真实发生这种事情,就令人瞠目咋舌了。
“哪吒”的父亲以为他是个妖怪,一剑劈开他才得以现身,释虚云吓死了母亲,父亲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当时就想把他扔掉,幸好,在扔掉的途中,父亲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剖开了肉球,释虚云才成功的活了下来,释虚云也算是从出生起就经历了“大难不死”。
小时候的释虚云也像正常孩子一样,该学习学习,该玩耍玩耍,虽然没有了母亲,但是父亲老来得子,对他十分疼爱。13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去往南岳进香,当他来到寺庙,就被这种深深的吸引,顿生禅念。17岁时,他想偷偷出家,可是家中就他这么一个儿子,父亲怎么舍得,于是,跑到半路被家人带了回去,只是,此时的心中已经被佛占满,其他的事完全不感兴趣,并且日日琢磨着怎么出家这回事。
父亲看到他这样,心想给他娶了媳妇就好了,于是逼着他娶了两个媳妇,还把他们关在同一个房间,可释虚云完全不理会,碰也不碰,反而是对自己皈依佛门的心越来越肯定了。因为出家很有可能会被抓回来,所以,释虚云这次没有选择直接去寺庙,而是在山上找了个山洞藏起来修行。
山洞里条件很差,什么都没有,他什么也没带,只能靠吃野果、野菜而活,晚上也是席地而睡,到了冬天,他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可是他熬过来了,19岁时,家人终于拗不过他,他也如愿以偿的去了福州鼓山涌泉寺为僧。不过,此时他父亲尚在人世,他的红尘还没有完全斩断,时常还会给父亲写信。
而在他25岁的时候,父亲病逝湘乡,此时他的双亲皆不在人世,家中虽然还有些亲戚,但是,他却再也不过问家中俗事,也断绝了书信。一心苦修,在岩洞苦修几年之后,又跟随融镜法师攻读佛经,有所成就,到了他42岁之时,对父母已经还有一丝执念,于是,立誓要为他们超度。
为表虔诚,他从普陀山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到达山西五台山,经历这番苦行,他的心中可以说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执着的了,心思也全部放在佛法的研习上面,他游历名师,交流论道,最终成为一代高僧,也成为了禅宗代表人物,直到1959年才去世,享年120岁。
而他在世时,曾留下了一个字,至今无人能够悟透,1959年那一年,他自知时日无多,于是给侍者留下了一个“戒”字,然而,也仅仅只有这一个“戒”字,再无其他多,那么他究竟要留给世人什么呢?佛家有八戒,分别是戒杀身、偷盗、淫、妄语、饮酒、香华、高床软枕、非时食,那么释虚云指的究竟是哪样呢?他没有明确使命,所以也没有人完全能够悟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