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当皇帝时是汉朝国力的巅峰时代,也是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从刘彻即位开始,西汉朝廷中的政治斗争就没有停歇过,一轮又一轮接连不断地上演。窦太后在世时刘彻以独尊儒术的名义发起了第一轮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他也被迫转入韬光养晦。窦太后去世后,刘彻终于得以亲政,但朝廷中的内斗却更加厉害了。作为窦氏和王氏两派外戚集团的领头人,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争权夺利,成为新一轮政治斗争的中心。而灌夫作为窦婴的支持者被卷入其中,却落得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灌夫在汉武帝初年是西汉非常著名的将军,他在军队中的功勋和威望都很高,一度受到刘彻的重用。他家本来是西汉开国元勋灌婴的家臣,他的父亲灌孟因随同灌婴作战勇猛而被赐姓为灌。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灌夫随同灌孟带兵跟随灌何作战,归属于名将周亚夫的麾下。最后灌孟在这场战争中死亡,灌夫却立下大功,在西汉军队中声名鹊起。七国之乱后灌夫因军功得到汉景帝刘启的赏识,被提拔为中郎将,后来又做了代国的国相。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更重视灌夫,将其任命为淮阳太守,而当时淮扬是天下枢纽,重兵防守的地方。
从史书上看,在刘彻即位初期还是很重视灌夫的,给予了他很高的官位和待遇。灌婴先被调任为太仆,这是皇帝身边亲信才能做的职位。后来他与窦太后的兄弟长乐卫尉窦甫冲突,刘彻为了保护他又将其调任燕国国相。由于刘彻的宠信,再加上在军队内外的声望很高,灌夫的家族也跟着不断做大。他家在颍川的势力极大,垄断了当地的权利,成为鱼肉乡里的存在。因此他在行为上横行霸道,得罪了不少人,多次被贬官,但依旧豪奢如故,还养了不少门客。在被卷入窦婴和田蚡的斗争之前,灌夫在朝廷内外都很有影响力的。
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刘彻亲政,窦氏外戚集团失势。窦婴作为窦氏外戚集团中身份最为显赫的人物,也被窦氏原来的盟友们所抛弃。而刘彻也没有重新启用窦婴的想法,反而任命了自己的舅舅田蚡为丞相,于是拉开了窦田之争的序幕。与很多贵族趋炎附势的依附于田蚡不同,灌夫却站在了窦婴一边。田蚡多次利用权势打压窦婴时,灌夫都帮助窦婴出头。因此双方的政治斗争越发的激烈,灌夫也在漩涡中越陷越深。在田蚡娶燕王女儿做夫人的宴会上,灌夫和窦婴都奉王太后的命令去拜贺,最终却将二人推上了死路。
在宴会上田蚡故意轻蔑和歧视窦婴,灌夫忍受不住提窦婴出头。他借着醉酒大骂田蚡及其追随者,田蚡借故将灌婴抓了起来。窦婴找到刘彻为灌夫出头,刘彻将此事拿到朝会上去辩论。朝会上辩论不出结果,有的人支持灌夫,也有人支持田蚡,绝大多数人则两边不站队。最后在王太后的施压下,灌夫被以欺君之罪的罪名被处死,他的家族也因为横暴乡里的罪名被灭族。这次事件也牵连到了窦婴,灌夫被处死后不久窦婴也被斩首弃市,窦氏家族彻底退出了西汉朝廷的核心层。田蚡因为扫清了窦婴这个障碍,在朝廷中的权势到达顶峰。
汉武帝刘彻对待灌夫的态度前后差别是极大的,在初期他是非常倚重灌夫的,但在窦田之争中却几乎一边倒地坐到了田蚡的一面。对于这样前后巨大反差的态度,很多人感到不解,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刘彻是任人唯亲,因为田蚡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兄弟,刘彻要为舅舅出头。也有人认为灌夫太过专横跋扈,得罪的贵族太多,这让刘彻不得不痛下杀手。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都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综合分析问题的核心后可以发现,这个事情表现出了汉武帝刘彻卸磨杀驴的阴狠一面。
古人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实际上每个帝王都有自己的感情。然而汉武帝刘彻是少有的,在各种史料中极少表现出感情色彩的帝王,他的一切决策和政治行为都是围绕着私人权利展开的。在窦太后执政时期,朝廷中三股势力交织,这使得刘彻的皇权不彰,他不得不拉拢朝廷大臣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他启用儒家官员与黄老学说对抗,其根本目的就是从窦太后手中夺权。在同一时期他重要灌夫,其目的是为了赢得军队的支持,因为灌夫在军中的影响力极大。只要军队没有主动选择窦太后和窦氏集团,刘彻在政治上就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灌夫对刘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在灌夫多次得罪窦太后和窦氏集团的情况下,刘彻想尽办法力保其身,因为保住灌夫就保住了自己的皇帝位。刘彻的这种想法是非常现实的,他的选择完全是从政治利益出发的决策。可是到了窦田之争时,灌夫因为和窦婴交好,却挡了刘彻的道。尽管灌夫不是针对刘彻,也没有谋反的意思,但他的存在却成了刘彻加强中央集权的绊脚石。所以刘彻果然地抛弃了灌夫,不念昔日保驾护航的感情,现场表现出了卸磨杀驴的残忍和无情。
窦田之争看似是窦婴和田蚡的私人矛盾,其实是两大外戚集团对垒。窦氏集团因为窦太后的去世而走了下坡路,田蚡代表着新的王氏外戚崛起,这场斗争其实是刘彻故意挑拨下发生的。刘彻亲政后恢复了田蚡的丞相官职,却让窦婴继续闲置,这摆明了要打击窦氏集团。在刘彻的主动操作下,大量的官员投入田蚡门下,田蚡一时间权势熏天。刘彻又接纳了田蚡推荐的一系列大臣,其中很多是通过贿赂田蚡上位的,比如御史大夫韩安国。他的这种行为向朝廷表露出了一个政治暗示,那便是掀起对窦氏集团找后账的行动。
所谓墙倒众人推,于是朝廷上所有矛头都对准了窦氏集团,而窦婴作为集团的代表人物则首当其冲。汉武帝刘彻的这个操作既是报复曾经被窦太后压制的屈辱,也是为了借机消灭朝廷中对自己国策不满的黄老学说官员。可是在这种政治局势下,灌夫却作出了逆潮流而动的行为。尽管灌夫的行为与政治无关,但却成了风向的代表。如果西汉的军队和勋贵中有人效仿灌夫,那事情将变得难以收拾。如果刘彻不刹住这股风气,他推向窦氏的政治风暴很可能达不到将窦氏毁灭的效果。出于这样的政治考虑,灌夫这个意料之外的绊脚石必须清除。
对于刘彻而言,眼前的政治利益才是首位,曾经的保驾护航的恩情可以抛弃。刘彻亲政后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也不需要军队保驾护航,所以灌夫的利用价值不大。但是如果能通过处死灌夫和将其灭族,来威慑朝廷中的反对派,减轻新政推行的政治压力,刘彻肯定是非常愿意的。至于灌夫曾经的功劳,他都是可以抛在脑后的。在刘彻心里,灌夫、田蚡、窦婴都是他的棋子,随时都是能够抛弃的。这种功利的政治理念伴随着刘彻一生,这也使得他作出了很多残忍的决策,最终在历史上留下毁誉参半的名声。
灌夫虽然是名将,但是他并不是精于朝廷斗争的权谋家,他看不明白刘彻在朝廷中玩的把戏。他和窦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先秦时代的作风保留了下来,都豢养了一大堆的门客。这些门客大多是作奸犯科之辈,也有着传统的侠义精神,因此在生活中两人有些惺惺相惜。再加上两人都是受到窦太后打击而被罢官,却都是在刘彻亲政后被弃用,所以又有些同病相怜。所以这两人在朝廷中处于互相支持的状态,也是互相出头的。他们天真地以为没有掌握大权,就能在朝廷斗争中置身事外,其实是太小看刘彻了。
刘彻玩这些权谋之术的目的,就是借窦婴和灌夫的脑袋,来震慑朝廷中的反对派。杀鸡儆猴这种招数是很灵的,但鸡的级别要够,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可以说从田蚡找上他们开始,他们就已经注定了死亡的结局。即便是他们主动的投降,刘彻也一定会把事情搞得扩大化,因为这样才能起到震慑的效果。
所以整个事件中的一切都是刘彻安排好的,这些人物都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也体现出他高超的权谋手段。但是这种阴谋手段并不是治国的正路,只是歪门邪道。汉武帝晚年在政治上频频进退失据,朝廷动荡不堪,西汉国力陷入衰败轨道,便是这种手段引起的负面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