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鸦片战争中,英军轻易攻克虎门,虎门炮台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清前期在虎门修造了数量众多的炮台,但是由于受当时炮台修造理念与技术的限制,以及清前期海防思想的影响,作战对象长期以来以沿海海盗为主而西方殖民者的骚扰相对较少。因此清朝前期所建造的炮台存在很多缺陷的都没有在战争中暴露出来。

但是,随着西方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以资本主义的侵略进行对弱小国家的侵略。在西方列强的猛烈进攻中,当清朝周边的国家相继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时候,清朝上层统治者还未意识到西方殖民者来自海上的威胁,此时的清朝已经和世界所脱轨,这也正是清朝长期以来闭关锁国所造成的。虎门要塞布置怎么样?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一、炮台分布

虎门亦称“虎头门”扼守中国南门珠江口地理之要冲,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朝历代是防卫的重点。“查虎门海口为外洋至省城中路咽喉,其水道自东而西,向在南北两边,傍山建筑炮台,以沙角、大角两炮台,为第一重门户;南山、镇远、横档三炮台,为第二重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重门户。层层控制,本属得宜。”

清朝前期虎门要塞的修建主要体现在康熙、嘉庆、道光(鸦片战争前)三朝。南山炮台是第一座在康熙年间修建的。“康熙五十六年,杨琳巡抚广东。逾二年,授总督,遂有沿海炮台之役,裁阔狭,酌险易,新者建之,旧者整之,共计炮台、城垣、汛地一百一十六处。”两广总督杨琳在《建沿海炮台序》中也这样写到:“新邑为省会藩篱,沿海炮寨尤为吃紧,界之后,奉设边防。

除瞭望台外,西至茅洲碧头,南由屯门东抵大鹏,凡险要处所,额设炮寨一十二座,每座周围墙垣方圆数十丈,中立官厅,两厢兵房各用屯兵三五十名,更番防守。沿海一带左右声援,呼应相接,闻有海曲山纡、乡围辽阔之处,仍复措置营盘,星罗棋布。设防之密,无逾于此。”

而南山炮台则是清朝在广州修筑的最早的炮台之一,它是广州口岸的海防炮台,也使广州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个拥有海防工事保卫的沿海城市,确立了广州成在中国沿海城市里的地位。从清朝康熙年间修筑的第一座南山炮台开始到嘉庆、道光鸦片战争前期总共修建的炮台有威远炮台、沙角炮台、大虎山炮台、大角炮台、永安炮台、镇远炮台、新涌炮台、横档炮台、巩固炮台、蕉门炮台等十座炮台。

清前期以这些炮台为核心的虎门要塞防御体系初步形成,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主要靠这些炮台来进行封锁珠江口,抵御外敌。十座炮台主要包括:

1、沙角炮台:嘉庆六年造,建在海口之东、沙角山侧。台上炮洞十一个,配大小生铁炮十一座,台门配炮一位,另贮五百斤生铁炮一个。2、大角炮台:道光十二年造,建在海口之西,南沙山东嘴。台上炮洞十六个,配大小生铁炮十六位,台门配炮一位。堪得沙角、大角两炮台东西斜峙,南通大海,北达黄埔,系往来洋船必经之路,为进省第一层门户。

3、南山炮台:康熙五十六年造,建在武山脚下。台上炮洞十二个,安大小生铁炮十二位,另贮五百斤生铁炮六门,又储熟铁小炮二门。4、镇远炮台:嘉庆十二年造,建在南山炮台之北。台上炮洞十四个,安置大小生铁炮四十位,另贮八百斤生铁炮三位。

5、横档炮台:嘉庆二十年造,建在上横档山脚,与镇远炮台东西斜对。炮洞四十个,安设大小生铁炮四十位。堪得镇远、横档东西斜峙,与南山对立。三台声势既获相联,炮火又能凑接,该处为商夷出入所必经。6、大虎炮台:嘉庆二十三年造,建在大虎山正面。炮洞三十二个,配大小生铁炮三十二位。

7、蕉门炮台:嘉庆十七年造,建在黄角山根。炮洞十四个,配一千五百斤炮二位,一千二百斤炮四位,一千斤炮八位。8、新涌炮台,嘉庆十五年造。上下两层炮洞共十三个,安设二千五百斤至五百斤大小生铁炮十二位。西永安炮台,道光十五年造,与东侧横档炮台分别扼守东、西两水道。9、巩固炮台,道光十五年造,关天培重建,建在卢湾山脚,配炮二十位。10、永安炮台,道光十五年造,关天培重建,建在横档西山,配炮四十位

二、火炮与驻军

根据关天培《筹海初集》记载“沙角炮台,配大小生铁炮十一位,台门配炮一位,另贮五百斤生铁炮一位。防弁一员,防兵三十名;大角炮台配大小生铁炮十六位,台门配炮一位。防弁一员,防兵五十名;南山炮台,安大小生铁炮十二位,另贮五百斤生铁炮六门,又储熟铁小炮二门。

防弁一员,防弁三十名;镇远炮台,安置大小生铁炮四十位,另贮八百斤生铁炮三位。防台千总一员,防弁六十名;横档炮台,安置大小生铁炮四十位,另贮八百斤生铁炮三位。防台千总一员,防弁六十名;大虎炮台,配大小生铁炮三十二位。防台把总一员,防兵五十名;蕉门炮台,配一千五百斤炮二位,一千二百斤炮四位,一千斤炮八位。防台外委一员,防兵一十六名;新涌口炮台,安生二千五百斤至五百斤大小生铁炮十二位。防弁一员,防兵二十名;巩固炮台,配炮二十位;永安炮台,配炮四十位。”由于巩固、永安两炮台防兵情况不详,其余炮台共有火炮二百余位,守兵三百余名。这只是平时的驻军数量,到了战时会有所增加,在下章中会有所提到。

三、虎门要塞的缺陷

虽然清朝从康熙开始就对虎门要塞进行修建,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虎门要塞还是存在很多缺陷的。首先是地理位置的选择,炮台应尽量避免在山脚下修筑,因为背靠大山而建,在战争中如果敌人炮击山顶,山上岩石掉落反而成为了对守军最大的致命伤,但当时的沙角炮台建在沙角山下,南山、镇远炮台建在武山脚下,横档炮台建在横档山脚下,大虎炮台建在大虎山脚下,这些炮台的建造都犯了严重的错误。

以致于在鸦片战争结束后,重新修造被英军破坏的炮台时,两广总督祁贡就提出了炮台所暴露的问题“至横档旧台下之月台,临海起筑,紧靠石壁,敌炮轰人,碎石飞落,兵难站立,前面又难展宽,应缓修筑。”在鸦片战争中大角、沙角炮台就是被英军从侧翼包抄拿下的。

战后,时任江苏候补知府黄冕,他在《炮台旁设重险说》中就提出了当时清军炮台外围保护的薄弱“夷分兵绕出炮台后路夹攻,使我水路腹背受敌。

此虎门、厦门、定海、上海、宝山失事情形如出一辙…要害之处尤必于炮台左右远近别设重险方足以有备无患。”祁贡在修复炮台时也提到了这一点“台形有如扇面,炮台口多在正面,而侧面炮口无几,若夷船驶靠侧面攻击亦难抵御。”对于要塞侧翼的保护是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失利的一个很重要原因,这也是当时清军与英军在技战术层面上所存在的差距。

三是在炮台的建筑材料上,当时虎门要塞各炮台所使用的都是砖石修造。沙角、大角、南山、横档等炮台,台面垛口、炮洞均粗石砌。就正如澳夷所描述的对清朝炮台的看法;“中华炮台既不合式,况加石砌,更易迸裂。西洋各炮台,皆就山势掘平,或掘山分为二三层,依山筑台,随式而成,率用三合土筑成。”

澳夷所说也正是此时清朝炮台的落后之处。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关天培对于虎门要塞炮台进行改建时,虽然认识到了使用砖石的不利,“炮洞垛口、地面均系粗石砌就,应用三合土改筑,换下石块。”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落后的情况。最后是炮台修建过低,而建筑物高于炮台。

在开战时由于炮台过低,台内将被敌人一览无余,同时台内建筑物高于炮台更容易受到敌人火炮的攻击,假如开战时炮台内火药库遭到炮击那后果不堪设想。祁贡在修复炮台时也注意到这点“臣等祥加询问,多谓旧台过低,防洋盗则有余,若夷船驶入,则彼船较高,我之炮台内情形彼皆一望而知,难以制胜。”尽管在清前期的虎门要塞建设中存在着很多缺陷。

但由于没有受到来自西方殖民者海上的侵略,其前期所修造的炮台并没有受到来自战争的检验。因此,修筑炮台时所暴露出的问题同样也没有体现出来。在当时居住在广州的洋人眼中,他们看到“中国人的防御工事计划,似乎局限于在河岸的上上下下,并对着河面建筑一道简陋的墙。正面用花岗石块拌调制过的石灰砌成,下部比安置大炮的上部厚,愈上愈薄,直至建在主墙的一道平常的、齐胸口那么高的墙垣雉堞为止。

从那里,守望人可以立在主墙上看出去。除了望外,雉堞似没有别的用途。炮台的后方似乎总是靠在一个陡峭的山岗,并在那里建筑一道坚固的、没有炮眼的墙,墙头几与炮台正面的墙连接,使得整个炮台像一个巨大的石砌畜栏。”从外国人眼中可以看到当他们看到清朝所修建的要塞炮台时只是把它当做了石砌畜栏,可见当时清朝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四、总结

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与在康熙时期制定了“重防其出”的海防策略的限制。可当他们还在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时候,殊不知西方殖民者已经对中国这个富庶的东方大国开始蠢蠢欲动。清朝的统治者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从康熙一直到嘉庆时期所修造的炮台,在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