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刘秀为何不顾千人反对杀一人,灭了一学派?一年后的叛乱给出答案

中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当年不顾前任抗议杀一人,不惜绝了一门学派,一年后的叛乱验证了他的决定是正确的?让他不顾一切杀的人是谁?

让刘秀不顾一切杀掉的人正是大司马欧阳歙,他之所以执意要杀掉欧阳歙和他要施行的土地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大司徒引来千人求情

刘秀能够成为皇帝并非世袭,他是通过起义的方式得到皇权,他在称帝之后,为了更好地加强稳定中央集权的统治,缓和土地矛盾,决定进行土地改革。

这次的改革对于他来说是稳固江山的重要举措,因此非常重视,对于阻碍此举的人他必然会做出惩罚,但此人不是普通人,而是随同他一起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欧阳歙。

欧阳歙可以说是最早一批的追随者,当初刘秀在没有认识欧阳歙时,就已经早早听说此人是名声在外的河北五原县县令。

刘秀深知他出色的能力,因此对他也是非常欣赏,后来欧阳歙追随他之后便得到了重用,并且在开国的时候就提拔其为大司徒,成为了刘秀举足轻重的臂膀。

世事难料,他怎么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看重之人,竟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成为了一个贪官。

刘秀非常愤怒,他的行为简直就是当着民众的面打他的脸,他随后便把欧阳歙关入大牢,准备随时处死。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刘秀再一次大吃一惊,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知道欧阳歙有一定的威望,但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刚刚入狱不久,就出现这样的一幕:“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

髡剔者”,欧阳歙竟然引来了上千人前来求情,甚至有人要剃头为其求情。

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古代头发对人非常重要,所以说在古代剃发是非常重的刑罚,这对于他们来说比杀死他们更痛苦,剃发更多的是让他们在精神上饱受惩罚。

处死欧阳歙的决定,引来如此之多的人为其求情,但在皇帝的眼中他们这是明目张胆的威胁,只能让他加快处死欧阳歙的进度。

那欧阳歙除了大司徒这个身份外还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会引来如此之多的人前来为他求情呢?

欧阳歙其实是欧阳氏尚书学派的传人,这一学派从西汉时期创建到他这一代已经经历了几代。

而欧阳歙更是博士的身份,不要小看这个称谓,这在古代社会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大多是作为皇帝的谋士存在,欧阳歙的死去那也就预示着这一学派将会失去领头羊,很难发展下去。

正在此时,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欧阳歙其中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弟子,千里迢迢来到京师求情,要用自己来换欧阳歙的性命。

但路途遥远,车马较慢,他还未到达京师欧阳歙已经死在牢里。

有人可能会认为刘秀此举非常残暴绝情,为什么不惜背上“杀贤”的骂名坚决杀掉欧阳歙。

杀鸡儆猴巩固皇权

既然说到了这里,我们还是要说一下刘秀坚持要施行的“度田”土地制度。

刘秀在全国开展这一制度的时候,欧阳歙明面上支持,但私下却并未施行,并且从政策中寻找漏洞,贪污了不少的钱。

最可怕的是成为了世家大族们的最强保护伞,虚报土地,这样一来,大地主还是占有大量的土地,而老百姓依旧无田可耕,这对于国家的税收来说自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

“度田”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加强皇权必然会动到了地主和豪族的奶酪,他们自然不肯。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进行相互勾结,瞒报土地,压榨百姓,让百姓的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使得社会动荡不安。

而处死欧阳歙的这一事件,就表现在了一年之后的叛乱之中。

“度田”制度的施行,加剧了各方势力的矛盾,他们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各方开始起义,随后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叛乱。

而刘秀所统治的政权也差一点在此次叛乱中消失,这也能说明他坚持要实施“度田”制度的重要性,更能说明他当初非要处死欧阳歙的原因。

欧阳歙作为豪族的重要代表,并且也是这些豪族的保护伞,对于他的惩罚也能给一些豪族起到震慑的作用。

虽然说只是死了一个欧阳歙,但事实上受到影响的是他背后的整个豪族势力,这对于整个朝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刘秀本质上是全国最大的地主豪族,他看到过前朝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所以他要通过自己的方式不断加强皇权统治,削弱豪族势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说欧阳歙的死不单单是因为贪污。

欧阳歙以个人之力甘心当做豪族的保护伞,这一行为就已经触碰到了皇权的利益,这显然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欧阳歙本人作为欧阳氏尚书学派的代表,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名声在外这对于皇权威望的树立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另外这次叛乱的高发地也正是在欧阳歙的故乡,种种情况也表明他必死的结局。

欧阳歙的死对于刘秀施行的“度田”制度在一方面来说有着很大的意义,通过对欧阳歙以及十几位太守的处罚,打压了豪族强权的势力,从暴乱开始到平定,这一过程的发展,对于皇权稳固来说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