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53、仁义为先,招降河西窦融

面对西方四大割据势力,按照刘秀的行事风格,肯定是先采用招降的办法。果然,刘秀一炮打响,割据河西走廊的窦融,深明大义,首先依附了刘秀政权。

《后汉书》记载,刘秀在平定中原、灭掉赤眉军之后,立即派人出使河西,联络窦融。几乎与此同时,窦融的东邻、割据天水一带的隗嚣,也派出了辩士,去游说窦融。隗嚣的辩士路近,先到了河西。

辩士对窦融说:“刘玄当了皇帝,但很快就败亡了,这表明刘姓是不能再兴的。现在豪杰竞争,胜负未决,依附他人,必受控制,自己的权力就会丢失,如果依附错了人,那就更危险了。所以,应该各据地盘,谁也不要依附。我们如果称霸一方,上可以像六国那样,成为一国之王;下可以像赵侘那样,做个南海尉。”

窦融具有政治远见,识大体,明大义,并不赞同辩士鼓吹分裂国土的那套说词,他认为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割据称霸,是没有出路的。当时,刘秀占据中原和关中,公孙述占据巴蜀,他两人的势力最强,而且都称皇帝,应该依属谁好呢?

窦融召集各郡太守和豪杰商议,多数人都同意依属刘秀。他们认为,刘秀是汉朝宗室,名正言顺,而且已经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别人是不可及的。更重要的是,刘秀推行仁义,号令严明,深得人心。窦融心里早就看好了刘秀,认定刘秀必能成就统一大业。于是,窦融派长史刘钧去洛阳,向刘秀呈上书信,献上马匹。

刘钧在路上,恰巧遇上刘秀派出的使者,使者便带着刘钧,又返回了洛阳。刘秀见窦融主动归附,大为高兴,十分客气地接待了刘钧。刘秀亲笔给窦融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对他高度赞扬,授其为凉州牧,并赐黄金二百斤。窦融也很高兴,又派弟弟窦友,去洛阳面陈心迹。从此以后,窦融忠心耿耿地为汉朝效力。

窦融治理河西,政绩十分明显。他注重发展经济,农业、林业、畜牧业、商业、运输业都达到较高水平;他政治宽和,上下相亲,与五郡太守的关系都很密切;他重视改善民族关系,各族民众纷纷归顺;他加强边防,有效抵御了匈奴、羌胡的侵扰。

窦融佩服刘秀统一全国的宏图大志,决心为之效力。他给东邻隗嚣写了一封信,劝说隗嚣不要割据自立。但隗嚣不明大义,不识时务,只想称霸一方,对刘秀政权的态度反复无常。窦融知道,刘秀与隗嚣之间,早晚必有一战,他打算协助刘秀,便大力扩充骑兵和步兵,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形成了“兵马精强”的局面。

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西征隗嚣,窦融和五郡太守带领数万兵马相助,两军在高平会师。刘秀大摆宴席,向百官引见窦融等人,待之以特殊礼节,窦融等人深受感动。宴会之后,他们联合进军,打败了隗嚣。刘秀因窦融功高,下诏以安丰、阳泉、蓼、安风四县,封窦融为安丰侯,其弟窦友为显亲侯,几个郡的太守都封侯,其他有功人员,均有赏赐。众人皆大欢喜。

刘秀封赏完毕,率军东归,让窦融他们回去,继续镇守原来的地方。窦融觉得自己久镇河西,根基深厚,怕皇帝疑心,几次要求辞职,换别人去镇守河西。刘秀不准,表现出对窦融极大的信任。

公元36年,刘秀平定巴蜀、完全统一天下之后,窦融受诏,带五郡太守进京奏事,受到刘秀隆重接待,成为京城一大盛事。《后汉书》说:“赏赐恩宠,倾动京师。”

不久,窦融入朝升任大司空,名列三公,位极人臣。窦融素来谨慎,他见自己受宠至极,便多次要求辞让爵位,刘秀始终不许,一直对他信任有加。

刘秀还封赏窦融的兄弟和子孙,窦氏一家,有着一公、二侯、三公主、四两千石的特殊恩宠,在众多功臣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窦融的后代子孙中,还出了很多名人,如窦固、窦宪、窦武、窦太后等等。

公元62年,窦融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八岁。

汉明帝即位以后,思念开国功臣,命人绘了二十八位将领的画像,挂于南宫云台,供人瞻仰怀念,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后来,又加上窦融等四人,成了三十二人。

窦融因为识大体、明大义,所以功成名就,福延子孙;而隗嚣与他正好相反,因为目光短浅,不识时务,致使身死名裂,祸及家族。请看《新视角读(后汉书)》之十三,出奇兵击败隗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