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井冈山会师是毛泽东与朱德“英雄所见略同”?
“井冈山会师”究竟是天意使然,
还是毛泽东和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人为促成的?
1、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
我党为什么要发动南昌起义?
因为中国共产党人遭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势力的疯狂屠杀,
“四一二”的屠杀和“七一五”的鲜血,
深深地刺痛和警醒了中国共产党人,
不能只看到同国民党合作却没看到要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这种白色恐怖之下,
一部分已经觉悟的共产党领导人开始寻求挽救革命的道路,
寻求共产党人的生存空间,
于是,
在1927年7月上旬对中共中央进行改组,
撤销了陈独秀的党中央总书记的职务,
成立了包括周恩来等人在内的“五人小组”——
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
改组后的党中央决定吸取教训开始以革命的武装反抗武装的反革命,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就是“南昌起义”。
为什么会选择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呢?
因为江西有着良好的革命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毛泽东等人曾多次来到江西领导工人运动,
方志敏等人在南昌举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
北伐军进入南昌更是掀起了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潮。
尤其是朱德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南昌担任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
不久又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并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
朱德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并带领军官教育团学员参加工农革命斗争,
培养了一批坚强的听党的话的武装干部,
成为一支具备相当实力的革命力量。
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下,
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
加上朱德领导的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的两个保安队共计2万余人的革命武装力量,
于8月1日凌晨2时整发动起义并取得成功。
但南昌起义的胜利很快引来敌人重兵的疯狂镇压,
起义部队不得不撤离南昌向广东进发,
由于起义部队没有及时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去着手建立革命根据地,
而是一厢情愿地想打回广东,
再次举行北伐,
最终惨遭失败。
失败后的起义部队主力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在东江与当地工农红军相结合而被改编为红二师,
另一部分则在朱德和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
最后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2、毛泽东为什么会上井冈山?
改组后的党中央在瞿秋白的主持下召开了“八七会议”,
34岁的毛泽东主动请缨回湖南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这是紧随南昌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工农武装暴动。
但党中央对这次起义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党中央认为湖南经过大革命洗礼而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
希望这次起义能夺取长沙乃至于湖南全省,
进而支援其他各省。
很显然,
这是明显脱离当时实际的不可能成功的暴动计划。
8月28日毛泽东在株洲指示当地党组织负责人在发动起义后,
要即刻发动工人和四郊农民夺取团防局的枪支并制止敌人从长沙赶来增援,
以确保安远和醴陵的暴动。
不久后毛泽东又抵达安源主持召开军事会议,
把集结在修水、铜鼓和安源等地的军事力量组建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下辖3个团共5000余人,
毛泽东任工农革命军党代表兼前敌委员会书记,
总指挥为22岁的卢德铭。
在讨论起义部队进攻路线时有人向毛泽东建议,
万一起义失败可以投奔他在井冈山的两个朋友袁文才和王佐,
而毛泽东此前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也曾了解到井冈山的一些基本情况。
9月9日秋收起义发动后,
部队兵分三路向平江、浏阳和萍乡推进,
实际上此时全国革命形势已经进入低潮,
反动派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革命力量,
而秋收起义又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本就薄弱的兵力还被分作三路且各自为战、没有统一行动,
偏偏目标却是要进攻长沙这样的中心城市,
于是,
起义被强大的敌人镇压而很快遭到失败。
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即将来到的巨大危险,
当机立断改变起义部队的原有部署,
命各路起义部队停止进攻改而退往浏阳文家市集中。
9月19日晚,
毛泽东在文家市的里仁学校主持召开会议,
在会上他顶住各种压力提出带领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进军的主张,
第二天,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离开文家市,
沿着罗霄山脉南下向井冈山进军。
3、朱毛“井冈山会师”
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部队离开文家市后,
一路辗转到了永新县的三湾村,
毛泽东在这里得以暂时休整,
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一是把不足1000人的部队缩编为一个团,
二是在部队中实行官兵平等、待遇一样的民主制度,
三是在全军建立党组织并规定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三湾改编”成功地让这支部队脱胎换骨,
毛泽东继续带着这支部队前往井冈山进军。
到了井冈山后,
毛泽东以宽广的胸怀、赤诚的热情和高超的智慧成功改造了袁文才和王佐两支队伍,
到1928年2月中旬,
袁文才和王佐的两支部队正式加入工农革命军,
工农革命军从一个团扩为两个团。
紧接着毛泽东又通过加强部队的纪律教育、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等措施,
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南昌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部队于1927年10月在朱德和陈毅率领下从广东转移到了江西信丰,
一路上想要寻找理想落脚点
的他们听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
深受鼓舞而
决定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合,
当即派出在原第二十五师政治部工作的、毛泽东的胞弟毛泽覃前往井冈山联络上了毛泽东。
而在同一时期毛泽东也派出了何长工努力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
费尽周折后,
何长工终于在1927年12月中旬见到了朱德和陈毅、王尔琢等人,
朱德写了一封信要何长工转交给毛泽东,
并告诉何长工他们马上要策动湘南暴动。
不久后返回遂川的何长工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朱德、陈毅等人的情况。
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等人率领部队发动了湘南暴动,
暴动遭到强敌进攻而失败,
朱德和陈毅等人果断决定带着主力部队2000余人和湘南农军8000余人向井冈山转移。
毛泽东得知朱德、陈毅和王尔琢等人率领部队向井冈山方向撤退的消息,
当即派出袁文才、何长工率第二团接应从郴县撤出的湘南农军,
然后亲自率第一团在桂东和汝城方向阻击国民党追击部队以掩护朱德部队撤退。
1928年4月24日前后,
毛泽东率第一团返回宁冈砻市,
终于同先他两天抵达砻市的朱德、陈毅等人会合,
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井冈山会师”!
4、为什么说“井冈山会师”是朱毛英雄所见略同?
“井冈山会师”实际上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部队在起义遭遇失败后,
对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客观加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谓的客观因素是指,
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谷时期,
反革命的武装力量远远大于革命的武装力量,
这就导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遭到失败的部队根本无法在中心城市立足,
只能寻找反革命武装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来落脚,
这才是起义部队最理想的落脚之地。
由于这个强大的客观因素的作用,
才会使得“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遭到失败的部队兜兜转转不约而同地走上了井冈山,
这个客观因素就可以称之为“天意使然”。
但是在这种“天意使然”的客观因素作用之下,
“井冈山会师”更关键的则是毛泽东和朱德两位目光如炬的伟人“人为促成”的。
在当时的形势下,
只有毛泽东和朱德等少数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种客观因素的巨大作用,
因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遭到失败的部队在朱德和毛泽东的带领下,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把井冈山作为部队最理想的落脚之地,
这就是毛泽东和朱德“英雄所见略同”之处!
只不过是因为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清醒认识比朱德更早、更迅速,
所以,
毛泽东更早、更迅速地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
并且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干得轰轰烈烈的,
自然就吸引了朱德等人的注意力,
引起了朱德等人的强烈共鸣,
这就促成了朱德率领队伍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井冈山会师”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