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揭秘西安事变:双方谈判已达共识,为何张学良要突然无条件放蒋?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宋美龄、宋子文一行于1936年12月22日从南京起飞,中途在洛阳停留。机停后,张学良首先登上飞机,表示热烈欢迎宋氏兄妹的到来。杨虎城也亲自赶到机场迎接宋氏兄妹一行。

宋氏兄妹在金家巷张公馆稍事休息后,即去近在咫尺的玄凤桥高桂滋公馆见蒋。由于事先没有通报,蒋突然见到宋美龄颇感惊异,他“愀然摇首,泪潸潸下”,说宋来西安是人了“虎穴”,并说:“余虽屡嘱君千万勿来西安,然余深感无法相阻也。”他要求宋美龄等在与张、杨谈判时,“勿以签订某种文件”。

宋美龄则向蒋通报了南京的情况,劝其今后不宜轻言“殉国”,应更珍惜生命,“为国家努力也。”

宋见蒋后又会见张学良。她批评张“性太急切,且易冲动”,行动“躁急”。

张向宋申明兵谏的“动机确系纯洁”,他们绝无“伤害委员长之意”,而且也“不要钱,不要地盘”,目的只是要求蒋答应抗日,至于签不签文件均可。

宋见张态度诚恳,“深信其言之由衷”,承认其行动有异于“旧时军阀”。她希望张早日结束事变,释蒋离陕。

1、宋美龄与周恩来的两次深谈

宋美龄为了在释蒋问题上取得中共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在23日和24日两次会见周恩来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

“第一次,周首先说明中共没有参与兵谏,并阐明中共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

然后,周从中国革命所经历的困难和曲折谈起,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希望团结抗日,一九三五年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后又变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但蒋介石对团结抗日要求始终不予理会,当前,是改变政策的好机会,望他们兄妹劝蒋回心转意,这对国家、对个人均有好处。

宋说:既然中共有诚意,应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

周说:

只要蒋介石同意抗日,中共拥护他为全国领袖,并且指出除蒋介石外,全国没有第二个适合的人。周又谈到国防、经济上的问题,对唯武器论和抗日长期准备论作了分析和评论。”宋美龄希望周恩来劝说杨虎城早日释蒋。宋、周“这次长谈二小时”,“并约次日再见”。

第二天见面时,宋美龄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她对周恩来说:“我等皆为黄帝裔胄,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皆应在政治上求解决,不应擅用武力”。

宋美龄、宋子文来到西安,使蒋介石同意了张、杨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蒋介石指定宋氏兄妹作为他的代表与西安方面进行谈判,并指示了谈判条件。

他提出,对双方商定的条件,他以“领袖人格”担保,回京后分条逐步实施,但不签署任何文件。西安方面以大局为重,对此表示同意。

2、首日谈判的内容

23日上午,双方在金家巷张公馆张所住西楼二层举行谈判。

西安方面参加的是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蒋方代表是宋子文。

这次谈判的情况,周恩来在当天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有如下记载:

我提出中共及红军六项主张:

子、停战,撤兵至潼关外。

丑、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

寅、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

卯、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红军保存独立组织领导。在召开民主国会前,苏区仍旧,名称可冠抗日或救国)。

辰、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

已、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以上六项要蒋接受并保证实行。中共、红军赞助他统一中国,一致对日。宋个人同意,承认转达蒋。

上午的谈判,至此结束。

当日下午继续谈判,主要由宋子文谈对六条的具体实施意见并进行讨论。

子、宋提议先组织过渡政府,三个月后改造成抗日政府。目前先将何应钦、张群、张嘉璈、蒋鼎文、吴鼎昌、陈绍宽赶走。推荐孔祥熙为院长,宋子文为副院长兼长财政,徐新六或颜惠庆长外交,赵戴文或邵力子(张、杨推荐)长内政,严重或胡宗南长军政,陈季良或沈鸿烈长海军,孙科或曾养甫长铁路,朱家骅或俞鹏长交通,卢作孚长实业,张伯苓或王世杰长教育。

我们推宋庆龄、杜重远、沈钧儒、章乃器等入行政院。宋力言此为过渡政府,三个月后抗日面幕揭开后,再彻底改组。我们原则同意,要宋负责。杜、沈、章等可为次长。

丑、宋提议由蒋下令撤兵,蒋即回京,到后再释爱国七领袖。我们坚持中央军先撤走,爱国领袖先释放。

寅、我们提议在过渡政府时期,西北联军先成立,以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成立联合委员会,受张领导,进行抗日准备,实行训练补充,由南京负责接济。宋答此事可转蒋。

卯、在蒋同意上述办法下,我们与蒋直接讨论各项问题(或前述六项)。宋答可先见宋美龄(子文、学良言她力主和平与抗日)。

23日的谈判结束后,周恩来立即致电中共中央,除报告上述谈判内容外

,还提出:

“如你们同意这项原则,我即以全权与蒋谈判,但要告我,你们决心在何种条件实现下许蒋回京”。

3、次日谈判内容

12月24日,谈判继续进行,宋美龄也参加了谈判。

谈判结束后,周恩来及时将谈判结果电告中共中央:

(子)、孔、宋组行政院,宋负绝对责任保证组织满意政府,肃清亲日派。

(丑)、撤兵及调胡宗南等中央军离西北,两宋负绝对责任。蒋鼎文已携蒋手令停战撤兵(现前线已退)。

(寅)、蒋允许归后释放爱国领袖,我们可先发表,宋负责释放。

(卯)、目前苏维埃、红军仍旧。两宋担保蒋确停止剿共,并可经张手接济(宋担保我与张商定多少即给多少)。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

(辰)、宋表示不开国民代表大会,先开国民党会,开放政权,然后再召集各党各派救国会议。蒋表示三个月后改组国民党。

(巳)、宋答应一切政治犯分批释放,与孙夫人商办法。

(午)、发动抗战,共产党公开。

(未)、外交政策:联俄,与英、美、法联络。

(申)、蒋回后发表通电自责,辞行政院长。

(酉)、宋表示要我们为他抗日反亲日派后盾,并派专人驻沪与他秘密接洽。

同一天,蒋在西安告诉张学良,他将下令中央军退出潼关,离开西北;“委托孔、宋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孔、宋与张商组府名单”;“决令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蒋先回京,后释爱国七领袖”;“联红容共,蒋主张为对外,现在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张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蒋意开国民大会”;“他主张联俄联英美。”

4、周恩来与蒋介石的直接会谈

周恩来12月24日下午会晤宋子文时,提出与蒋见面再谈一次的要求。经宋转蒋,约定当晚在蒋的住处见面。

当晚,由宋氏兄妹陪周见蒋。宋氏兄妹告诉周,蒋这两天生病,不能多说话。

“周一进蒋的卧室,望见蒋躺在床上。蒋见周进来,勉强在床上坐起来,请周坐。周这时看见蒋形容衰老憔悴,满嘴没有牙,难看得很,远非当年在黄埔军校的样子。”

周先对蒋说:

“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点点头,叹口气,然后用眼睛看着周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立即回答说:“只要蒋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

周问蒋为什么不肯停止内战,宋美龄说以后不剿共了,这次多亏周先生千里迢迢来斡旋,实在感激得很。

接着,蒋介石向周恩来表示了三点:

“(子)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

(丑)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周恩来解决一切(所谈如前)。

(寅)他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

蒋讲完,坐在床上显得很疲劳的样子,指着宋氏兄妹说:“你们可以同恩来多谈一谈。”周向蒋说:“蒋先生休息吧,我们今后有机会再谈。”蒋连声说:“好,好。”,周遂告辞。

上述情况表明,到24日蒋介石已基本上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

5、放蒋的条件

于是,在什么条件下释蒋,便提上了议事日程。对此,西安各方面的意见颇不一致。张学良主张蒋表示接受停战、抗日条件后,应该无条件释蒋。

中共主张有条件地释蒋,中共中央24日午夜在给周恩来的复电中提出释蒋条件是:

南京政府宣布国内和平,与民更始,蒋介石也发表同样内容的宣言;全部中央军向豫绥两省撤退;部分地释放爱国分子和共产党员。

杨虎城一直主张有条件释蒋。

捉蒋后,他曾与其幕僚们商议过,设想要蒋秘密签署协议,至少要蒋向全国发表一次广播谈话,表明态度。杨担心没有相当保证就释蒋,难免蒋回京后不对事变发动者进行报复。张、杨的部下也大都主张有条件释蒋。

23日下午,高崇民主持召开设计委员会,出席者有杜斌丞、申伯纯、王炳南、应德田、卢广绩等,着重讨论有什么具体保证之后,才能释蒋。

“有的说,要他们先把潼关之内的军队撤出潼关,使我们先免去军事威胁。有的说,要他们先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七君子,以取信于全国人民。有的说,要阁锡山出来做保证人,并将潼关到洛阳之间划为缓冲地带,由山西军队驻防,使蒋介石想报复也报复不了。”

应德田甚至激烈地说:

“蒋介石是大家提着脑袋捉的,不是张、杨两个人的事情。他们想捉就捉,想放就放,不行!现在蒋介石还在我们手里,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干脆就先把蒋干掉!”与会者一致决定“没有保证,蒋不能走”。

6、张学良为何要无条件放蒋?

张学良听到高崇民汇报上述情况后非常着急,担心发生意外事件。

24日下午,他召集参加前一天设计委员会人员谈话,简要介绍与宋氏兄妹谈判情况,并透露蒋很快就要走,他还要亲自送蒋回南京。

接着,他严肃地对大家说:

“听说你们昨天开会,也有一些意见。这些意见你们可以向我提,但是我现在要警告你们,不许你们在外边随便乱说,尤其不许你们任意胡闹。这是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做错了一点,我们担不起。”

张讲完后征求大家的意见,会议沉默了一会儿后有人问:

“蒋、宋答应我们的这些条件,究竟有什么保证没有?他们将来说了不算怎么办?”

张厉声问:“你们要什么保证?你说!你说!”

被问的虽然很紧张,但还是把昨天设计委员会议上大家讲的保证条件一一讲了出来。

张学良听了大家所提的保证条件后,很诚恳又颇自信地对大家说:

“你们所提的这些意见,我都考虑过,都是行不通的。你们要知道,蒋现在是关在我们这里,他现在说什么话,何应钦都不见得肯听。我们逼着蒋下命令,如结果无效,怎么办?我们且不说这层,即使蒋的命令还生效,可是这是我们逼着他下的,不是他甘心愿意下的。那么,他的命令下了,也发生效力了,譬如潼关以西的中央军开出潼关以东了,上海爱国领袖七君子被释放了,政府也改组了,到那时,你们放他不放?保证实现了,当然要放他。

但是他这样做是被逼迫的,不是心甘情愿的,一定心存报复。他回到南京,开出潼关的中央军又开回潼关以西来了,释放的爱国领袖又被逮捕起来了,改组的政府又改组回来了,甚至你们压迫他对日本宣战他都肯,可是回去以后,他又同日本妥协了,到那时,你们怎么办?所以我说你们那些意见都是行不通的。你们提出的条件,只能他在原则上承认了,就让他走,签字不签字都没有什么关系,签了字要撕毁,还不是一样地撕毁。”

张学良接着说:

“至于提到要阎锡山来做保证人,那更是不可能的。我们是‘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自己了。我们不请客,更不请阎锡山那样的客。在西安事变以前,我们联共抗日的一些情况和主张,是同阎锡山说过的,他也曾向我们表示赞成和支持的。这次事变发生之后,我们打电报告诉他,向他请教。

他回电向我们提出好几‘乎’,什么‘促进抗日乎,破坏抗日乎,停止内战乎,扩大内战乎’,最后并质问我们何以善其后乎?’只是满篇责备,毫无半句同情。他把给我们的电报,又送到南京的报纸去发表,不知道他脑子里打的什么算盘。这样的人我们不同他共事,不让他投机取巧找便宜。”

7、张学良为何要亲自送蒋去南京?

有人问:

“副司令还要亲自送他回南京,这是什么意思?”

张学良郑重地回答说:

“是的,我打算亲自送他回南京。我这一着比你们想得高,这一着是要抓住他的心。你们要知道,这次事变,对蒋是个很大的打击,我们现在不但要放他走,而且今后还要拥护他做领袖,还要同他一起共事。所以我们现在万万不能再难为他,我们要给他撑面子,使他恢复威信,今后好见人,好说话,好做事。

我亲自送他就是这个意思。并且我亲自送他去,也是向他讨债的意思,使他答应我们的事不能反悔。另外,我亲自去也可以压一压南京反动派的气焰,使他们不好再讲什么坏话。

总之,做人情要做到家,同人家合作也要合作得彻底。我在这个问题上比你们想得深,想得高,你们这些人都要听我的话,都要受我领导,不许乱说乱闹。”

高崇民对张学良的上述谈话本来不同意,可是当面又不便反驳,他当晚给张写了一封长信,反复陈述在无保证条件下放蒋的危险性,并劝张不要亲自送蒋。

同时,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两方面的高级将领连夜联名给宋子文写了一封信,提出:

商定的问题必须有人签字,并且首先必须将中央军撤出潼关以东,才能让蒋走,否则虽然张、杨两将军答应,我们也誓死反对。

8、张学良何以突然决定匆匆放蒋?

这封信25日早晨送交宋子文,宋看后大吃一惊,赶快送给蒋介石和宋美龄看。蒋、宋看后也吓了一跳,让宋子文立刻去找张学良想办法,并要宋子文亲自去找杨虎城恳求放蒋早走。

张学良此时受到两方面压力:

一是宋氏兄妹。谈判条件大体商定后,他们要求张即刻释蒋,争取圣诞节蒋能回到南京,取个吉利;

二是“三位一体”内部。当时西安三方面除张本人外,都强烈要求释蒋必须有保证条件。杨虎城、周恩来要蒋介石在走之前有一个“政治文件表示”。

面对这种情况,张学良担心夜长梦多,怕拖下去会出大乱子,决心早日释蒋。

张24日晚对东北军高级将领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等宣布,他即将放蒋,并亲自送到南京,向中央请罪,恢复蒋的威信。王等劝他不必送,怕蒋变卦。

张坚持要送,并向他们交代:关于东北军,听命于于学忠;关于抗日联军总部之事,听命于杨虎城;有问题时多和周恩来商量。

25日晨8时许,张学良在新城大楼遇见高崇民时也说:

“你的信我看到了。我告诉你,咱们要自己请神自己送,不要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要于国家有利,牺牲我个人,牺牲东北团体,在所不计。”

高崇民问:

“这是三位一体的事,不能由咱一家决定啊。”张拍拍高的肩膀说:“周先生比我还和平,只有虎城犹豫不决,我去说服他。”

宋子文25日中午去新城大楼恳求杨虎城释蒋,杨仍坚持没有保证条件不放蒋走。

下午,张学良打电话请杨虎城到金家巷一号,张对杨说:

“现在不走不行啦!夜长梦多,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乱子。我今天决心送蒋走。我想我在几天内就可以回来的,请你多偏劳几天。假如万一我回不来,东北军今后即完全归你指挥。”

杨虽然对这样放蒋有意见,但他一向尊重张学良,此时又深为张的真诚所感动,也不知周恩来是否同意张亲送蒋走,同时也怕出现大乱子,因为他也听说十七路军军官们在酝酿什么事情,慨然同意了张的意见,并同张一起去送蒋。

9、蒋介石的离开

下午3时半,他们从蒋的住所出发。张同蒋介石、宋美龄同乘一车,杨则同宋子文、端纳同乘一车。张、杨怕部下知道会发生事故,行动非常秘密,连周恩来也没通知。

汽车到达机场,这里正集聚着2000多人的群众队伍,准备欢迎抗日将领傅作义来西安。

蒋介石不知底细,误以为群众是来对付和难为他的,颇为紧张,忙对张、杨表示:

“我答应你们的条件,我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实现,你们放心,假如以后不能实现,你们可以不承认我是你们的领袖。

我答应你们的条件,我再重复一遍:

(一)明令中央入关之部队于二十五日起调出潼关。从本日起如再有内战发生,当由余个人负责。

(二)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三)改组政府,集中各方人才,容纳抗日主张。

(四)改变外交政策,实现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的国家。

(五)释放上海各被捕领袖,即下令办理。

(六)西北各省军政,统由张、杨两将军负其全责。”

蒋还说:

“今天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亦须承认。”

张学良登机前把事先写好的手谕面交杨虎城,内容是请杨自25日起代理他的职务,万一有事,东北军听从杨和于学忠的指挥。

下午4时,蒋、宋登机起飞,接着张学良亦登上自己的飞机随之飞往洛阳。

此时,设计委员会在高崇民主持下开会讨论放蒋问题。

会议中间,总部秘书长洪钫前来报告说副司令已送蒋起飞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与会者目瞪口呆,浑身颤抖,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会议已无法进行。

杜斌丞拍胸顿足地说:“我们是不是在做梦,天地间竟会有这种事!”

说完就往床上一躺,两手抱头,不再言语。

申伯纯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既是走了,就算对吧!”

高崇民则认为:

“张急于送蒋是有他的想法的,一则张还是拥护蒋的,二则他顶住何应钦等对西安讨伐,他以光明磊落,束身请罪的态度,亲自送蒋,以示拥蒋爱国,别无他意。所以崇民当时对大家说,张一人送蒋去南京,可顶住50万大军,西安方面可保证平安无事。”

孙铭九得到卫士报告后,赶紧去问周恩来知道不知道张、杨已送蒋去机场。

周听后非常惊愕,说:“我不知道!他们走了多少时候了?”孙说有十多分钟了。周问有汽车没有?孙说有。于是周同孙一起乘车赶赴机场,想再劝阻张学良不要送蒋回南京。

可是当他们赶到机场时,蒋、张所乘的飞机已飞上蓝天。后来周恩来叹息地对人说:

“张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看坏了,现在他不但‘摆队送天霸’,而且还要‘负荆请罪’啊!”

27日,西安《解放日报》发表蒋介石的六项承诺。28日,延安方面也公布蒋的承诺条件。

这就不可避免地使蒋介石处于极为尴尬的地位,并取强硬态度加以否认,以证实自己从未屈服。

西安、延安方面对事变成果估计过高,认为蒋已束手投降,自信可实现西北半独立局面,不讲策略,操之过急,以致盲目躁动,给事变的结局罩上了一层阴影。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