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小工具急速爆火全球,再也不用担心手机“被盗了”

文|扬帆出海 子墨

随着全球移动设备渗持续的走高,无论是日常娱乐社交还是购物支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并且习惯性把很多“秘密”藏于手机当中。由此,大众对于手机的隐私保护也逐渐重视起来。

“不要碰我的手机!”,对于私密感强的人来说,恨不得把这句话贴在醒目位置给所有人看。“让手机自己会说话”,一款名为Don't Touch My Phone: Alarm(以下简称Alarm)于今年6月上线,短短4个月时间就跻身进入德国、尼日尔、阿联酋等多地娱乐免费榜Top20,并在近120个国家地区进入榜单Top100,足以见得如今人们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感的强烈程度。

是什么让一个小小的工具类应用急速爆火全球?我们从功能上对产品进行了拆解,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

娱乐报警器,细节定制化

从名字可以直观地看到,Alarm是一款具备报警功能的应用,当有除手机主人以外的人试图解锁时,应用会自动发出警报。固有认知中,警报往往是激烈的甚至是有些刺耳的,但Alarm却不尽然,其中带有了些许娱乐属性。用户可以将警报声音设置成猫、狗、鸭子等多种动物叫声,或是一些乐器、汽笛、笑声等等,用另类的声音起到警示作用。

声音之外,Alarm利用手机本身的特性,还加入了振动和闪光功能,通过自定义时长,从触觉和视觉上“劝退”那些想要查看他人手机的人,同时提醒手机的主人注意隐私安全。这与大多数手机系统中自带的闹钟、来电等“响铃加振动”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加强声音作用,站在用户角度做多感官的警醒。

Alarm之所以能进入到娱乐榜而非工具榜,与它整体的“可爱又凶狠”的画风相吻合。壁纸是它另一大特色,应用中提供了大量的黑色或闪光背景的壁纸,以警告他人不要未经允许触碰他人手机,但壁纸上往往带有一些可爱或是搞笑的表情,而非惊恐的、吓人的风格,算是对他人一种“温柔的警示”。

为了凸显安全这一概念,Alarm还增加了PIN码功能,用户可在应用内设置手机密码来防止他人解锁。不过这一功能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智能手机都会自带,算是一个辅助性的细节功能,来体现应用的完整性。

从应用监测到有非主人触碰手机开始,壁纸的视觉冲击,报警、振动、闪光等声音和感官的刺激,Alarm突破了传统警报的概念,打造出了一个兼具娱乐和警示属性的应用。虽然功能较为简单,但尽显定制化理念,让用户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以及想要“防备”的人群自由选择其中的功能,而不是给定功能让人只能机械化的被动接受。

功能衍生品,有趣且实用

从反馈来看,Alarm的大多数用户使用目的是用来防备熟人的,例如,不想让亲人触碰个人手机,还有一些家长用来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等等。由此也可以总结出这类应用的用户画像,一方面是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欲强的群体,另一方面则是想要控制他人手机使用的群体。

为了防范陌生人,Alarm背后公司在今年年初开发了一款针对防范手机丢失或被盗的应用Find my phone by clap & flash(以下简称 Phone Finder),即只需要让应用识别到用户拍手的声音,手机就会开始播放警报并闪光,便于寻找所在位置。甚至当有陌生人试图解锁手机时,就会进行照片抓拍,这些功能对于时常忘记手机放在哪里的人来说,可谓是一个福音。

与Alarm相似,应用中可以自定义选择警报的声音和持续时长。从上线时间和目标用户上看,Alarm算是这款产品的一个“衍生品”,在部分功能上实现了套用,这也给了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不过,Phone Finder显然是一个“不按出厂设置使用”的产品,不少用户对其评价为有用且有趣。虽然官方是为了让人快速找到手机,但也被欧美用户用在了与朋友之间的恶作剧当中。

经过快一年的沉淀,Phone Finder目前采用了订阅付费的方式走向商业化,价格为3.99美元/周,5.99美元/月,14.99美元/年。但Alarm目前仍然免费,想要使用所有功能,就必须观看大量广告,这也让用户体验感有所下降。

这两款上线不及一年的应用均登上世界各地娱乐榜,主要原因在于其实用且有趣,用趣味性的定制化的内容满足了人们对于隐私保护需求,尤其是在欧美这些爱好恶搞亲友的地区,更是备受欢迎。

写在最后

开发者们用“有趣的灵魂”打造出的产品,哪怕简单,也会吸引很多人为了给生活增强一点乐趣而使用。小工具也有大用处,经历过一波热潮的工具类应用能否再掀风浪?相信市场会为我们揭晓。

来源:https://www.top168.com/news/show-231150.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