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帮故里”的铁娘子

“排帮故里”的铁娘子

作者:王秋林

十年前,我八十二岁的舅妈也领上了“退休金”。当我看到她脸上喜悦,也情不自禁的问了她的感受,她不假思索又自豪地道出一段,记忆犹新的心中往事:那是上世纪的五八年至六〇年间,贮木场为降低洪水灾害,保护“棑帮故里”木材少受损失,决定在长寨修一道防洪堤坝。并由职工家属组建一支“铁娘子”施工队。

今天,当我见到这张照片让我心中怦然一动,在惊讶的同时又倍感亲切,当时工地上的劳动情形与照片上几乎一模一样。半个多世纪前,“铁娘子”操持着前辈先人相似的工具,用同样的方式施工劳作,在滩涂上修建防洪堤,此情此景景让我惊讶!倍感亲切的是,当年“铁娘子”在工地你追我赶的劲头,还是那么激情四射。

在修建防洪堤时候,“铁娘子”们舍小家,敢洒热血写春秋!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上,用钢钎撬石,用铁锹挖土,人工肩挑或用小板车运输土石填筑滩涂。众人唱着号子,绳拉手抬高举石夯,一下下、一层层地充实填土。那场景,现在也只能在老电影纪录片中偶尔再现。

坝基修好了,需要碾平压实,因为道路不通,加之那时施工机械也少得可怜,这道工序:只能靠拉动这重达上吨的大石头滚筒来完成。

大滚筒是石料做成的,腹腔是空的,中间装进竹筒,套上这样一个“日”架,系上两条长长的大溜绳,两边八字分开,多名工人肩上的纤绳再拴在大溜绳上,把舵的老师傅亮开嗓门,唱起劳动号子。工人们全身心地投入,曲背弓腿,憋足了劲往一处使,随着力量的释放,一股豪气脱口而出,直抒胸臆:“嘿嗨哟呀!嘿嗨哟呀!”雄浑粗犷的号子声冲天而起,沉重的滚筒驱动了,一遍又一遍碾压着层土。

筑堤工地上拉滚筒,不是在气势磅礴、日夜奔腾的江流上,没有千回百转、浪遏飞舟的险滩。但辛苦和危险,丝毫也不亚于放棑工。

筑堤工拉滚筒唱的号子和编、运木棑的号子有些不同,拉滚筒唱的号子沉着而短促。沉重的滚筒起步时,必需众人一鼓作气。“嘿——依呀起(步)呀——嘿嘿起呀——”随着把舵的师傅一声响遏行云的起调,脸朝黄土背朝天的“铁娘子”,蹬足拱背,齐头并进。纤绳深深地嵌进肩胛里。石滚筒碾过碎石沙土,齐心协力直奔防洪堤的尽头。

年华易逝,世间浮尘,岁月在往事的脚步中越走越远,尘封的记忆里藏着多少的快乐与悲伤,遗憾与不甘,犹如纸张一页一页地盖上。六十年后此情此景还是让人动容,刻骨铭心!

开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没有忘记“铁娘子”们,在她们步入耄耋之年,大都享受到了社会红利,也就是本文开头的“退休金”。

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如梦难追回,回首往日,让人感慨万千。当时八百里沅江之上的第一道防洪堤坝,在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刷,却坚如磐石的屹立在山水之间!

在堤坝之下,滚滚回流的沙土,浸润出这片绿洲,成就了古商城这道“虹”,成长为子孙后代网红打卡的新地标。如今色彩斑斓的丁字坝沙洲!

编辑:洪小编

热门

天南地北洪江人大拜年 丨洪江古商城夜景

烟雨洪江震撼来袭 《我和我的祖国》

全域旅游规划 丨 航拍洪江 洪江美食丨 3614

当成都遇见洪江 丨 巷子里的洪江话 丨 洪江本土难题

洪江是哪个省的 丨 教 毛毛港洪江话 笑死个人

洪江邀请函 丨 补鸡子和叶嘎 丨 洪江全景图

···································

部分洪江人专题

向同华 邓雨婷 石凯 胡睿 李云香 丨 杨武成 丨 刘镜伟 丨 刘文颖 丨杨春秀 丨 明星汝 丨 张金福 丨 林刚 丨 杨兰 丨 李卫东 丨 李肃珍 丨 曹剑 滕召华 朱艺丹 易粒沙 丨 刘孝龙 丨 赵亚米 丨 朱普焯 丨 沈秋林 向俊 丨 吴丹 杨仁洲 丨 顾清扬 刘国栋 丨 郭承皓 丨 王德福 丨 嵇飞 薛虹 丨 卢小娜 丨 粟辉 丨 周春华 丨 朱建军 王举信 丨 王一丁 王又凡 丨 王翼凡 丨 王平凡 禹玉兰 曾照辉 刘亚琼 丨 李辉桓 阳惠生 丨 町安扣 佘小平 杨骊珠 何如莹 唐夜龙 丨 刘朝晖 丨 李云兰 丨 蔡自德 陈 善仪 阮玉庆 曾惠初 陈少云 毕维德 王秉鏙 杨光明 肖激文 吴兆麟 沈家庄 薛根生 丨 杨思喜 丨 向培均 任洪明 梁真香 张帆 李峥 丨 陈颖陆莎莎 丁宏翔 梁华陵 丨 ...(持续更新中,如果您也想寻求报道请联系)

···································

联系

洪小编:hongjiangweixin

··································

投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