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摘要:
患者老年男性,61岁,呼吸不畅2+年,近期症状加重并伴声嘶。1周前外院喉镜提示:声带左侧菜花样新生物,声带运动障碍,今日于我中心就诊,行PET/CT了解病变性质及全身情况。
检查所见:
PET全身MIP图像
PET/CT融合显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1-5 PET/CT示:左侧声带和声门前联合增厚,部分呈结节状突于声门裂,相应声门裂变形变窄,左侧喉旁间隙不清,邻近甲状软骨未见破坏,放射性摄取增高,SUV最大值为9.0、平均值为8.0;提示多为恶性病变(声带Ca),请结合病理。
声带新生物病理活检:鳞状细胞癌
讨 论
一、概述
声带癌是发生在声带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声带的前2/3,小部分发生于前联合,很少发生于后联合,属于喉癌解剖位置上位于声门区的一种分类,约占喉癌的60%,分化好,转移少。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吸烟、饮酒、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多发于50~70岁男性。患者常见症状为声音嘶哑、咽喉不适、咳嗽、血痰或咯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声带癌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分化良好性癌,但呈浸润性生长,即使是肿瘤表面形态规则也是如此。
二、分型
1.依据病理类型分为:
(1)鳞状细胞癌:临床常见,96%~98%为此型。
(2)其他:腺癌、基底细胞癌、淋巴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恶性淋巴瘤等,临床少见。
2.依据病灶形态分为:
(1)溃疡浸润型:肿瘤组织可见向深层浸润的凹陷溃疡,边界多不整齐,界限不清。
(2)菜花型:肿瘤主要呈外突状生长,呈菜花状,边界清楚,一般不形成溃疡。
(3)结节型或包块型:肿瘤表面为不规则隆起或球形隆起。
(4)混合型:兼有溃疡和菜花型的外观。
三、临床表现
声带癌的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咳嗽、疼痛、咽喉不适、异物感、血痰或咯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1.声音嘶哑:是声带癌早期及典型表现,声带癌早期即可出现发音易倦及声音嘶哑,晚期患者仅可发出类似耳语的气流声,甚至失声。
2.咳嗽、疼痛、咽喉不适、异物感、血痰或咯血:因肿瘤对正常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咽喉部不适感及异物感,导致刺激性咳嗽。癌肿对深部组织的浸润或表面溃疡合并感染等可引起疼痛感。当血管受侵犯或肿瘤自身破溃时可出现痰中带血及咯血,极罕见的会发生大出血。
3.吞咽困难、进食呛咳:癌肿影响吞咽,表现为进食时出现咳嗽。
4.呼吸困难:早期不明显,后期因对侧声带失去代偿,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
5.颈部包块:部分患者可在颈侧区扪及质韧、无痛的结节。
四、诊断鉴别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一般不困难。
1.一般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有吸烟、饮酒史、职业和症状,若有声音嘶哑持续超过三周,或咽喉部有异物感或不适感,应常规喉部检查,观察颈部、喉体是否增大,喉体运动是否正常。
2.喉镜检查:可观察到声带处出现肿块、溃疡、结节等病变,同时能注意到声带运动受限或固定等表现,为诊断提供依据。
3.影像检查:CT增强扫描可以明确癌肿的侵犯范围,MRI对软组织显示更加明确,可明确声带周边血管及软组织结构是否发生异常。PET/CT能观察到较小的病变,若出现远处转移,PET/CT较MRI及普通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4.病变组织活检:是声带癌确诊的金标准,可见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角化珠形成并且侵袭性生长,伴有细胞外基质沉积、纤维结缔组织形成、新生血管等间质反应。免疫组化显示癌细胞表达角蛋白、波形蛋白等上皮性标志,电镜下可见细胞间桥及张力丝等。
五、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根除肿瘤,尽最大可能保留声带功能为原则。但如果肿瘤范围广,不将声带全部切除,不能去除肿瘤的情况下,应考虑完全切除,术后再做发音重建术。
2、放疗
放射治疗声带癌疗效较好,特别是早期声带癌。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疗效基本与手术疗效相似,五年生存率很高,且患者能保存发音功能,这对于工作、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声带癌多因音哑而发现较早,再加上声带癌血运差,不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所以声带癌治疗一般先以放射治疗为主,如果复发还有手术机会。
3、综合性治疗
部分声带癌患者,由于症状不明显而发现较晚,已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此时采用综合性治疗是最佳的选择方法,可先放疗使肿瘤明显缩小,再进行手术,这样能够缩小手术范围,减少功能障碍,获得较好疗效。如果有颈部转移者,也可采用手术后再进行放疗,后可配合化学治疗、中医药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根治或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及延长其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