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故事被岁月淹没,但有些记忆则如珍珠般闪耀,历久弥新。最近举行的“我与武功河滩古会”全国散文征文大赛,展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友情和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故事的主角白彬,一位生活在哈萨克斯坦的东干人,旨在重温祖辈留下的根与缘。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个令人动容的故事,探寻东干人如何在异乡继续传承陕西文化以及与武功河滩的深厚情感。
武功河滩:根的回归
时光回溯到1992年,那是一场充满机遇的邂逅。在武功河滩会上,我遇见了不速之客——东干族的白彬。他的出现,犹如一束光,温暖了我那时动荡不安的心。彼时,我正苦于找工作,而白彬却像是命运的安排,不仅帮助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了解到他在哈萨克斯坦的故事。
白彬的祖先源自陕西彬县,清朝时期因反抗压迫而迁徙至中亚。从那时起,东干人便在异国他乡扎根、繁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群体。每当他们提及故乡,眼中总是流露出深深的乡愁。这种对根的执着,让我在理解陕西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不同文化交融的美好。
凉皮与乡音:跨越两地的美味
那年,在热闹的河滩会,白彬和我享用了美味的凉皮,那个酸辣交织的滋味至今难忘。白彬告诉我,他们在哈萨克斯坦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许多陕西风味的影响。在那里,虽然吃食不再是单一的家乡味,但东干人始终保留着对正宗陕西美食的追求。当我们畅谈家乡,分享各自生活的变迁时,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阻隔,家乡的记忆在心中重现。
白彬的故事也不仅仅停留在美食上。他向我透露,他与东干族的其他人一样,努力将陕西的传统与现代生活结合。他希望能将正宗的陕西醋、面食以及民间工艺带到哈萨克斯坦,让更多的东干人品尝到那份独特的乡愁。
历史的追寻与文化传承
白彬不仅仅是一个面馆老板,他还是一位文化的传播者。1992年和2023年的再次重聚,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祖辈历史的追寻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东干人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异国他乡形成了独特的社群文化,但他们从未忘记家乡的根。
特别是在近期的武功河滩会,白彬回乡不仅是为了重温记忆,更是希望收集民间非遗,如剪纸和刺绣,创新地将其融入现代服饰,建立一座文化桥梁。他的每一次重返,都是对故土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未来新生活的展望。
武功河滩的变迁与乡愁
离开武功的这几年,变迁无处不在。武功古城的面貌焕然一新,时代的浪潮将这里的每一处都渲染得更加亮丽。在这样的变迁中,我和白彬不断寻找着那份熟悉的乡音和味道,这正是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尽管生活的节奏加快,商业的气息更浓,但热情的民众和传统的手工艺品依旧在这里发光发热。
在这条传承的旅途中,我们不仅在分享食物,更在分享文化和情感。正如白彬所说:“我的根在陕西,关中平原是我的家。”这样的情感深植于每一个东干人的心中,随时随地激发着他们的灵感。
结束语:思想与记忆的交织
白彬在哈萨克斯坦的每一步,承载着的是陕西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这些年来,从小吃到文化系列,他始终在传递着一种声音:无论身处何地,故乡的味道永远刻在心底。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乡愁。
武功河滩,不仅是个简单的乡会,更是文化与记忆交织的地方。在这个舞台上,东干人与老乡们的故事交汇,成为历史长河中流淌的一部分。让我们在继续探索与传承中,珍惜这段弥足珍贵的友情与文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