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工程建设领域,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其优势在于能有效整合设计、采购和施工。然而,随着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涉及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工程,结算过程中的难点与风险日益凸显。本篇将通过某EPC项目的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在工程结算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
首先,该项目的背景值得关注。位于山东某市的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11,000平方米,涵盖了学生公寓、生活综合体以及多种教育功能单体。这种多业态的设计,虽然能满足校方多元化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了合同条款理解的不一致,尤其是在结算阶段。
在合同结算中,最关键的是明确合同条款,特别是与工程量、单价、和设计变更相关的内容。例如,本项目采用的平米固定综合单价合同,涵盖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部费用。然而,随着施工阶段的推进,人工与材料的价格波动、以及现场实际工程量的变更,给合同执行带来了极大挑战。这些变化常常导致承包方与发包方在结算时出现争议,进而引发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
其次,项目结算时,往往会遇到合同范围外增加施工内容的问题。合同中未约定的项目或服务,一旦发生,则承包方需承担相应的计算依据缺失带来的风险。在本案例中,经过甲方审批与实际施工图对比,确认了多个项目的预算超支,承包商却面临着高额的违约责任,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其财务风险。因此,承包方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细化各项条款,确保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变化。
再者,施工现场与设计图纸及任务书的对比,也是结算中一个重要难点。现场实际施工若与设计文件不符,可能导致造价的升降。在我方参与的项目中,多次发现现场施工未能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致使承包商被要求进行赔偿或重新设计,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这一现象强调了设计、施工与监督三方的密切协作,尤其是在复杂工程中,只有确保设计准确,施工规范,才能避免结算时的争议与损失。
在总结以上问题后,我们可以得出,EPC模式下的项目管理需要持续关注合同条款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承包商应加强自身团队的合同管理能力,定期对行业内标杆经验进行学习与借鉴。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同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最后,在这一变革的时代,EPC项目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强大的执行力,更需要法律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期望所有参与者在合同管理与项目实施中,增强法律意识,为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法律的精髓在于约定与执行,而在于每一个参与者的细致与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