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曦微露的校园,600多分的高考成绩如星光般闪耀,令人振奋。那是2023年2月24日,在湖南桑植县第一中学的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上,一位名叫符文迪的湖南女孩用激昂的演讲点燃了同学们的斗志。她的激情四射,直击每一个在场的心灵,然而,她的这份勇气却在网络上引来了意想不到的风暴——无数的恶评与讽刺接踵而至。
这一年多后,符文迪已经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学专业读书,她的成长历程同样充满了冲突与启发。在央视新闻的采访中,符文迪坦诚地分享了她的经历,“经历了网络暴力,留给我的就像一个伤疤,我不会主动提起。但很多同学一看到我,就会问我是不是那个女孩。”
式样与内容的碰撞,是现代网络环境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符文迪是个例,但同样的故事却在几乎每一个校园中悄然上演。
高考前的热血演讲
“同样是寒窗苦读,我们凭什么甘于人后?”这是符文迪在演讲中说出的话。这段话不仅反映了她对教育的热爱,也呼应了无数奋战于知识海洋中的学子的心声。当她的演讲视频在网上传播开来,瞬间就引发了热议。在现场,学弟学妹们都被她的热情感动,纷纷表示要以她为榜样。但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网络上的恶评与嘲讽。
网络暴力的阴暗面,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轻易地将那些在光芒下的人吞噬。符文迪在视频中表现出的情感,在一些人眼中竟变成了攻击她人格、形象的刻薄言辞。
被误解的勇气
符文迪的演讲稿是她亲手写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来激励更多身处同样环境的同学。她构建了一个自信、努力奋斗的形象,然而,网络的另一面却让人心寒。许多评论不仅针对她的外表,甚至质疑她的智力,认为她完全是“一台高考机器”。这样无情的言辞,让她的父母感到心痛。
符文迪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不认可、不鼓励,但请别伤害她。”他们还提到,面对网络的攻击,作为父母的无力和恐惧比任何事情都要令人心痛。
符文迪对此并不在意,她认为,“被攻击的相貌算不了什么,真正的伤害在于对我的误解。”这份淡定与从容,让她在这场舆论风暴中显得愈发坚强。她更愿意将经历的网络暴力视为一种过往的伤疤,虽不会主动提起,但在她生命的某个角落,永远存在。
成长的印记与反思
符文迪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抗争,它折射出的是当下青少年面对网络暴力时的脆弱与无助。许多同龄人也曾遭遇网络暴力,但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或机会像符文迪那样,从家人和朋友那里获得支持。
作为对这一现象的深思与解析,心理咨询师郑巩提到,许多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在现实中是弱者,他们在虚拟世界中通过攻击他人来寻求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与解脱。“网络给了这些人掩护,他们不再面临直接的后果,从而失去了同理心。”这正是网络暴力的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符文迪认为,这场风波留下的并不是不可磨灭的伤害,而是她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最终意识到,面对困难与挑战,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与坚韧。
未来的展望与希望
如今,在人民大学的学习生活中,符文迪已经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她挑战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直视之后就是告别。”这不仅是对过往伤痛的释怀,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符文迪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青春的旅途坎坷难免,每个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卷入风暴。而在这场风暴中,给予支持与理解,才是帮助迈向更美好的未来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暴力仍然层出不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使用网络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言行,培养同理心,让网络空间更加友善。每一个勇敢面对生活的年轻人,都值得我们尊重与鼓励。对于社会而言,只有在共同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让更多像符文迪一样的梦想得以实现。
让我们致敬每一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敢追梦的年轻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