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中,有一位年轻的科技创新先锋正在崭露头角,她就是来自中南智能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郭东妮。在央视《面对面》的专访中,这位‘95后’的工程师以她卓越的智慧与努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无限可能。作为最年轻的准‘大国工匠’,郭东妮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整个中国智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一、长沙:青年创新的沃土
长沙,这座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的城市,正逐渐成为智能制造领军者。在这里,科技与创新交融,年轻的梦想得以实现。郭东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2017年,她从吉林长春赶赴长沙,选择了湖南大学控制工程专业,专攻视觉感知算法。她形象地比喻:“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机器装上‘眼睛’和‘大脑’。”她的目标清晰而雄伟,就是通过科技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二、从实习生到核心力量
大学毕业后,郭东妮顺利进入长泰机器人。她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便是水泥袋装车机器视觉智能化升级。这一项目不仅解决了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安全问题,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传统粗放的操作变得智能化。
她对智能设备的推广有着深切的认识:‘智能设备替代传统设备是一种趋势,机器越‘聪明’,工人就越轻松。’这样的理念促使她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快速成长为团队的技术骨干和智能装备研发的带头人。
三、科研创新的锋芒
通过不懈努力,郭东妮申请了5项发明专利,公开发表了4篇软件著作及2篇学术论文。她牵头制定的《智能视觉验布系统团体标准》,为行业设定了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她研发的“ZTVT胎基无纺布自学习视觉系统”,大幅提升了布匹瑕疵检测技术,实现了视觉检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为传统制作流程注入了新动力。这种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为劳模们解放了“双手”,减少了劳动强度。
四、青年工匠的使命感
在接受采访时,郭东妮表达了她对工作的理解和热爱,‘我希望我的科研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的工人,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安全。’她的理想不仅局限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更希望通过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使命感让她在45个工时的忙碌中,依然乐在其中。
五、国家与地方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郭东妮能够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走得如此顺利,离不开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鼓励。2024年,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中,郭东妮光荣入选,她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年轻代表。这不仅是对她努力的肯定,也体现了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
六、总结与展望
郭东妮的故事,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写照。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她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借助长沙这个充满机会的城市,她如同一轮破晓的朝阳,熠熠生辉。未来的智能制造将迎来更多像郭东妮这样的青年才俊,他们将用科技赋能,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七、加入我们
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你也想投身科技创新,欢迎关注长沙及全国各地的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这将是你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未来属于青年,属于每一个勇敢追梦的人!
结尾寄语:如同郭东妮所说,每一次的科技应用与创新,都是一场解放与进步的革命。让我们共同期待,智能制造的明天会更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