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左宗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正因为有了他的正确对敌方针,晚清才能收复被侵占多时的国土。左宗棠先平“捻军之乱”再平“回民暴乱“,就在晚清焦头烂额之时,新疆又被在英国帮助下的阿古柏强制侵占。
01.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提出“先缓后急”“先北后南”
1865年(同治四年),我们的中亚邻国浩罕派阿古柏入侵新疆,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盘踞新疆大部。1871年(同治十年),沙俄又侵占新疆伊犁。
在对边防的侧重方面,产生了海防和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认为,英法等国多是从海上对我实施入侵,应该更注意于海疆的防御,需要将塞防的预算匀给海防。
而左宗棠却认为领土问题是最重要的,新疆丢了,一对不起祖先,二对不起后人。他提出“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方针,面对左宗棠的民族大义,慈禧老佛爷也不好说谁对谁错。只是表示支持。
可老佛爷拿什么支持呢?一张嘴吗?还真是这么回事。当时的税收都给李鸿章打造北洋舰队了,因为慈禧更担心洋人的军舰,至于收复新疆,老佛爷只给了左宗棠500万两银子。
左宗棠望着这连大军去新疆的路费,都不够的500万两银子,只能另想办法筹措军费。最终在胡雪岩的牵线搭桥下借来了两笔钱。正是这笔向英国汇丰银行的借款,让英国放弃了支持阿古柏。因为你英国支持阿古柏,那借款和高额利息就要打水漂,想要钱就放弃立场,这一招左宗棠干得漂亮。
02.左宗棠抬棺进疆,艰苦条件执行“先缓后急”
1876年4月,65岁高龄的左宗棠抬棺,亲率除去老弱病残的50多个营的清军,共计2万多人入疆,势必要将外来的侵略分子赶出去。这2万多人可都是精兵强将,再加上左宗棠抬棺入疆的决心,大军所向披靡,很快收复了乌鲁木齐、玛纳斯附近等地,取得北疆的胜利。
现在说起来是简单,在当时新疆的地理环境是相当恶劣的。对于当时进军的清军来说,从一个绿洲到另一个绿洲路程遥远,这一路上几乎是看不到水源的,将士们无法及时补充身体里的水分,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于是左宗棠针对这一现象对作战计划又做了相应的调整:部队分批行军前往。这是为了保证泉眼的水能满足行军士兵所需的用水量。也就是前一批军队饮用完泉眼里的水后,等下一批军队再赶到时,泉眼里已经又渗出了足够的泉水供军队补给。
因为地理位置等特殊,当年清军进军的路线正处严寒之地,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成了将士们的“催命符”。可左宗棠为何要选在如此恶劣的天气行动呢?
原来他是为了夺取敌人的粮食。因为必须要在敌方秋收后发动才能夺取敌人的粮食补给自己的军队。所以即便7-8月份的新疆天气是如此的恶劣,也没阻挡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那颗心。
一方经历长途跋涉,身体透支,一方原地休整,状态俱佳,左宗棠是如何在这种悬殊下带领将士取得胜利的呢?
03.将领战士一条心,众志成城
即便长途跋涉的将士们身心俱疲,但将领以及士兵都抱着必胜的决心,军队中的士气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当时清军的必胜决心使得大家士气满满,是收复新疆这一仗取胜的关键因素。
当
“军令如山”
时
“服从”
也是取胜的关键。左宗棠的下属对于左宗棠的命令,那是坚决的服从,绝对的信任,不会有半分的质疑。
对于他
“缓进急战”
的作战计划,各路将士都是绝对服从的。缓慢前进,极速作战,在前期备战不出任何差错,和迅速作出手、速战速决,在敌方还没缓过神来,就已经结束了战斗。事实证明,左宗棠的主张在当时是最正确的,正因如此,他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乌鲁木齐以及天山以北的大部分城堡,基本平定了新疆。
新疆的成功收复,也为日后在与沙俄就收复伊犁进行的谈判增加筹码。为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后续收复伊犁的时候,清政府几经周折,保住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东和铁克斯河流域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左宗棠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