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称谓非常讲究,一般只有开国皇帝才会被称为“祖”,咱们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棣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那么朱棣为什么被称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呢?
朱棣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靠夺权上位的皇帝,他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就要上前线去打仗,后来明朝建立后朱棣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十分上心,早就定他皇位继承人,按理说皇位根本轮不到朱棣,然而太子英年早逝,本来都要准备继位了,结果却突然病死,把朱元璋本来的计划都打乱了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非常上心,伤心归伤心,国家大事还是得安排清楚,朱元璋是个非常传统的帝王,他就要坚持立嫡长子为继承人,,即便他的几个儿子中都更合适的人选他也不考虑,于是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就顺利即位了,也就是历史上的建文帝
建文帝上台之后非常忌惮他的几位藩王皇叔的势力,于是早早地将削藩计划落实,朱棣看着自己的侄子做这么绝,心里也很害怕,于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这次夺权非常成功
1402年朱棣成功在南京称帝,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他为什么不是明太宗,其实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生死不明,所以他是没有庙号的,所以,在朱棣去世的时候,朱棣就用了“太宗”这个庙号
朱棣在历史上被称为“明太宗”,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生死不明,朱棣本来可以用“太宗”的庙号
朱棣为何最后却改成了“明成祖”呢?
朱棣成功篡位,登上皇位,等他去世的时候,庙号就是“太宗”,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朱棣的后人——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之后,他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明成祖”,在古代来说擅自决定改庙号是非常不敬的
根据《明史》记载,公元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他并没有子嗣,所以他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堂弟朱厚熜,朱厚熜继位之后,他被称为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想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皇帝,还想让他享受可以被安置在帝王太庙
嘉靖的父亲
朱祐杬
是明宪宗的第四个儿子,
朱祐杬被封为兴王,本来他只是一位王爷,因为自己的儿子成功登上皇位,朱祐杬又被追封为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
根据《礼记》中的记载,太庙的正殿中只能供奉7个皇帝,除了开国之君之外,其他帝王的排位都是亲近则祧,
也就是把和自己最血缘关系最疏远的皇帝的牌位迁走,但是明朝朱元璋做了一些改变,太庙可以供奉9个牌位
但是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太庙的牌位正好用完了,嘉靖皇帝的父亲本来就不是实际上的皇帝,他的牌位没资格进入太庙,但是如果非要将他的牌位安置在太庙就必须迁走另一个皇帝的牌位
嘉靖皇帝为了这件事日思夜想,一直没想到合适的人选,把哪个皇帝的牌位迁出去似乎都不太好,这时有些大臣就提到了永乐大帝朱棣,但是朱棣一生功绩无数,名声很好,要是嘉靖皇帝贸然决定把他的牌位搬离太庙,那一定会引起很多流言蜚语,甚至还可能被骂忘本,对祖宗不敬,嘉靖皇帝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肯定是不会这样做的
于是他换了个思路,嘉靖皇帝把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而不是“明太宗”,他可以享受和朱元璋一样的待遇,同时他的父亲朱祐杬就可以顺利进入太庙,他也有了庙号,被称为“明睿宗”,嘉靖皇帝也放下了这块心头大石
朱棣是篡位成功才能当上皇帝的,虽然皇位来路不是很正,但是他的确对大明做了许多贡献
嘉靖皇帝为何选择改朱棣庙号呢,朱棣被改为“明成祖”之后真的被迁出了太庙吗?
唐朝和宋朝都只有一个祖,其他皇帝都只是以宗命名,而到了元朝就有以祖命名的皇帝,从朱棣死后一直到到明朝武宗皇帝朱厚照在位时期,朱棣一直都是“明太宗”,尊称他为“太宗”没什么毛病,他除了皇位是夺来的,其他的功绩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靖难之役是朱棣唯一的污点。
他多次征战漠北,震慑了许多海外小国,让他们纷纷来朝拜大明朝,来见识大明朝的繁荣景象,嘉靖皇帝自然也是知道他的功绩的,他知道自己要是真的把朱棣的牌位搬出太庙,底下的大臣和百姓还不知道怎么数落他,所以他说要将朱棣的牌位搬出去只不过是吓唬百官的,他其实希望朱棣能和朱元璋一样,受万人敬仰,受万世供奉
而明朝那么多皇帝,迟早会有别的皇帝的牌位被搬出太庙,如果朱棣不是“明太宗”,而是改为“明成祖”,那么他就跟朱元璋一样,成为老祖宗一样的人物,不会被搬离出太庙,后代的子孙再不孝,也不会打老祖宗的主意
由此可见,嘉靖皇帝对朱棣是非常欣赏的,而朱棣被改为“明成祖”之后,他选择将明仁宗朱高炽的牌位踢出太庙,明仁宗是朱棣的儿子,虽然上位时候表现还可以,可惜在位时间只有八个月,实在是太短了,所以他被搬出太庙大臣们也没有什么意见,嘉靖帝的父亲被追封为皇帝,也可以顺利进入太庙了,这样一来,既赞扬了朱棣,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把自己父亲的身份地位抬上去,可见嘉靖皇帝实在是非常睿智,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