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谈殖民模式的变化:武力殖民到经济殖民,再到文化殖民

殖民地的本意是什么?

殖民地的概念从字面看就是拓展

繁殖人民之地,和民族压迫无关

,所以殖民地从人类迁徙开始就有了。

在古典时期,人类有过重商主义的黄金时期

,这是因为当时人类的生产力对以物易物、物资替换的依赖性特别强,

反而是到农业时代因为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人类的商业主义反而在中世纪一度受到压制,

不论是苏美尔商业殖民系统,还是古希腊的大殖民腓尼基的大航海等等等都是商业殖民地

殖民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现象

殖民的模式有很多种,外观包装不一样,但是内部的内核本质是一样的,殖民的本质就是

文化替换

这样说过分抽象,举个例子,以前日本沙俄的殖民模式,就是试图要暴力征服中国,然后抢女人抢财宝,相当野蛮不文明;后来1946年米国资本家有钱搞商业殖民,德国乃至中国越南的一些女人自动投怀送抱,它不需要风险较大的暴力就可以达成它的殖民地文化渗透的目的。再后来,因为欧米列文化的强势,泰国越南非洲等国家的女人看到白人就送钱送色,它的外表更文明更加轻松的殖民,其本质并未改变,还是要对弱势文化和民族进行

文化替换

从文明由低到高的次序,殖民可以分为:直接武力进行血统替换,武力优势进行文化替换,经济优势达成文化侵蚀替换,最高级的是直接通过文化优势导致替换

第一级别,

武力

殖民初级,

最残忍,武力暴力肉体替换殖民,直接杀光原住民,然后本族系统占领资源和土地开始繁殖,结果是文化替换。比如希伯来人殖民迦南人,后者肉体灭绝,还有新教徒殖民北米

第二级别,

武力

殖民二级,较残忍,杀死一部分原住民,剩余的降格为奴隶,然后将固化的四级种姓制度文化降格到该民族,比如斯巴达殖民希洛人,蒙古殖民中原雅利安人殖民古印度,并用本民族文化侵蚀繁殖之,最终文化替换(蒙古未能长期固化四级种姓制度失败)

第三级别,通过

武力

征服,相对开化,文化侵蚀同化,比如西班牙人殖民拉米,制造了几十个天主教徒的西班牙语和拉丁文化国家。在比如法国殖民非洲,日本殖民朝鲜和中国台湾省

第四级别,商业优势进行殖民替换,见上文

第五级别,文化规模优势殖民,比如现代英语文化圈子的强势,基本上渗透到了列国,即便经济发达如中国日本德国也不能幸免

拓展思考:为什么古代中国商人不去国外居住,而唐宋元时期胡商大量居住中国

原因是:古典中国的对外工商业贸易的组织形式不利于商人拓殖到海外

先思考一个问题,古典中国,比如唐宋时期是一个小农系统基础上的农业帝国,是不是一个发达国家(相对同时期其他文明相比),是相对发达还是相对中等,还是相对落后?文末将给出分析。

主要原因是唐宋元的移民文化和政治

组织形式不利于商业拓殖民,中国土著商人最多只能在南中国海周边的东南亚,而对中东印度和东地中海的贸易往往是色目人充当桥梁。唐宋元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中东和东地中海(

印度和东南亚的海洋航行和贸易也被中东商人垄断

古代中国工商业尤其是海洋物流和贸易不如色目人发达,主要原因是皇权大一统专制集中制压制汉人从事商业、以及有ZF背景的对外拓殖(古典中国的海外殖民主要是人口压力下的自发性移民,这种移民也往往遭到皇室的压制)。

参考资料1:宋代中国突飞猛进的远洋航海技术是来自阿拉伯,还是本土技术?

对于移民问题以唐朝为例,唐朝的移民门槛比较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上特别包容。不需要外族移民归化本土文化,文化政策比较海纳百川有容纳大,优待外族移民,允许沙

陀、粟特、契丹、波斯、摩尔人、犹太人、大食商人

做大,但是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让汉人农民安分于土地和田赋,打压汉人从事商业,导致本土工商业被色目人彻底渗透。

参考资料2:地球故事:唐朝和回鹘的关系真的不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么?

直到五代十国时期,北洋契丹各省的巨商基本都是色目人,他们往往拥有很多奴仆和势力,比如后周柴荣年轻的时候,

就跟随随商人颉跌氏在

江陵贩茶,这个

颉跌氏就是色目人胡商。

南洋地区,泉州广州的色目人商人也很发达,唐朝以泉州和广州为据点和色目人做生意,据说黄巢骚乱前仅仅广州就有20万摩尔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等色目人(黄巢骚乱后广州衰落)。到元朝末年,泉州都很繁荣,明初泉州的色目人一度发动叛乱,被镇压后泉州衰落。(明朝对色目人从事海洋贸易也打压)

为什么明清都不鼓励甚至禁止汉人农民出海殖民?

(这些农民或者渔民以地少人多、且有航海到东南亚之便利的闽语区人群为主),因为从结束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以分封制地方贵族领主为特色,地方寡头、世家贵族领主、大名诸侯这一贵族阶层和皇帝共同分享军政权利、唐朝以后的大一统专制皇权时代真真意义上的贵族已经消失,皇权一家独大

)在小农时代,农奴数量是皇权的资产,皇权不希望农民从事商业,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对汉人从事商业进行打压。

但是,唐朝对色目人从事商业却不做限制,回鹘波斯大食开始就对色目人移民归化中华给出了极低的移民门槛,唐朝并没有吸收五胡十六国之乱之前过于激进的引入外族劳工的政策,

没有反思晋朝因为劳动力短缺引入胡人移民导致永嘉骚乱五胡乱华的经验教训,没有珍视南北朝几百年民族融合无数生命为代价好不容易的出来文化上一统的局面

。几乎没有门槛的开放移民大门:

李世民曾经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自古以来,世人都以中华的文化礼仪与习俗为高尚与尊贵,而将轻贱胡人的伦理制度与习俗,而我却不分汉胡两者的区别视为同等,所以胡人皆视我如父母一样尊敬

安史之乱的所谓胜利是唐朝和河朔胡化藩镇军阀妥协的结果:

战争结束以后,

河北的胡化藩镇依旧供奉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牌位和祠堂,

在唐朝中央的压力下也没有最终妥协

反观中东印度和东地中海地区,其文化和地缘环境几乎是以贸易为生命线

中东和东地中海的地缘属于海陆结合,风平浪静的地中海也非常有便利性,培育了他们的殖民和航海文化传统,他们能搞海洋经济,是因为他们有海洋地缘,他们的海洋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和防务组织形式等上层建筑,也决定了他们对于商业、商人、以及海外商业拓展的态度。

古典中国是个相对闭塞的陆权地缘系统,一直以来,

中国古典文化对中东印度东南亚的输出比较有限,文化输出的意图以及能力、对商业、文化对外拓殖的意识形态显示出古典中国文敏的外向性和影响力相对中东和印度来说处于下风

。而文化意识形态本质上和古典中国的内敛型小农经济基础是不可分割的。(地缘决定论者认为,地缘决定了种族的经济模式基础,经济基础进一步决定上层意识形态)

举个例子,欧洲从古典时期就有很强的贸易和海洋物流经济模式和海洋文化,这不是它们的种族天生善于航海,而是它们

得地中海风平浪静之航海之便、有全欧四通八达之内水物流之利

水运在人力风力时代乃至现代燃料时代都是最便宜和运量最大的物流模式

)。换言之,

欧洲人有海洋文化,是因为他们有海洋经济,而他们能搞海洋经济,则是因为它们有犬牙交错的海洋地缘

-------某种意义上地中海就是欧洲人零成本的天然京杭大运河。

地缘决定经济、而经济决定上层意识形态(军政防务文化等)

,又例如:游牧民族没有农耕或者海洋文化,是他们的生产和经济模式无法催生海洋文化这种上层建筑,而它们的经济模式和地缘不无关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