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一户姓项的人家,妻子魏氏族,一家人过着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生活。
妻子魏氏待人诚恳,邻里和睦,怀孕后仍纺线织布,处理家务,出门拾草砍柴,这年四月初八和邻居一起出门去挖药草,途中突感腹中阵痛,不一会便生了个男孩,孩子的哭声响彻山林。
邻居听到孩子哭声上来帮忙,用上衣包裹住孩子回家,但是孩子的脐带未断,便用柴刀想要割,铲子铲,结果折腾了半天脐带都没有割断,此时魏氏突然想到自己经常被茅草叶子划破手脚,便让邻居用茅草叶子试一试,结果果然管用。
丈夫听说妻子在山上生了孩子急忙去迎接,接过孩子一看,这孩子长的天格方圆,地格饱满,小嘴一张像个小口袋,便叫他“橐”(tuo二声),神童项橐诞生了。
一年冬天,项橐七岁,孔子游学到了兖州西关,路上见到一孩童用土在地上围了一座“城”,孩童的位置刚好挡在孔子车马的前方,孔子见此便问:“你看到马车为何不躲开呀?”
孩子一眼便认出来了孔子的身份,回答道:“人家都说孔老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我今天见你也不过如此。从古至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池的,哪有城池躲避车子的道理?”
孔子愣了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孩子回答:“我叫项橐。”
项橐和孔子见面后,民间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孔子见这孩子机敏便有心试探,于是邀请孩子同行,因为是冬天,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只有松柏仍挂着绿,此时孩子问道:“先生,您说松树冬天也不落叶?天再冷也枝茂叶青呢?”
孔子回答道:“松树心实不虚,所以才耐严寒。”,项橐摇头:“先生说得不对,竹子倒是心虚不实,可和松柏一样耐寒。”
孔子觉得项橐说得很有哲理,便感慨道:“虚心之竹,四季常青,人应学松之品质,竹之虚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孩童可为吾师也。”
两人到了护城河边,正好有一群鹅叫着扑进水里,项橐又问:“先生您说鹅的叫声为什么这么响亮呢?”
孔子想了想说:“鹅的脖子长,故而能引吭高歌。”,项橐摇摇头:“那井里的蛤蟆河里的青蛙脖子能算长吗?其叫声却不亚于鹅。”
孔子暗自佩服这孩子机敏过人,此时城门口出来一队送葬的人,领头的人披麻戴孝边走边唱,后面的人也没哭。
孔子见了非常气愤,正要上前呵斥却被项橐拉住,孔子责问道:“生于父母,养于父母,父母过世当悲哭才是,刚才那人不仅没哭还边走边唱成何体统?我要去教育他们你把我拉住是何道理?”
项橐却反问道:“先生可曾听清那人唱的什么?”
孔子摇摇头,项橐道:“肥猪出了圈,野马上了羁,金银入了柜。”,孔子问何解,项橐道:“肥猪出了圈就是闺女找到了婆家,野马上了羁是儿子娶了媳妇,这是该操心的事都操心完了。”
“那金银入了柜呢?”孔子问。
项橐说道:“金银入了柜指的是父母享尽天年有了归宿,先生刚刚说生于父母,养于父母,而有的人父母在世时百般虐待,父母过世后却装作一副孝敬悲伤的样子放声大哭。有的人却不这样,父母在世百般敬重,问寒问暖,父母过世虽悲痛,但却问心无愧。真正孝敬的人悲痛之装在心里,有些哭哭啼啼的只不过是装给别人看的。
刚刚那人边走边唱,唱只是为了警醒世人,所以我看他是个懂得孝道的人。”
孔子点头,觉得项橐不仅才华过人,而且深知孝道,于是便和项橐结下忘年之交,拜他为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